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014-06-09徐永凤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因此,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源;旧知识;审题;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多样性
一、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面临的局面
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对我校三年级上期数学期末考试卷中“解决问题”一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选择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班级),统计结果如下:这个班有53名学生,解决问题得满分(21分)的7人,占全班人数的13%;得分在15—20分的有22人,占全班人數的42%;得分在10—14分的有17人,占全班人数的32%;得分10分以下的有6人,占全班人数的11%。查找失分的原因,具体表现在:①没有根据问题来选择相关的信息解答问题;②没有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③少数学生审题不认真,理解题意出现错误,导致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④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差,基础差,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⑤相当一部分学生找不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
二、应对的策略。根据学生目前“解决问题”的状况
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1.利用好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内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迎接新知识
在教学新课前,我经常组织学生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时,我常安排让学生回忆两数的“和、差、积、商”各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练习,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作好准备。
3.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课程标准的教材中,经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我经常引导学生给题中所给的信息编号,以便解决问题时选用;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能力,要求他们逐句逐句地读,反复地读,实实在在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含义;最后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4.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1)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这种方法以问题为切入口,顺藤摸瓜,能较快地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迅速地解决提出的问题。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成绩优秀和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数学素养,有较好的思维习惯,对逆向思维的方法易掌握,问题解决正确率高。另外,我觉得,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去选择与问题无关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易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2)引导学生用顺向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顺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又一个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学生易掌握,大多数学生比较习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如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变化的,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经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学生不管运用什么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只要是思考正确,想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提高。
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智商不同,思维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所以经常会出现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现象,但只要方法正确,算理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鼓励,让全体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思路和方法,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努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德芳,《论教学策略的学生选择取向》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2]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吉林教育,2008.3
[3] 王玉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
作者简介:
徐永凤,(1964.5~),女,汉族,山东莱西人,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效课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