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最大化的新闻效应
——《铜仁日报》“记者直击项目现场观摩区”专栏策划启示

2014-06-07张著昶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观摩会铜仁版面

□张著昶

(铜仁日报社,贵州 铜仁 554300)

实现最大化的新闻效应
——《铜仁日报》“记者直击项目现场观摩区”专栏策划启示

□张著昶

(铜仁日报社,贵州 铜仁 554300)

新闻策划是使新闻在特定时段实现最大化效应的有效手段。作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专题策划,以其鲜明的主题、集中连续的刊播方式,强化受众的阅读记忆,从而达到新闻表达的预期目标。

2012年伊始,铜仁日报社在加大报道改革力度、提升整体办报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即全省项目观摩会第三次观摩会在铜仁市召开的专题报道的成功推出。期间,《铜仁日报》开设“记者直击项目现场观摩区”栏目,刊发系列综合报道和动态报道。由于策划活动针对性强,社会意义重大,采写编发的稿件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受到各级部门和主要领导的好评,有效发挥了地方权威媒体的作用。

对新闻价值的预判是实现策划报道的保证

2014年1月底,接到铜仁市委宣传部的指示和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全省项目建设观摩会第三次会议(铜仁)的宣传报道,提前营造良好氛围,并借此促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为打新闻宣传主动战,铜仁日报社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会议,成立专题报道小组,及时制定报道方案,细化任务,落实措施。由总值班负责总策划,进行调度安排,确保报道工作的有序推进。

准确定位策划报道主题。接到通知和指示后,总编辑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报道主题进行解析——“全省会议”、“工业强省战略”、“项目观摩”、“铜仁现场”,强调了此次观摩会对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对推动铜仁工业项目建设的积极作用,突出时政性和主导性。

提前介入,进行充分的报道准备,及时掌握观摩会的相关信息,从相关部门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观摩线路、观摩企业、观摩内容、具体时间等,并对比省内其他两个观摩点的情况,对报道素材进行综合整理,把握报道主线,突出特色亮点。

完善报道计划。经讨论,明确分三个阶段进行全程跟进报道,即会前、会中、会后。会前,明确13名记者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督促检查活动,各项目区筹备情况,玉屏、万山、大龙三区县(开发区)推进工作的措施,16家重点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跟进报道。组织三篇有深度的综述文章,全面展示近年来铜仁市推进工业发展的有力措施、明显成效、发展现状及蓝图远景;会中,集中报道好会议。要求突出主要领导现场活动、观摩会盛况、各地热烈的氛围,配发活动现场图片,组织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会后,对相关企业及各地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追踪报道。

通过事前对新闻的价值预判,制定完善了详细的报道方案,实现“专人专题、专人专稿、专人专版”,使专题策划报道得以有序推进。

对细节的把握是实现策划意图的关键

有了详细的策划方案和报道计划,关键是抓执行和落实。

原定于2012年2月16日召开的观摩会因故改为同年2月23日,会议时间的更改使报道计划出现“空档”。总值班马上召集采编人员,对报道计划进行调整补充,确保了策划报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围绕报道计划,采访人员按照分解的任务,迅速出动,分赴各地及定点采访企业,进厂房,到车间,跑工地,采访企业负责人和一线工作人员,了解各地筹备情况、企业生产建设现状等,及时收集一线素材,采访结束,加班加点整理材料,迅速完成稿件。作为报纸后端的编辑,担负着整个策划报道的督促、协调及编校工作,及时向值班领导反映情况,与前线记者交流沟通,认真组配相关版面要素,力求最佳版面效果。通过形成良性互动,确保了整个采编流程无障碍。

在这一过程中策划报道组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从报道采写到版面编辑,从栏目设计到标题制作,都进行严格要求,整体把握住了关键点,于细节处精雕细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制作好标题。从2012年2月1日至2月23日。在一版先后刊发记者直击项目观摩区报道17篇,编辑制作标题17个:《大龙跑出快节奏》、《大兴直逼科技新空间》;《碧江:磁场效应缘何而来》、《万山:筑巢引凤渐人佳境》等;21日、22日、23日在一版连续刊发三篇深度报道:《铜仁工业发展的年度记忆》、《苦干实干、开放创新催生工业发展铜仁新样本》、《2012:提速发展看铜仁》。25日,对观摩会活动进行报道,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在新的征程踔厉前行》。23日,《铜仁日报》用6个版篇幅刊载铜仁工业文章及图片。如《风起玉铜松,企业排队来》、《雨落乌江边,产业茁壮起》,报道的标题几乎全部经过编辑重新加工制作,每期两题,力求做到对仗统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通过制作标题,使文章更具有视觉冲击,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系列报道获得有关领导表扬和读者好评。

其二,经营好版面。策划要求在长达26天的时间推出相关系列报道。为保证在23日观摩会召开前连续集中推出,对版面进行了严密安排。一是对每期的刊发量进行明确规定,在一版一期推出两题(两个企业)或一题(典型企业),这中间对各地和相关企业的筹备情况进行动态报道,不间断推出,保证连续性。二是整合版面资源,除正刊保证连续推出外。在《武陵周刊》、《梵净山周末》进行集中推出。先后组织专版、专刊三期共11个版。编辑在组配稿件过程中尽量收集、预约与主题报道相关的稿件,充分发动特约通讯员,及时安排组织各地动态类稿件,做好通联互动,确保了稿源及时到位。通过精心编排版面,用心经营栏目,在版面上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既有深度,又兼顾覆盖面。实现多视觉延伸,多维度推进。

其三,表达好版面意图。编辑在统筹组配稿件的过程中,紧扣策划主题,最大限度保证栏目稿件,保证了版式风格的统一,版面内容丰富,信息覆盖面广,充分体现编辑意图。

改革创新是实现策划报道最大化效益的前提

此次策划报道属于阶段式策划。要在规定时间把主题向纵深推进,达到营造氛围、彰显成绩、宣传经验、推动工作的预期目的,必须把报道做出特色。而此次策划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作了改革创新,做到深度和厚度结合、动态和静态结合、典型和常态结合、文字和图片结合,让读者掌握更多信息,引发阅读兴趣,关注企业发展;让企业比较借鉴,参考经验,推动发展。充分发挥了媒体的指导、引导和服务功能,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变“大题”为“小题”,注重了策划的可操作性。立足点是全省现场观摩会,重点是铜仁市工业企业发展成就和现状。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大题”,铜仁加快工业发展是“小题”。在报道策划中除了选择要观摩的项目外,同时,还推出了其他的重点企业,明确了报道方向,指定采访记者,划定采访对象,规定了交稿时间、稿件体例、报道篇幅、版面位置。21篇报道按时序安排如期刊发。同时特别强调采访中要把握好报道角度,选材范围,要求从小处着笔,立足现状实例,把稿件写活,围绕“大题”取材,立足“小题”下笔。

其次,进行报道改革,力求文题生动。21篇报道中有17篇报道企业的稿件采用通讯体例,3篇反映全市工业发展现状的深度报道采用综述体例。对标题进行重新制作,注重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采用对比、对仗、拟人、拟物、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标题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每一篇报道认真修改,删节过多的背景素材,突出现状动态,不重复、不赘述、不呆板,使文章紧扣主题,鲜活耐看。

再次,大量使用新闻图片,强化视觉冲击,美化版面。前后刊发新闻图片40幅,直观形象地再现现场。大量的图片让版面变得生动,满足了读者“读图”的需求,体现了报纸的时代个性,更简明的彰显了报道主题。

通过系列主题策划报道,很好地磨练了采编队伍,记者在这次“硬仗”中表现突出,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编辑兢兢业业,精雕细作;其他部门的同志积极配合,整个策划报道的成功推出,是领导指导、采编互动、部室密切配合、通讯员大力支持的结果。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观摩会铜仁版面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千课万人”2017年春季小学系列研讨会公告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版面“三评”看得失
全省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观摩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