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古代诗词教学的感悟
2014-06-09郑治刚
郑治刚
【摘 要】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得到一些优化古代诗词教学的感悟:诗词的教学从注重朗读和语言的品味,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抓住诗词的意象来教学古代诗词,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古代诗词;教学感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初中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一、加强朗读训练是教学的根本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不同地方停顿,往往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朗诵是也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見,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品味语言是诗歌情感理解的基础
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歌,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有“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诗句。我们在欣赏古诗时,也要留心品味那些“工在一个字,境界全出”的炼字之妙,学习语言技巧。前人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什么一个“闹”字有如此的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词语的比较分析中体会作者的匠心:试将“闹”字换成“浓”字可好?为什么?从词性上看,“闹”是动词,“浓”是形容词,以动词去描写春天富于动感,不仅能表现春花开得繁盛热烈,而且将百花争春的寓意藏于景中,将欣喜之情含于景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锤炼上下功夫。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作者写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而强烈的动作,极富感情色彩,将诗人愤懑、茫然而又不知所措的内心世界生动委婉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关键
不仅诗歌的创作者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作为诗歌的鉴赏者,也同样需要想象和联想。对诗歌艺术的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创造或创造现实的表象和形象心理能力。想象的根据是欣赏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感觉经验。各种感觉经验的相互作用,是欣赏者对于形象的概括性感知的条件。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欣赏者的各种感觉经验,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诗歌中的形象才能逼真、全面地浮现在欣赏者的头脑中,进而才能感知和理解艺术形象。所以说,想象和联想的突出作用在于再造或创造,鉴赏者生活感知经验积累的丰富与否,决定着想象而想象和联想与联想质量的高下。而想象和联想是进入鉴赏的必经之路。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另外,抓诗词的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的捷径。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参考文献:
[1]胡立根.古诗文阅读复习指导和能力训练[J].语文学习.2006(6)
[2]王通才.浅谈如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J].语文天地.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