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4-06-08王庆喜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济学导向成果

王庆喜

(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进入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岗位频繁变化,旧的岗位不断被新的岗位所取代。这就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用其所学专业知识来胜任手边工作;二是学习能力,当社会发展需要其变换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地掌握新岗位要求具备的知识,并用学习到的新知识去推动、发展所从事的新工作[1]。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师主导下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应转变为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将教学过程改造为学生创造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此,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国际教育界以成果为导向(或说成果为本)的教育模式。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最早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年来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也开始在香港的高等院校改革中推行该理念,其中香港理工大学早在2004年初就开始对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进行以成果为导向的改革,在教学及评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成果为本的教育”意味着清楚地关注和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每件事,围绕着一个根本的目标,让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能够获得成功[2]。

笔者在研究生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注重贯彻“成果导向”理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笔者认为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学非常适合采用“成果导向”的模式理由有:一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特别注重“成果”,其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有独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成果导向可以让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二是相比本科生动辄50人以上甚至100多人的班级,研究生课程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三是研究生课程弹性相对较大,其授课内容可由教师自主把握,而本科生课程内容的刚性大,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根据成果导向对研究生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一是课程设计思路改革,二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三是授课方法改革,四是成绩考评改革。

一、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设计思路改革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间的空间互动关系。与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偏重理论不同,笔者认为,硕士层次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学与现实结合非常紧密。就我国来说,影响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影响机制、各省份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收敛性、区域知识溢出的程度与扩散机制、地方城镇化等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因此,笔者设想,让学生选择一个现实问题,拟定一篇论文题目,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教授学生研究方法,然后让学生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得出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写成一篇内容充实且符合规范的学术论文,作为学习成果的评定依据。

在以往的课程中,也要求学生写论文。那么,本文的“成果导向”体现在哪里?主要是两点:一是全过程控制。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收集、数据整理、理论建模、政策分析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及时给学生解疑答惑,在“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既让学生了解从选题到写作的所有过程,同时也可有效地控制论文质量。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为事后控制,往往等到课程内容讲授完后,才让学生写作论文,以此评定课程成绩,论文质量很难控制。二是高标准要求。传统授课方式下的课程论文由于是事后控制,学生论文质量往往良莠不齐。在“成果导向”下,通过教师的全过程控制,学生的论文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保证。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论文要达到教师所选定的业内口碑较好的期刊,如《经济地理》、《地理科学》等期刊的发表水准。

为了完成论文,实现课程成果,需要对课程总体进度进行框架设计。课程总体分为三个模块:一是理论模块,二是方法模块,三是研讨模块。理论模块主要是介绍基本的概念、原理和理论,为后面的方法模块与研讨模块提供思想基础;方法模块提供分析和研究的手段;研讨模块则是最终论文成果的总结、汇报、答辩与反馈。三大模块环环相扣,构成了论文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完整授课体系,以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以成果来体现教学效果。

二、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在传统授课方式下,理论构成了区域经济学这门课程80%以上的内容。在成果导向授课方式下,由于理论只占整个课程模块的三分之一,因此需要对传统授课方式下的理论内容进行调整。本课程通过三种做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进行内容整理,舍弃掉传统理论内容的一些过时和空洞的内容,使之更为紧凑适用;二是将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以课程作业的方式来反映其自学效果;三是对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内容,开列文献清单,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并以随机抽取做课间报告的方式来反映其文献掌握效果。

国内具有区域经济学硕士招生资格的学校很多,开设《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学校则更多。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传统强校的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大都集中在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资源配置理论、区域产业发展和转移理论、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理论、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等方面。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确定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外,大部分学校的内容设置都重理论轻应用。这从以下几本重要教材的内容设计就可看出来(表1)。

笔者认为,在成果导向下,为了保证成果的实现,需要对以上传统的授课内容进行改造。根据理论模块、方法模块、研讨模块三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思路,改造后的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其中,理论模块包括内容为: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区域生产率分析、区际分工与贸易、区域产业集群、区域知识溢出、区域发展差距与协调机制和区域发展政策,共8次课16学时。理论模块为后面的方法模块与研讨模块提供思想基础。方法模块包括:空间数据与空间自相关、区域数据的时空分析、横截面数据空间计量经济分析、面板数据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rcGIS与GeoDa软件操作及其应用和R语言操作及spdep、splm包应用,共6次课12学时,方法模块主要提供分析手段。研讨模块包括两次学术报告和研讨,共2次课4学时,是最终论文成果的总结、汇报、答辩与反馈。三大模块环环相扣,构成了论文成果导向下的完整体系,保证了论文成果的质量,并通过整个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表1 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典型教材内容体系

表2 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授课内容体系

三、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授课方法改革

为保证在课程讲授完后,学生能够提交高质量的论文,具备自主科研的能力,需要在课程内容改革基础上,对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实施的主要手段为:一是过程控制,二是师生互动,三是课后工作。

1.过程控制

所谓过程控制,是两线并行。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有一条线,即知识传授线,老师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记忆、理解、应用就行了。虽然也有课堂作业和答疑环节,但基本上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成果导向”下的授课方式需要增加一条线,即自主创造线。随着第一条线的展开,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设定目标和任务,边学边用,阶段性地完成某项作品。老师授课内容讲完,学生的作品也已完工。以研究生《区域经济学》课程为例,学生的成果是提交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达此目的,学生需要经历“选题→文献搜集与评述→研究框架与建模→数据搜集与整理→计量经济与统计分析→撰写初稿→论文研讨→修改完善成文”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与授课内容的进展是有机结合的。它们的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在课程引导和基本的概念、原理讲解后,第4周即开始选题。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决定了学生论文成果的方向、内容和质量,教师要发挥指导上的关键作用。基于学生在能力、精力和时间上的实际考虑,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为了保证论文成果的质量,选题不宜过大、过难、过偏。一种方便的做法是“旧瓶装新酒”,即用经典的模型和方法来研究最新问题。为此,笔者首先是把一些最新的、前沿的学术问题和当前最受关注的现实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老师框定的范围内自主选题;其次是在业内认可的中文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等期刊中找若干范文,让学生去研读,以之为参照,知道自己要写的目标论文大概是什么样子。这一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星期。题目定好后,第5~6周进入文献阅读阶段。要求学生围绕选定的题目搜集核心文献,以5~10篇为宜。这里的关键是学生在搜集好文献后,需要将清单发给教师把关。在此期间,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保持沟通。第7周提出研究设想,建立分析模型。学生在研读完文献后,需要提出自己的论文写作思路,构建研究框架,建立初步的分析模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框架和模型,做一对一的辅导,提出完善建议,并说明理由,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第8~9周搜集数据,第10周分析数据,第11~14周撰写初稿,第15~16周进行论文研讨。课程结束后10天内,学生要完善论文,并提交终稿。整个论文写作阶段的关键是老师要对学生所写的题目心中有数,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2.师生互动

由于课程内容安排得比较紧,且是两条线并行,因此需要师生紧密互动。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密切观察学生的动向,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师生互动主要有三个手段:一是课堂上的提问、讨论;二是课后答疑,如教师规定某天为答疑时间,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去办公室找老师咨询;三是利用QQ等平台,教师和学生建立QQ群和公共邮箱,一些资料通过网络渠道公开发布,问题解答过程也可公开,所有的学生都可看到,起到以一示百的效果。

3.课后工作

为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后,还需要给学生指定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课后的自我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课后阅读材料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公共性的,除了指定的教材外(笔者选用的是魏后凯主编的《现代区域经济学》),还需指定参考书籍和本领域的学术刊物,供学生延伸阅读。参考书籍一般一两本适宜,笔者选用的是由Pierre-Philippe Combes等人编写、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conomic Geography》(《经济地理》),以及Manfred M.Fischer等人编写、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f Applied Spatial Analysis》(《应用空间分析手册》);学术刊物包括《地理学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地理》等中文期刊以及《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区域科学期刊》)、《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城市经济学期刊》)、《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经济地理期刊》)等英文期刊。通过浏览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可以了解学术发展动向。二是针对学生选定的论文题目和研究兴趣,让学生去看一些专题文章和材料,深入钻研,以透彻了解问题,把握理论发展脉络,熟练掌握某特定方法。这中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清晰明确地引导,因为学生限于学术经验和视野往往找不到可资借鉴的文献和资料。

四、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成绩考评改革

对学生的考评主要基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过程主要是看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主动程度。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15%)、文献阅读报告(10%)、期中作业(10%),以及老师对学生积极程度、认真程度的总体评价(5%)。过程部分成绩评定的权重为40%。论文质量是成绩评定的主要部分,其权重为60%,主要从论文内容的充实性、数据资料的详实性、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结论的启发性和创新性等几方面来予以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论文成绩评定结束后,若老师有余力,一般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事后的跟踪指导。因为学生在提交论文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投稿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期刊编辑部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这一过程若老师能够进行提纲挈领、一针见血式地辅导,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前进(投稿过程中的修改往往是痛苦的),一旦学生投稿成功,则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

本文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基于笔者多年来讲授研究生《区域经济学》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对成果导向下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区域经济学这门课程由于实用性很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因此非常适合用成果导向的方式来教学。同时,研究生课程班级一般规模不大,有着较强的学习和探索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与老师的沟通机会多,适合个性化指导,这些都使得成果导向的培养成为可能。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授课方法和课程成绩考评四个主要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做法,总体来说是从过程控制的角度来保证最终成果的实现,即学生要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并能够发表在一定水准的专业期刊上。其中老师如何引导、驱动学生非常关键,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有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思想准备。当然,这些投入,在获得学生的成果回报后,都是值得的。

[1]李光梅.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07,(1):51-54.

[2]Spady William G.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M]. 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

[3]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7]聂华林,王成勇.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经济学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偏向”不是好导向
简明经济学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