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交流的重要性
2014-06-09马雅东
马雅东
【摘 要】数学交流为数学知识的掌握提供了一条捷径。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既保持了数学思维的简洁、迅速又能清晰表述数学思维发生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思维在头脑中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的内部语言活动,其常常是简洁的、精练的、快速的,数学交流的过程使得数学思维的过程迅速地将数学思维的过程在一种简练的模式中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思维的时效。同时数学交流能将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混沌现象简略,使得数学思维严密地进行。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精神
有意义的数学交流要求学生将思维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其中包括数学符号语言及口语表达。并且利用外部语言对思维语言进行加工、整理,以澄清和巩固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数学语言的表达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延续,借助于数学交流使得数学思维的过程得到进一步论证,并将数学语言及时地记录下来。
一、数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交流,所以数学交流增加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独立学习者,又是他人的协作伙伴,既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有义务听取他人的观点,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意图。数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数学交流把课堂转化为数学学习的社团一不再是简单的学生个体的集合,而是形成相互合作、交流、活泼的相互促进的学习小组。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例如,数学的图表、统计资料都是很简洁的描述手段,它们能提高信息传播的范围、容量、速度和准确性,也使信息的贮存更便利。因此数学也可以为加速学生的社会化提供有力的保障。从另外的角度看,在家庭之后,学校是个体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机构,是他学会与陌生人相处的场所。而数学学科学时之多,学习时间之长,使得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不同,对别人的看法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学会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数学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素质教育对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其思维活动的性质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再现,或者是对简单方法的模仿式运用,所以,在其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十分困难的。这种独创性特征表现为:①思维的独立性;②思维的发散性;③思维结果的新颖性。数学学习上的创新性主要指学生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或“独创性”的运用,其实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数学交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交流过程需要表达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交流前主动思考、探索后形成自己的观点。正如肖伯纳曾说:两个人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自仍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将各自的思想交换后,那么每人就有两种思想。
三、数学交流可以促成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得到成功的自豪感,树立不怕困难、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而对未来充满自信。具体而言,数学交流对情感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第一,数学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兴趣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老师。数学问题的特点在于其技巧性和程式化。数学教学面临的则是数量变化问题,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数学的奇妙,在数学教学中,多采取一些数学问题来反映数学的美及奇的方面,并且在对其他学生对自己灵巧思维的交流。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数学交流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数学交流是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者思路,又要细心听取别人的想法。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別人,在听取别人的思维过程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时时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第三,数学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主动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预测、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成功的自豪感,体验自己能力不断发展的乐趣,树立不怕困难、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刘洁.如何构建开放性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
[2]张建.做好情境创设 完善课堂教学.《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