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数学课“动”起来

2014-06-09汪志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视图数学课正方体

汪志敏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反映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枯燥而乏味,晦涩而缺乏活力,一些学生甚至是谈数学色变,学习数学的信心、兴趣更是无从谈起。所以笔者认为,数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课;“动”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要求学生“经历”特定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探索”一定的数学规律,这正是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必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要求。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如何把握学生这一天性,把无心的“动”变成有心的“动”,就需要我们教师扮演好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及合作者的多重角色,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

一、融生活——诱学生心“动”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育心理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师应负的责任之一,是点燃学生心中对知识的好奇心之火。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的影子,如果能将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熟悉的生活情境会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时的学生“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求知的欲望正在萌芽,思维的火花正在跳动,这正是传授新知的最佳时机。

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有一个“抢30”的游戏,我先安排几个学生演了一出小品,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小摊贩在街头设骗局,30张牌两人轮流拿,每次可拿一张或两张,谁拿到最后一张就可以获得奖品,另外几个同学扮演光顾者,几个回合下来,设局者屡战屡胜。此时还有其他学生跃跃欲试,但结果都败下阵来。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骗局“游戏”,教师在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设局者屡战屡胜,并告知谜底就藏在今天上课的内容里,这时的学生急于想揭开谜底,此时他们的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也是最有效的。

二、设问题——促学生脑“动”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問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的问题就像一把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例如,对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第一节课——平方差公式,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

师: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提供了2道题:“852-842=?,542-462=?”主持人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说:“第1题等于169,第2题等于800。”该学生回答的速度之快,给人以不假思索之感。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

这时,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但始终没有合理的解释。

师:今天,学了平方差公式,我们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就使学生产生了“我也要成为像他那样的快速抢答者”的渴望,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重实践——引学生手“动”

学生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往往在“动”中开发智力,在“动”中产生联想,在“动”中顿开茅塞,对前面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也从动手中发现了新知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的手真正的“动”起来。

在《三视图》的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制作六个大小都相同的正方体,那么每个四人小组有24个正方体可用,运用这些模型,教材中很多例题可以通过搭建模型来验证所绘制三视图正确与否。

诚然,如果单凭学生简单抽象地想象,很难把答案准确画出来,但四人小组可以利用手里的正方体模型,根据所给视图,尝试着搭建出模型。一旦模型建立好,画出可能的左视图和求出n的值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种类似于搭积木的游戏很受学生欢迎,一些平时不太喜欢数学课的学生一个个变得思维活跃,神情专注,原本我认为三视图对于他们比较难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但能画出正确的三视图,而且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次意外的收获更让我坚信,数学课必须有让学生参与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玩的同时又解决了数学问题,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自然而然也爱学数学了。

四、导辩析——激学生口“动”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过程的展示。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比较、分析、解决一些问题。但这种思维是否有效就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来评判一下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对自己给与肯定。

如在《用多边形铺地板》一课上,教师应观察每个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就自己的铺设方法作介绍,然后安排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此时教师可以就学生思想中闪烁的智慧之光,适当地进行追问和启发诱导,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后让学生概括出铺满地板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思想的同时,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得以满足,又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为自己富有创见的观点得到他人认可而产生成就感。

新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课不应该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课堂上,只要我们能合理选择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引“动”策略,让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那么我们激活的不光是数学课,更是学生的思维和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三视图数学课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有趣的数学课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一种解决三视图问题的方法——镶嵌法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三视图题型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