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应对共同挑战
2014-06-05熊争艳、张欣、芦垚
熊争艳、张欣、芦垚
2014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上海、北京进行5天访问,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第四次峰会。巧的是,这是他担任联合国秘书长7年来第七次访华。
5月20日,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这位年逾古稀的“地球总理”始终面带微笑,不带一纸一笔,思维敏捷,流利从容地回答了有关亚信峰会、气候变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叙利亚危机等问题。
亚太是生机勃勃的变革之地
《瞭望东方周刊》:亚洲是历史恩怨和热点问题相对集中的地区,地区安全合作是一块短板。你认为此次亚信峰会将如何弥补这块短板?
潘基文:首先,我非常赞赏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作为亚信主席国,促进亚信成员国之间增进信任,倡导有力而持久的接触、对话和合作。
亚太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变革之地。尽管该地区时有分歧冲突,但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大有希望。此次亚信峰会的重要目的就是加强预防性行动,避免不必要冲突。亚洲地区确有历史恩怨、领土争端和海洋问题,但只要各方真诚对话,解决一切问题皆有可能。
《瞭望东方周刊》:联合国在这一过程中将如何发挥作用?
潘基文:虽然联合国只是亚信的观察员组织,但联合国一直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推动国家间的对话和信任,促进国家发展。联合国秉承的原则与亚信成员国的理念一脉相承。我很高兴能参加此次亚信峰会,会晤习近平主席和本地区其他国家领导人。
叙利亚问题只有和平手段政治解决这一条道路
《瞭望东方周刊》: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别代表卜拉希米近日提出辞职,将于5月31日结束任期,这是否意味着由联合国和阿盟联合主导的叙利亚谈判进程将进一步陷入僵局?
潘基文:我非常不情愿地接受了卜拉希米的辞呈。但是他的辞职并不意味着进一步的僵局。
当然,叙利亚问题的日内瓦国际谈判目前没有恢复的迹象。我们再次呼吁有关国家向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施加影响力,使他们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我觉得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都存在幻想,以为能凭借军事手段战胜对方。武力不是选择。目前只有和平手段政治解决这一条道路。这也是我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时谈到的观点。我们都相信政治解决会起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叙利亚有哪些困难?联合国目前在采取哪些行动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
潘基文: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叙利亚已有10万余人在内战中丧生,近900万人无家可归。目前叙利亚有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有350万叙利亚人没有接受到任何人道主义救援。联合国通过提供人道救援和销毁化学武器来为叙利亚未来作贡献,已经销毁叙利亚93%的化学武器,未来将销毁所有化武。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否有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时间表”?
潘基文:叙利亚危机已经进入第四年,危机仍在持续。每拖延一天,就意味着有百余人丧生。还会有多少平民因领导人缺乏政治意愿而死亡?更多暴力只会加剧叙利亚的苦难和动荡,给地区带来混乱。所以,我敦促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尽快和解。这是叙利亚人民的叙利亚。联合国乐意并将继续通过斡旋来解决叙利亚问题。
城市既是问题的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
《瞭望东方周刊》:本刊代表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合作,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展开调查和讨论,包括设计一个可持续城市指标体系,用于考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及分享经验与最佳实践。你认为,这些尝试是否能推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对于中国城市而言,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何在?
潘基文:我高度赞赏你们和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我希望你们设计的可持续城市指标体系,今后可以更多地应用到中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
我也赞赏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中国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等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中国的脱贫行动也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很倚重中国的领袖,不仅是政府、商界的领袖。这些有识之士应该携手来应对这些共同挑战。
《瞭望东方周刊》:你曾在演讲中提到三个影响人类未来的因素,除了气候变化,还有人类如何处理持续的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你也曾说,城市是人类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从来没有完成,亦没有确切的形态。中国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李克强总理曾专门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你如何评价当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潘基文:中国是一个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变革的国家。在变革过程中,中国会出现很多城市,这些城市就构成了城镇化。从世界范围看,到2050年,世界上70%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城镇化,尤其是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将带来大量的问题。
当然这些城市既是问题的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联合国关心的正是解决方案,比如,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好工作、卫生设施、水、良好的教育、清洁的空气等等。我们期待中国的中央、省和市一级的领导都能思考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联合国高度重视城镇化进程。所以,几个月前我任命了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先生担任我的城市和气候变化问题特使。
中国的超大城市还会催生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所以,我们要更多尝试可持续能源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这些问题要全世界携手解决。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最重要的使命---科学道理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气候变化是人类各种活动所致,现在应该是人类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地球生病了,如果再不重视就会病入膏肓
《瞭望东方周刊》:你刚才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你最重要的使命,此次访华是否谈到这问题?
潘基文:气候变化是我此次中国之行的重点。我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围绕气候变化也深入交换了意见。我期盼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领导作用。
这些年,中国饱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之苦。在全世界范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大自然正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地球生病了。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地球就会病入膏肓。这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居住的地方,我们必须让这个星球环境宜人,可持续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向习近平主席和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发出邀请,请他们带着广泛而雄心勃勃的目标出席将于今年9月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届时各国将在这一平台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探讨未来的行动方案。这将是一次致力于解决方案的峰会。
《瞭望东方周刊》:气候谈判的一个主要障碍,似乎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缺乏政治互信。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一直在为气候谈判寻求更高层面的政治推动力。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你倡导召开由各国领导人参与的气候变化峰会,而谈判又会陷入技术问题争论中。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你是否有了更好的主意?
潘基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实存在分歧。但现在早已不是谈论“谁应该负责、谁不该负责”这类问题的时候了。世界各国也有共识,同意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采取统一行动。我相信9月的大会将会成功。如果成功,我们将为在今年底在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带去信心,而明年12月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则有望制定一个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法律框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