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看台湾轨道运输之人才培训与养成
2014-06-09台湾铁路管理局周永晖铁路营运监理小组张辰秋桃园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王俊懿
台湾铁路管理局_周永晖 铁路营运监理小组_张辰秋 桃园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_王俊懿
从产业看台湾轨道运输之人才培训与养成
台湾铁路管理局_周永晖 铁路营运监理小组_张辰秋 桃园大众捷运股份有限公司_王俊懿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主题,来自两岸四地的城轨行业专家学者们在10月24日下午的主题发言中分享了经验,激发了共鸣。2个分会场共12场主题发言都很精彩,篇幅所限,本刊选取了2位来自宝岛台湾的主题发言,以飨读者。
进入21世纪后,台湾轨道运输产业陆续建置高速铁路负责长程运输,建置捷运负责都会区运输,台铁负责短中程运输,连结成一环状路网,进入轨道运输成长年。台湾轨道运输产业蓬勃发展中,藉由轨道工程培养出一批轨道运输专业技术种子人员,并建立出一套标准化职能训练养成程序及授证制度,将技术向下扎根。台湾轨道运输产业正积极走向系统整合自主研发。
台湾产业发展历程
20世纪(1945年前)前半段,轨道运输系统在台湾有着举足轻重的疏运角色,带动周边产业经济与商圈形成,也联系延其线路发展之工业重镇,在当时之人才、资源都比较充份,后半世纪就风华不再一路走下坡。直到90年代台北捷运和高铁加入旅运行列,挟其庞大的投资,才重挽颓势顺风而上,渐再受重视。台湾的交通运输系统大约可区分为两大区块:
城际运输:长程运输以高速铁路为主,中短程运输由传统铁路担纲。
都会区运输:以捷运为主,辅以公交车运输。
也就是将高速铁路、传统铁路与都市捷运串接成网,运载大量人流。
台湾轨道产业现况
台湾铁路
1.有完整的环岛铁路路网,全部路网共设225座车站。且主要车站多位于都会区之中心枢纽,具有聚集人潮与交通转运之功能。
2.目前正积极推动铁路捷运化发展短中程之旅运,以弥补都会捷运系统无法服务之功能。
3.加速东部铁路电气化,以缩短旅运时程及结合地方观光旅游机能。
台湾高铁
1.路线范围北起台北、南至高雄,全长345公里,共设8站,目前正在建设南港、苗栗、彰化及云林等四站,具有大量运送及高速贯穿北中南各都会区,还有兼具开发新市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2.整合成一个经济及生活圈,平衡南北发展之功能。
捷运系统
1.配合地方特性,建构捷运与台湾高铁或台湾铁路之接驳服务。
2.配合都市发展计划,适度发展郊区捷运,以扩大都会区或生活圈之商业活动领域,形成新市镇。
3.整合地区公交车运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构成无间隙之大众运输服务网路。
台湾产业聚落发展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出炉的《2013~2014全球竞争力报告》,台湾的产业群聚发展指标排名,再度蝉联世界第一,是全球产业群聚的创新发展典范。目前中国台湾从北到南已拥有电子科技、精密机械、钢铁机电、螺帽扣件等多样化的产业群聚。政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各地区群聚的特色及优势,提供基础建设、财务支援、人才培育与技术,促进人力流动与强化产业知识外溢,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产业群聚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完善交通运输系统——公路、铁路及港埠结合与低成本物流系统,可促使区域内厂商互相学习,知识与技术在聚落内快速流动扩散,进而提高聚落内厂商生产力。因应全球化竞争及产业分工重整,台湾产业群聚发展类型相当多元。
台湾产业概况
轨道运输与整个社会生活行的部分息息相关,有如生命共同体。近年来,在台铁局汰换旧型车辆,以及捷运与高铁新兴市场广大商机诱导下,中国台湾轨道车辆处于蓬勃发展状态中。在经济部促成下,唐荣公司结合了中钢公司、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日本住友株式会社及台湾住友商事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著名厂商共同合资,2003年10月16日成立了台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过去由于台湾轨道工业之系统设计整合能力较弱,大部分均透过ICP(工业合作)机制,循序采SKD(国外提供车体,国内进行内装工作)、CKD(车体六面由国外提供,国内进行车体焊接及内装工作)及CBU(下料至车辆组装完成)等阶段,孕育台湾电联车制造能力。近期台湾车辆公司更藉由国外合作厂商之协助,建立自主性设计分析能力之平台,带动国内零组件厂商之投入,形成一产品供应链,对于未来开拓新市场及提升维修能力均有助益。
至2014年相关轨道车辆零组件生产厂家数发展至121家,从业人数达1.1万人,轨道车辆产值已达40亿元,厂家分布为北部占70.2%、中部占18.2%、南部占11.6%,主要代表性厂商为台湾车辆、唐荣科技、中钢机械、大同公司、台塑重工、国祥空调,工业合作外商:德商西门子、日车、Alstom(法国)、Ansaldo(意大利)、Kawasaki(日本)等。
由于台湾目前营运之电联车厂牌多样且规格不同,往往影响后续维修成本。因此,台湾车辆公司之系统建立后,对于本土化零组件规格化,除可强化自身竞争能力外,更能协助使用单位降低维修成本。
同时,轨道车辆本土化须经过冗长岁月努力累积经验方能达到,绝非一蹴可及。此次台铁局160辆电联车本土化50辆的目标,除具有挑战性,也切合
台湾车辆公司之系统建立后,对于本土化零组件规格化,除可强化自身竞争能力外,更能协助使用单位降低维修成本实际需求,未来其他通讯号志、电力工程亦将纳入本土化规划目标。
台湾轨道车辆采购以往多采国际标,以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佳品质
台湾轨道车辆工业发展策略
台湾轨道车辆采购以往多采国际标,以期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佳品质。因此造成台湾厂商制造实绩不足。为兼顾轨道车辆产业发展,台湾厂商以工业合作方式方式取得国外资源及技术,但可想而知,大部分合作多为组装技术层次上,其产品自制能力还是低技术层次,而高技术层次产品制造,仍仰赖国外技术厂商的技术支援及直接进口。为了能有效掌握轨道运输相关技术,提升台湾轨道车辆工业,以配合支援轨道系统工程建设与营运,带动相关周边产业发展与提升竞争力,提高本土化比例、自主设计能力与系统整合及产业上下链整合等三方面推动轨道车辆工业系统化发展。
(1) 提高本土化比例,以利于建立实绩累积成效,并进行内外策略联盟,以降低制造成本与风险,进而提高产品制造技术与质量,进而形成轨道车辆专业制造公司,再透过国外知名轨道车辆工业业者的全球销售网路切入国际市场。
(2) 台湾过去藉由技术引进发展产业之模式,只能作为“技术追随者”;唯有藉由研发创新积极投入,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才能创造领先技术,带动轨道车辆产业发展。透过产学合作从事前瞻创新研发,协助高科技厂商提升研发能量与产业竞争力,推动大型研究计划,培育具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藉由共同的远大目标吸纳跨领域的人才,经过协同合作养成具有整合能力的领导人才。
(3) 欧美、日本及中国大陆都有完整健全的上、下游供应链,以一条龙整体系统的思维,能调配生产流程、成本控管及协助研发设计单位,但台湾轨道运输工业目前未能全面整合生产流程、区域化产业链及配合产学研发单位,实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影响轨道运输产业的趋势
近年来国际经贸环境快速变迁,并使得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迅速崛起后,更使全球市场及资源重新配置,其中尤以亚洲各国所受影响最大。台湾位居亚洲投资及贸易重要枢纽,应善用此关键契机,为长远发展奠定根基。
人口结构变化
主要因素来自于生育率的降低。从生产面上来考量,少子化对生产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劳动力的下降,未来劳动力趋于短缺,进而对生产造成影响,所以需有一套新制度,扩大与延续高龄人口脑力机能价值。
全球化趋势
在全球一家概念下,应以国际化与自由化思维考量资源分配。台湾产业发展必须放眼全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运用来自全球的资源,并以全球为市场。
跨领域科技整合
发展全球前瞻关键产品方面即结合台湾既有创新及研发优势,发展符合全球前瞻关键产品应用及服务。并强化国际同步系统整合,整合软硬件系统、行业专门技能、系统规划设计建置,以及长期专业顾问服务。
绿化运输节能减碳
轨道运输具有高效率、低污染及对环境冲击较小的特性,有助于发展节能减碳绿色运输工具,将城际轨道运输(台铁 / 高铁)、都会轨道运输(捷运 / 轻轨)做一复合式运输以达最有效旅运、节能减碳及持续经营的目标。
国际轨道行业的环境分析
轨道运输系统优点甚多,且造成总体效益极高,故欧洲、日本及中国大陆不断以大量内需轨道市场培养出实力坚强的轨道产业,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都采用政策性规划及兴建轨道系统,带动轨道车辆制造业。根据台湾经济部工业局九十三年度“轨道车辆工业发展推动计划”项目计划执行成果的报告,从国内外及两岸关系分析了国际轨道行业的环境如下:
轨道运输系统优点甚多,且造成总体效益极高,故欧洲、日本及中国大陆不断以大量内需轨道市场培养出实力坚强的轨道产业,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都采用政策性规划及兴建轨道系统,带动轨道车辆制造业
外部环境
就国外而言具有百年轨道运输发展历史,及结合先进机电、控制及材料等技术,以及具备完整上、下游供需产业链,若能策略联盟或工业技术产学合作,必能提升台湾轨道运系系统技术。
国外轨道运输产业及环境具有下列趋势:
(1) 欧美各国持续建设轨道运输系统网络。
(2) 东南亚及欧亚轨道系统网建设计划驱动市场成长。
(3) 欧日国家掌握高附加价值零组件及轨道车辆之制造等关键技术。
(4) 中低价位产品市场日趋竞争。
(5) 轨道运输系统技术朝轻量化、自动化、模块化、电气化及低碳绿能化发展。
台湾环境
评估我国轨道运输系统工业之竞争力与世界主要国家之生产规模、产业联盟、市场机会、产业发展机会、技术质量、工业基础、市场开拓能力及国际分工等项目上,仍落后德法英日等轨道运输。
台湾轨道运输产业及环境仍是有其发展潜在趋势:
(1) 台湾大众轨道运输网路密度与先进国相较仍偏低。
(2) 台铁更新设备与捷运化、高铁、各大都会区捷运及轻轨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市场。
(3) 台湾产业界相关机电、信息等人才适合导入轨道运输系统相关市场,须提升自主设计与系统整合能力。
(4) 传统产业面临升级转型阶段,已成立首家民营轨道车辆制造公司(2002 年 10 月成立)。
两岸关系
大陆庞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全球大型厂商前往投标,大陆也趁此机会,积极将国外技术留在中国,目前政策作法是规定一个地铁标案中,至少需有80%的本地厂商,经过长时间的培养,现在中国的轨道交通不仅不需在仰赖他人,还能将技术输出至中东国家,甚至美国。更进一步为能与国际接轨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开始推动轨道产业供应链下各级产业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大陆轨道运输产业及建立之环境值得台湾深思之处:
(1) 大陆轨道运输系统建设计划带动庞大市场。
(2) 大陆铁道部设有铁道综合研究所,技术研发能力成熟。
(3) 大陆轨道运输系统建设资金不足。
(4) 两岸投资合作、技术交流日趋频繁。
轨道运输人才培育与养成
人才是立国根本,人才的养成必须仰赖优质的教育。尤其是在轨道运输系统产业,人才更是创造知识的珍贵资产。先进国家之轨道运输系统人才之培育与养成,皆须经历相当长时间来磨练,因此塑造之训练环境及防止人才不当流失极为重要。目前台湾轨道人才来自于分别来自:
(1) 大学校院 – 基础知识养成。
(2) 台铁、高铁与捷运轨道运输系统公司 – 轨道运输系统技术与应用培育与养成。
(3) 轨道工程局/ 顾问公司 - 轨道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之培育与养成。
(4) 近期引进系统保证公司 - 系统保证与验证培育与养成。
轨道运输人才培育与养成依下列进行专业培养:
人力资源需求
台湾目前内需市场小与轨道运输系统起步慢,造成专业人才断层及经验无法传承,故仍由轨道运输公司依其人力资源需求,训练其需求人力与培育专责技术人员。
人力需求评估
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定期做人力盘点或依各职能发展升迁制度,提出人力需求,再依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年度人力运用规画进行人力招募。
在职职能提升
1.制定一固定在职训练周期,以提升专业人员专业知识。
2.定期或不定期招开公司内部技术交流研讨会,进行全面性技术应用与改进。
3.参与产官学界技术研讨会议,增进知识能力与培育管理层面。
技职教育升级
1.将轨道运输系统基础学识与大专校院合作,设立一专门课程系所,培育基础技术人才。
2.透过政府单位如轨道车辆工业发展推动小组,拟定及推动技职教育升级计划积极在产学界推广轨道运输系统技术职能教育。
3.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定期举行产学交流活动。
技术应用人才培育
1.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将资深 / 技术纯熟技术人员进行职能升级教育,成为轨道运输系统改善应用人才。
2.透过公司主导之增建、扩充及兴建工程,学习轨道工程相关管理应用技能。
3.成立专责部门负责轨道运输系统相关项目计划。
国际人才交流
1.定期出国考察最新铁路发展,与当地技术人才做技术交流。
2.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安排资深 / 技术纯熟技术人员出国做短期实地技术学习。
3.聘请国外技术人才最为公司顾问,进行技术与经验传承。
人才供需链建立
1.由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建立自己公司人才库,以作为公司资产。
2.透过产学界建立人才库。
3.积极推广及建立人才需求普查。
训练标准化
台湾轨道运输系统专业人才仍以捷运工程局、高速铁路工程局、台铁、高铁与捷运轨道运输系统营运公司的培育与养成为主要途径。虽然各轨道运输系统公司培育与养成方式有些差异,仍依循一定原则进行理论基础及实作技能之培育与养成程序流程,以建立各所属性之专业专责技术人才。
以台北捷运公司为例,其累积多年培育专业人才之经验制作一套标准化训练准则规范,以培育专责轨道专责技术人才。
训练标准规范:依各职务人员其工作项目及特性,订定各职务技能养成所需的资格条件,并授予证照来管控。每一项证照必须明定适用职务取得资格、学经历需求及其 完成训练项目课程。
台北捷运公司导入训练系统化机制,并加入PDCA质量化的概念,针对核心性、长期性及重复性的训练,逐一将影响训练成效的干涉条件与因素概念标准化,并在推动ISO质量认证时,纳入人才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此种训练机制已广为其他国内轨道同业所借镜并引用。
职能分析
职能项目经由系统化的方法找出来之后,在专业职能的部份大多还会进行分级,定义职能的定义及各个等级所应具备的能力与要求。当职能等级定义完整后,就能发展各个等级需学习的内容及未来评鉴的方法,才能落实于人力资源的选才、育才、考核、晋升、人才发展、薪酬,使职能不是空中阁楼,而能与日常制度相结合。
技术人才应用管理
近年来,技术人才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热门话题,项目管理几乎与人类共同发展成长的实践性活动, 只不过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深切地关注它,将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项目管理向来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在事先确定好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基础上産出预期技术人力质量的项目结果。在二十一世纪,项目管理势必成为新的典范转移(Paradigm-shift),项目式的管理(Management by Project)将成为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
轨道系统工程包括轨道系统工程程序、管理、设计、系统整合等专业技术,都需要培育专业专责技术人才来管理执行,透过技术人才项目管理可以找到适任技术人才进行操作与维护系统营运,并可依其专业能力之评鉴考核,确认技术能力是否达到职能所需之层级,而让公司能进一步培养或是进行转职培训或是技术提升或是培养成管理规划人才,为公司发掘一潜在可培育技术人员,进而降低训练成本。
台湾轨道运输系统专业人才仍以捷运工程局、高速铁路工程局、台铁、高铁与捷运轨道运输系统营运公司的培育与养成为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