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2014-06-07周桂荣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天津市集群升级

■ 程 震 周桂荣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 程 震 周桂荣

天津市中小企业从产业分布看,由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迈进,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已占主导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从区域结构看,中小企业由市内六区向外扩散,数量减少但质量提高;从行业结构看,天津市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四大行业,但集群竞争力不足;从企业经营层面看,信用体系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在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时,企业与政府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建立特色中小企业集群,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提供人才激励策略。

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 信用体系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超过42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税收收入的52.2%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贡献,出口总额的68.3%有赖于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岗位。另外,据中小企业2013年度报告,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的65%,企业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开发的8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足以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8%将成为一种常态,中小企业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产能相对过剩 (王继承,2014)。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各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带动了劳动力成本、房租成本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又要承受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对中小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出现大量文献从不同层面研究讨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关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一是宏观政策环境层面,如郝臣(2006)通过建立中国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指出政策环境与企业绩效略呈正相关关系;吴家曦等 (2009)认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是宏观经济的探底回升期;毛蕴诗和吴瑶 (2009)在其专著中系统研究了国内外企业转型升级经验以及政府宏观对策。二是中观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层面。如李烨,张毅 (2009)分析了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三种模式,即深化产业链模式、实施产业更新模式、复合转型模式;陈民利(2012)分析了专业市场功能创新牵引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机理,提出了专业市场功能创新牵引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三是微观企业层面。如孔伟杰 (2012)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转型升级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转型升级最关键的因素,企业规模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等结论;张波 (2010)则探讨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微观策略。至今没有通过各个层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的文献,为此,本文首先从产业结构、产业集群与区域结构、企业经营三方面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策略。

天津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京津冀一体化核心之一,拥有被誉为 “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滨海新区,天津市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在全国,特别是环渤海经济圈具有代表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对之策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天津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

1.第一产业中小企业数量逐步下降,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占据主导

根据表1,近年来天津市中小企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在2009年以前逐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逐年下降,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与其相反;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数量占绝对优势,但第二产业仅占到1/3。

在天津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一直占据较大的比重,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一直以来都在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截止到2013年底,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第三产业比重依然偏低。而单看中小企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十分符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中小企业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2.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作用不容忽视

选取天津市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对这些中小企业经济指标进行加总,得到表2的数据。由表2可知,目前天津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工业总资产、营业收入、税金总额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天津市经济中处于弱势位置,但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是趋势,但天津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收大量劳动力,又对环境污染小,符合当前京津冀一体化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政府应该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 “劳动密集型”并不等同于“低附加值”,因而鼓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不能限制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表1 天津市中小企业数量在三次产业中的百分比 (单位:%)

表2 2012年天津市代表性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3 天津市限额以上中小企业布局

(二)中小企业的区域结构与集群式发展

1.市内六区企业数量下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受经济系统中内生和外生力量的综合作用,通过影响居民与厂商效用最大化的决定因素,使经济布局产生聚集或扩散效果。天津市聚集效应明显,扩散效应初步显现,根据表3,市内六区中小企业数量低于涉农区县,滨海新区最多,且连续保持高增速。笔者认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议的落实,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

源于雾霾治理,以及人口激增,和用地成本高的因素,市内六区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导致数量下降,因而天津市各个保税区、保税港的吸引作用大大提高,加上京津冀一体化中天津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交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支持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自然对天津市中小企业布局产生巨大的外拉力。数量的减少往往伴随质量的提高,截止到2014年7月,市内六区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与项目数量上完成了年转型升级计划的35.23%和40%,成为天津市 “万企转型”计划的主战场,市内六区中小企业质量得到提升。

2.中小企业行业分布集中,产业集群竞争力尚需加强

据统计,2012年限额以上中小企业共有14658家,资产合计41011.1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7077.53亿元,出口创汇149.74亿元,利税608.08亿元。其中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资产合计占中小企业总资产的81.9%,营业收入合计占到中小企业总营业收入的81.7%,成为中小企业集中分布的行业 (见图1)。

图1 2012年天津市中小企业总资产行业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各自的资产分别占到天津市中小企业总资产的29.40%、21.64%、 16.03%及14.82%,中小企业总数的72%集中分布在这四大行业。

在这些行业当中,最具竞争力的当属制造业,其出口创汇占到所有中小企业出口创汇总额的99.36%,中小制造型企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配套的企业服务也逐步完善,天津地区的中小制造型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及利税均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相应指标的1/3以上,从业人员更是占到58%,可见天津中小制造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然成为该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30个制造业中,天津在全国很有优势的产业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这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的初级产业。比较成熟的自行车集群且处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分散状态。对比北京的IT产业集群、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天津的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等产业都没有达到真正的产业集群标准,至今尚未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见,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其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尚需加大力度提升。

(三)中小企业的企业经营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抑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是财富,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天津市专利综合实力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目前,天津市只有12%左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申请专利。据调查,截止到2012年底尚有54.4%的中小企业还未突破 “零专利”,在专利科技投入比重上也远远不够 (见表4)

表4 2012年中小企业专利以科技投入情况对比表(单位:%)

天津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 (1)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一般性中小企业同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对前两者的政策倾斜度远大于后者,在知识产权上的体现便是在专利,商标信息的查阅、申请及保护方面上,一般中小企业都无法享用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同的权利,导致两者知识产权拥有数量与投入比重的巨大差距 (见表4)。 (2)申请的专利研究资金覆盖面大但强度不足,资金投入偏少,导致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数量比较多,而真正有创新意义的专利发明比较少。 (3)知识产权风险较大,企业 “跟从者”战略形成惯性,等到别人把产品、技术、市场做出来后自己拷贝或加以改进以避免承担科研开发的风险,抑制了中小企业创新动力。 (4)企业内部相关人才匮乏,缺乏保护意识。因此,天津市在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2.融资渠道单一,信用体系不健全,融资成本仍较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可以分为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现今中小企业股权性融资来源有:自有资本,公众筹股等;债券性融资来源有:私人借贷、商业借贷、金融机构借贷等。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广度远远不够,尤其是证券市场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股权性融资如国外发达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使资金、公众资金在我国基本不存在,尽管中小版与创业板的成功推行, “新三版”的范围扩大,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方式的开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但是其进入门槛比较高,对于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较高,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

就债务融资而言,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国家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虽然近几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缺口在总量上有所缓解,但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不足,无力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并且银行推迟放款的现象十分普遍,最长的要等半年。

中小企业融资费用高的背后,是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需要支付提供财务报表带来的审计费用以及抵押贷款的评估费用。经测算,天津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中,除了银行融资成本,其他费用占60%。对于银行来说,由于信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增加了业务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不得不通过自身力量去调查核实客户的信用状况,提高了业务成本。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

3.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对中小企业的要求越来越多,雾霾的治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一大课题,天津市中小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环保问题带来的一些列标准、规章与制度。这些中小企业从建立到现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产品工艺、销售渠道、人员管理等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人才利用上任人唯亲,这种模式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职工尤其是管理层年龄的增加,其弊端日益显现,而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方面,中小企业往往陷入怪圈。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平台过小,无法顺利引进所需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培养培训和晋升机制方面没有大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即使引进了人才也很难留住。

在这种尴尬境地下,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只能通过与高校建立技术合作项目,由于高校技术团队与中小企业之前并没有建立密切关系,对该中小企业技术需求认识不足,其研究成果很难直接应用,因此需要中小企业原技术工人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在人才的利用上,中小企业核心管理工作任命其他大企业的相关人员兼任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很多企业没有自己固定的财务人员,其财务管理工作由其他企业会计师兼任。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用人体制下,中小企业能保持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在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下长期生存。

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 “一视同仁”——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

政府充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方面的作用,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采取适当的转型升级措施,可以让劳动密集型行业朝向高附加价值产品或活动转移。主要措施由:第一,制定引导企业能够就地升级的各项产业升级配套政策,让天津市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够依据自身的优势与条件,嵌入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创造企业的增值功能,分享价值链中的应得利润。第二,引导上、下游配套产业群聚性的迁移至涉农区县,由政府统一规划工业园区开发,制定优惠政策,以期发挥产业集群效益,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二)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优势的形成往往根植于特色,地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同样根植于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形成最有效利用区位产业发展资源的专业化分工和中小企业集群,才能获得区域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独具活力的经济高速增长区。对于产业集群的培育,应充分依靠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优势及 “万企转型升级”计划,结合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轻纺工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第二,围绕培育发展产业链和产业群,制定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在税收、用地、人才引进、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支持。第三,继续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南开、天大等众多高校科研优势,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三) “直击要害”——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阶段,应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政府与中小企业共同努力,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具体措施有:第一,加速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股权性融资步伐,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降低上市门槛,积极发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第二,建立地方性中小资本市场及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急需发展的地方给予政策优惠及支持。第三,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

(四) “以人为本”——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人才的利用和引进一方面要求中国小企业自身的重视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提供相应激励政策,鼓励高校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以平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中小企业应做到: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工资、奖金、福利分配等方面向贡献大的人员倾斜,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效率。其次,加强技术管理人员乃至全体员工的培训,定期进行知识技能测试及竞赛,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氛围,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政府应做到:第一,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发明创新奖励政策,使高校人才愿意进入中小企业贡献自己的才能。第二,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五) “未雨绸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管理,设立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专利管理行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中小企业自身采取积极的专利保护策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专利尚未申报之前,注意保密行为,不可将未申请的专利在市场上先行先试,获得知识产权后及时维权,防止他人滥用。第二,提前聘请专业律师,指导企业专利的使用与申报工作,避免相关纠纷的产生。第三,建立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签订协议等措施防止人员流动导致企业知识产权流失。

参考资料

1.王继承.中小企业2013年度报告[J].中国经济报告.2014(2):61-67.

2.郝臣.中小企业成长政策环境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23个省市309家中小企业的经验数据[J].上海经济研究. 2006(11):15-22.

3.吴家曦,李华燊.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1-9

4.毛蕴诗,吴瑶.中国企业:转型升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5.李烨,张毅.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模式选择[J].资源与产业.2009(2):1-4.

6.陈民利.专业市场功能创新与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及模式——以义乌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 2012(2):91-95.

7.孔伟杰.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9):120-131.

8.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147-149.

9.杜瑾等.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助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J].天津经济2012(3):21-27.

10.苏晓燕,工慧,孙育.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与集群竞争优势[J].商业时代,2008(2):40-43.

程震,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贸贸易,区域经济研究;周桂荣,南开大学博士,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区域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刘桂素

教育部规划项目(10YJA790269)基于区域整合理论创新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猜你喜欢

天津市集群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回暖与升级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