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之于教学
2014-06-09周艳红侯雪松
周艳红 侯雪松
王安石登褒禅山后感慨:“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登山尚且需要志、力、物三个条件,何况教学呢。它涉及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而我在这里只想谈志趣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其中传道应包括育人的内容,如果你的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那授业就容易多了。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乃至其它学科效率至關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这个内因的强化。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诸葛亮也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让学生立志。纵观我们所教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者有几人无志向呢!学习成绩优异者有几人学习效率不高呢!且不用细究其志向高远与否,也许就是为了不再重复父母的生活﹔也许就是为了懵懂而美丽的梦﹔也许就是为了那不切实际却执着追求的目标。前些年我家邻居的一个男孩就读初中时就给自己一个目标﹕我要上清华。在他学习的桌子上,墙壁上都贴着这几个字。在这个理想志向的激励下,学习的主动性极强,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后来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虽然清华这个目标对他而言有些不切实际,但毕竟感召着他奋斗前进。“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习的主体,明确强化主体的理想志向,这样学习的内驱力有了,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所以身为人师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没有此前提又谈什么方法呢。孔子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对于无心无志者孔子都慨叹不已,何况于我们!
同理,身为人师没有爱业敬业的精神,没有志向于学,又何谈效率。吕教授两次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通过工读教育社会心理学硕士,基础心理学博士,获得了全面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带着教育的热情,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正所谓根深叶茂也。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魏书生等老师,无不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走出来的。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素。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提高效率才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当然有了志向,再有兴趣,就是锦上添花了。
首先是老师要有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胜利老师说:“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好的教学方法。”在与语文接触的十几年中,我已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古诗文,更是情有独钟,平时会主动积累,觉得那是精神的享受。在那里我可以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雄浑壮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动静之美。”“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遐想之美。身心在这之间游走倍感惬意,而这种内在的积淀在教学中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我就引用“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来介绍陶渊明。学生从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中了解了作者,同时又积累了好句子。在介绍鲁迅时,我背诵《自题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让学生感受鲁迅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爱憎分明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受古诗文的熏陶影响比较多,耳濡目染下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一种能力,考试时对联题可以做的得心应手,可见教师兴趣所在对于教学的意义,课堂效率可见一斑。
我们熟悉一个词语叫厚积薄发,语文学习少不了这一点。而厚积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广泛的阅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一环。怎样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多少阅读空间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当然老师对所读书目要有所关注。所以语文教师不要囿于语文课本,而要大胆的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向学生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怎样选择阅读材料,怎样选择阅读时间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少不了老师在环节上、讲解上的精心设计。如课前说练,培养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口头锻炼少,然而,求知欲强烈,又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我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前五分钟说练,达到了预想目的,学生们也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边画边背,培养学习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我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把学习知识和他们的兴趣融为一体,于是就教给学生边画简笔画边背诵。学生边画边背,这样能精力集中,把不易记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学生记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在学习《秋》时,我就让学生边画简笔画边背诵,不管是静物还是动物,学生们都能画出来,随之也就背下来了。由此可见,边画简笔画边背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文。
一言以蔽之,有了志,如汽车打足了气;有了趣,如汽车有了润滑剂,这样汽车在路上就可以顺畅的行驶,以至疾驰。如此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