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即将上演“和平战争”
2014-06-07
美国《赫芬顿邮报》6月5日文章,原题:围绕网络间谍活动,中美即将上演“和平战争” 不久前美国司法部指控5名中国军人时,美中双边经贸关系实际上就进入了“和平战争”模式。问题是:会不会发生误判,导致这两个互相依赖的超级大国发生“凉”战,甚至冷战。但与冷战——当时苏联孤立于全球经济——不同,商业利益和贸易机密似乎支撑了本质上密不可分的中美关系。在华盛顿看来,出于国家安全目的,对敌人甚至朋友的传统间谍活动是公平游戏,搞间谍像卖淫一样古老。从联络委员会到中情局的前身,美国一直在进行间谍活动。不过,美国把为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与中国人网络攻击美企获取商业机密的行为区分开,称前者正当后者非法。随着斯诺登披露美方侵入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北京恰当地驳斥了这种说法。美国的公开指控被中国人广泛视为是美国孱弱的迹象,是中期选举不受欢迎的奥巴马的典型公关行为。奥巴马大谈合作,却向有争议海域派军队。北京很可能将其解读为西奥多·罗斯福所主张的“说话温和,手持大棒”外交的扭曲版。与此同时,北京正不动声色地利用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理论来获取自己的优势。尽管宣称“和平崛起”,一个新近强大的中国正汲取里根的“以实力求和平”经验,将其用于东海和南海。在这些争议海域咄咄逼人的行为可被视为北京自己的“门罗主义”。当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概念时,可能没想到会在全球公共广场打嘴仗。但北京很快适应了奥巴马有关自由的聒噪,对美方的指控做出迅速、有效的回应。国家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混乱区分,不太可能说服中国人,特别是美国的旋转门惯于停留在政府与公司之间。就如同商贸交流的中美关系,在美国政治中,经济利益压倒意识形态。在中国,国家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织则体现于怪异的国企。儒家传统和辉煌历史的坚实基础,令世界上最古老、延续至今的文明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比如中俄能源和政治关系,就凸显美国的地缘战略力量每况愈下的看法。然而,这种美国力量衰落的感觉是错误的。美国的军队有能力在24小时内向全球任何角落派出远征部队。这个被称为不可或缺的国家如今有无人机和隐形武器,能监视所有国家及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无论(美国)目前的力量优势或(中国)曾经的辉煌过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同的未来。▲(作者帕特里克·门迪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