百年树人 修身为本
2014-06-09李彦芳
李彦芳
【摘 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来自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挑战,师德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古今发展、淡泊名利、潜心修业三个方面浅谈师德建设。
【关键词】师德;淡泊名利;潜心修业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来自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挑战,师德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构建现代师德是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作为一名在小学执教多年的英语教师,我认为一定要寻找师德的历史根基和时代脉搏,并从教师职业,教师劳动的本位来建设师德才真正具有现实性,我认为,淡泊世俗名利,潜心修业育人依然不失当代师德的根本。
一、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根基和时代性来看,从古到今,师德的核心没有改变,淡泊名利是师德之根,潜心修业育人是师德之本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上,古代职业道德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师祖孔子信奉“无信不立,信别人任焉”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颇有一番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唐代名师韩愈、柳宗元都有很高的品德修养,宋代王安石说:“人无信无立,食言志,有德之人要言必行,行必果,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代代宗师的师魂表明,教师职业是一项古老的行业,又是一项高尚的行业,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末,就有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学记》)办学格局,当时也就有了专职教师,就开始形成了正规的教师职业规范,二千多年的沉淀,代代人师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的光辉形象青史:孔孟、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喜、蔡元培、陶行知、毛泽东、李忠玉、王春、王忠明、王胜春、杨瑞清、胡安梅等一个个高尚的师魂,一脉相承,俨然一条奔流不息的中华师德长河,很多老师包括本人在内观看教育部一部《师德启思录》以后感叹不已,激动不已。
二、淡泊世俗名利是师德之根,一种精神境界
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下,教师队伍中不乏有追名逐利的思想作怪,使得师德滑坡较为严重:①追逐排名获胜名誉,致使差生流失,严重侵犯差生的受教育的发展权利;②片面强调升学率,让差生分流;③仿效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如迟到一次罚款五角,打架一次罚款壹元等;④有偿补课;⑤不平等对待学生,攀附权贵;⑥名利薰心、斤斤计较同行之间、领导之间相互猜疑等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三十二个字是国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也是广大教师从教育人的基本准则。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复杂劳动,它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要把学生培养成才,使他们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心血,付出无法计算的工作量,而且教师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和由这种劳动所得到的回报之間是很难对等的,老师们囊中羞涩在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文明面前不乏滋生自卑感,更让一些老师不太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所以尤其是山区教师要努力磨炼自己高尚的人格,把教书作为一种事业,为之奋斗终身,奉献终身。这就需要教师有一种无比高尚的心灵,无比朴素美的生活,无比淡泊的精神境界,辛勤耕耘的园丁修炼成师德正果,必须首先会念淡泊世俗名利真经。十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郧西县山村教师胡安梅放弃了外出打工,扎根山村,忘淡了享乐把所有的爱献给了父老乡亲的子弟,廉洁从教,以身作则,多年如一日的给学生做饭、理发、补衣服,多年如一日地循循善诱,兢兢业业,多年如一日的苦修苦炼终于成了凤凰涅磐。
三、潜心修业育人是师德之本,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德高,也要学高,德高才能取信于学生,学高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的敬业要求。《师德启思录》给我们展示了一幕一幕严谨治学、潜心教学、平凡而又伟大的师魂:王建德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多才多艺李迅老师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津津有味;林伟要当学者式教师;曾经是红演员的金铁霖老师甘当幕后人梯;用肩从几十里远的地方背砖建校的王忠明;智训小偷的王春牛老师;诲人不倦的王伟国老师……他们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教师修业育人的高尚风格,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中心、以智能为动力、以人为本的新型社会,新时代新要求,新时代新奉献,我们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自觉加入继教行列,不断“充电”,不断刷新头脑,不断扩大内存,潜心修业“学而不厌”,潜心育人“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