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学会吊“胃口”
2014-06-09燕梅
燕梅
【摘 要】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吊住学生“胃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吊“胃口”;悬念;动机;兴趣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吊住学生的“胃口”,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成为兴致浓厚的观众,教学过程将会成为学生不断追求,探索知识的心理需求。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一、课文导入时“抛砖引玉”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行为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授内容已有的知识或认知背景是他们学习的必要条件,它能对新知识产生同化作用,构成有意义的、高效的学习,使新知识更易于理解和牢固掌握。导入可以以旧带新,以易带难,使教学具有新鲜感和启发性。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中。成功的导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课文的教学“抛砖引玉”。
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教师用投影出示一组数字:30,200万,52,1892,10,百。
学生读一读这组数字。
师:读了这组数字,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我们这节是语文课,又不是数学课,老师为什么让我们来认读数字呢?
师:问得好。光读这些数字确实让人弄不懂,如果把这些数字放在这样的一段话里面,你们就会明白一些了。(教师出示下面一段话)有这样的一部书,用了30年的时间写成,全书近200万字,一共52卷,记载了1892味药,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样的导入牢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顺理成章进入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学习。
二、课文讲读中制造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造成了知识上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在接下來的教学中,学生感觉很轻松,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非常深刻。
如《草船借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悬念。我们阅读时就可以依循这些悬念,一一悟解。
1.立状设悬念
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诸葛亮却立下了三天完成的军令状,难道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吗?这是不是伸着脖子等着挨宰?这是第一个悬念。
读着下文,提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下——诸葛亮才不干那蠢事呢。他早就胸有成竹,算定三天内必有大雾,可以利用大雾去向曹操“借”箭。由此可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借船设悬念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鲁肃可着急了。他于是趁机提出借二十条船,按他的要求装备好,并叮嘱鲁肃保守机密。这些小船能变出箭来吗?鲁肃一旦向周瑜报告了,诸葛亮岂不是全完了?这是第二个悬念。
原来,船上的草把是用来受箭的,青布幔遮盖意在掩蔽自己,迷惑敌人;至于鲁肃,为人敦厚诚实,决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告密。由此可知诸葛亮计划周详,知人善任,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3.取箭设悬念
军令状立了,小船借了,可就是不见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才趁着漫天大雾逼近曹军水寨,并且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固然吓得面如土色,读者也要捏一把汗,如果曹军大举出击,诸葛亮不是要成为俘虏吗?这是第三个悬念。
原来诸葛亮深知曹操为人多疑,大雾中决不敢冒险出击,必定会调箭手射箭防御。诸葛亮料敌如神,早已胜券在握了。
三个悬念,三层理解,诸葛亮聪敏机智,胆略过人,真是“神机妙算”哪!
三、课文结束时意犹未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课堂的尾声,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结合课题的结构特点或重心,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互相吸收互相补充,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的目的,经常带给学生“意犹未尽”的享受!
这样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造的能力,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不言而喻。
如一位老师在《一面》结课时说:“今天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一种写作方法,即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写人的方法,叫做‘窥一斑而知全豹。那么这是哪篇课文?它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是怎么刻画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铺垫。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地吊住学生“胃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从而使语文课教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达到教学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