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政治无小事

2014-06-09王崇刚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冷面总编辑时事

文 王崇刚

讲政治无小事

文 王崇刚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担任《河北日报》时事版的编辑,一次普通的夜班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在进报社后不久,老同志、老领导们对我们反复强调,新闻导向、政治家办报这些思想意识,应该贯穿到每篇稿件的采写、编排过程。一开始对于这些话,我并未深入领会,直到一次夜班编辑的经历,才对这些要求有了深入的理解。

记得那是1993年,正值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安排了很多纪念活动。因此“毛泽东”这三个字,经常作为标题出现在报纸时事版。

要说明的是,当时《河北日报》每天只出四个版,时事版除了安排国内时事消息,还要登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三类内容集中在一个版面体现,一般是用粗线隔开,让版面分成三部分,以便读者阅读。

一天晚上,我按常规进行版面编排,把毛泽东一套纪念文集出版的消息放在了国内新闻的头条,而标题中的毛泽东三个字进行加粗处理,格外醒目。等到头遍清样出来,我将版面上的所有文章和标题都仔细看过,并未感觉有什么问题。

二遍清样出来,这时版面的一幅压题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篇文章正好在头条毛泽东纪念文集消息的右面,是一篇参加全运会运动员的通讯,标题是《冷面杀手×××》。稿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文章标题上的“冷面杀手”四个字非常显眼,因为其背景是照片,所以也作了加粗处理。

很快,值班的总编辑找到我,问我:对今天的版面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说,没有啊,国内国际体育,三种新闻,今天的重要消息都发出去了,标题处理也下了功夫,版面也算均衡得体。

总编辑说,你再看看,总体上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吗?

我依旧是一头雾水。总编辑说,你整个版面的标题,就是“毛泽东”和“冷面杀手”这几个字用的字号最大,而且都在版面的上半部分。当然,按照具体稿件的条位,这样排列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从版面总体效果看,“毛泽东”和“冷面杀手”这些字是不是挨得太近了呢?现在正值毛泽东同志诞辰纪念日,这样的标题“碰”在一起,会有一种不得体的感觉在里面,你仔细体会一下。

这时我才意识到,今天这两个标题挨得太近,而且字号都很大,无论如何,版面效果都不太和谐。

我迅速进行了纠正,将运动员写的通讯文章放在版面的下半部分,对“冷面杀手”的字号进行了缩小处理。修改后的版面交到总编辑那里,他向我笑一笑,满意地签发付印。

总编辑对我说,你们这些年轻编辑,要学的东西很多。版面语言,要做到讲政治。讲政治不是一句空话,它不仅体现在内容导向上,也体现在标题和条位的技术安排上。之前对两个标题的处理,一般人可能感觉没有什么,但是在党报的版面上,就显得很不合适。在极“左”年代,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你这样编排,很可能就要犯严重的错误。现在我们的舆论环境宽松了,但是讲政治这根弦还是要绷起来,不然,就可能在读者中间产生歧义,影响我们党报的声望。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

这是我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一次经历,它让我理解了报纸版面语言的特殊性,特别是党报,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很大的歧义,而这些经验,不是在课本上可以学到的,而是老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编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版面编排,是大有学问的一门业务。从此,我对于各级党报的版面安排,标题设置以及照片的摆放越发留心。经常与周围的同事讨论《人民日报》的标题为什么这样做、中央领导人消息条位安排的规矩,从而使我的时事版编辑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作者:河北新闻网副总编

(责编/张立新)

猜你喜欢

冷面总编辑时事
时事半月谈
CHI LE MA
我家的“冷面杀手”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高原往事
延吉冷面
时事政策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我刊总编辑杜振民同志逝世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