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4-06-09汪国栋
汪国栋
【摘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本人以为培养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还需教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具体说来就是: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以导入设问、合作互助学习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表扬与激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因为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从而使许多学生从小就丧失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有的教师说,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这种观点本人并不反对,但本人以为培养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还需教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下面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
一、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除了用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示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高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催生学习兴趣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切一切,比一比,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整节课中,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参与热情很高,学习有效度非常高。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是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比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要素、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这一学情,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首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按照题意给他们做“导演”,然后,请学生借助于自己两只手进行活动演示。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以有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1.导入、巧问激趣
俗话说:“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确,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就非常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学生悬念顿生,兴味盎然,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2.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激趣
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讨论和思想交流中学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学。
四、以积极的正面引导,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决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顽强的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造数学情境“串联”数学知识,创设优美的动画“表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