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2014-06-05若楠
若楠
作为女儿,我觉得王老师这辈子挺幸福的。自己的爱好也是自己的工作,有两个女儿,虽然用他的话说俩丫头都不省心,但总体还不错。再加上一个超级没心没肺没算计的媳妇,这是多少男人做梦都想娶的女人啊。王老师听到这些话的时候,除了摇头之外,满脸满眼里全是无奈。是啊,有时候想想,这大半辈子被三个女人前后夹击,老爸这辈子过得也是心惊胆颤、如履薄冰的吧。
在我的记忆里,王老师经常在饭桌上给我和姐姐讲述他少年时离家出走的“光荣历史”。什么在房顶烟囱旁边一睡就是好几天,什么拿着几毛钱去哈尔滨最好的华梅西餐厅吃罐羊和红菜汤,喝可口可乐,看午夜场电影……在他的一些小说里,你也可以找到这些他年轻时做这些事的影子,那里面绝对充满着骄傲与自豪的态度。而如今,他已渐渐不再提那些往事了,我觉得,那些往事已经成为他生命里最珍贵的回忆,渗进了他的血液里,刻在他的骨头上。
王老师虽然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了,但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说“阿成老师真年轻”。刚开始听到大家对他“年轻”的评价时,我总认为那是一种不得不说的客气、恭维,但是有一次我和阿成老师逛街(和他逛街理所当然的是他花钱),售货员看我的眼神儿相当不善良,后来她知道那是我老爸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才释然,说,我还以为是你男朋友呢!苍天哪,她明明就是把我看成了花男人钱的小三嘛!王老师乐滋滋地说,是我闺女,还是二闺女,她还有个姐姐,比她大五岁呢。售货员说,叔,你长得真年轻啊!王老师那天特别高兴,而我特别不高兴,买了一堆东西,以示不满之情。自打那以后,我和王老师去逛街的次数明显少了,虽然和他逛街可以不花钱,但作为女人我实在是受不起那个刺激。
王老师是个烹饪高手,而且非常重视吃,且非常喜欢下厨一展所长。也正因为如此,家里的三个女人对做饭都没有啥兴趣。说王老师很重视吃,是因为家里的多本菜谱都已经被他翻烂了。当王老师想做一些新菜的时候,就拿着那几本菜谱逐字逐句、详加研究,再加以联想和创新,使得家里的餐桌上经常是花样翻新,什么番茄鱼排、豆浆蛋羹……总之是红红绿绿的很漂亮。最近几年,他喜欢研究做法复杂且量少的菜式,比如说,东坡肉、海参捞饭之类的。当然,这样复杂的菜,只能等到年三十儿的时候,才能做上一次。做这些菜,必须他亲自去市场挑选食材,我们帮着代买是不行的,因为不符合他的标准。总之,他在这方面喜欢亲历亲为。每次我把王老师做的这些菜发到微信里的时候,后面都跟着一长串的评论。有时候,我挑选几个经典评论给王老师看,他脸上一定会闪现出资深厨子的自豪感来。王老师很喜欢吃面食,尤其是饺子和面条。对于这两样,他是下了功夫琢磨的。饺子馅一开始还是比较传统的,可发展到后来,什么黄瓜馅、蘑菇馅、香菜馅都上来了,不过味道确实不错。他还有一个绝学手艺,就是做脆油饼,薄薄的油饼分了好几层,加几片葱花,一点儿盐,又香又脆,还带点咸味,味道好极了。当我想把这绝学手艺发扬光大的时候,王老师说:学这个干啥,怪累的,学会了就得做一辈子,有啥好!不学,有那工夫看看书和朋友喝个下午茶啥的多好。我觉得,他说的对。
王老师喜欢摆花弄草。每到四五月份,他就会找一个休息日,拽我陪他去花市买几盆各色花草回来。虽然家里的花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但在王老师的伺弄下也蓬蓬勃勃地一室碧绿。其中,他最喜欢的是那盆养了十七八年的毛竹(那是他年轻时,一位朋友送的。我一直怀疑是个女的!),也因为那盆葱郁的毛竹,他一位写字的朋友送给他一幅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事隔将近二十年,在我的记忆中,那幅字一直挂在书房,期间数次搬家,它的位置也从未改过。现在,那幅已经有些泛黄的字仍挂在王老师的书房中。王老师对菊花也情有独钟。每到国庆节,我和姐姐总会投其所好,买回大束黄灿灿的花朵,装进花瓶,放在茶几上。也因为王老师喜欢养花弄草,所以妈常说:老阿,你之所以有两个丫头,是因为你喜欢花!
王老师喜欢逛街。在所有王老师的优点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点。王老师为了逛街方便,买了一辆车,便宜的车,他和我们说要买这种车的时候,我和姐姐坚决反对,觉得太便宜了,有损他的形象。王老师说,丫头们啊,你爹早已经过了还有虚荣心的年龄了,况且车不过是个代步工具而已,你们俩不至于反应这么敏感吧。也是,你们还在虚荣心的年龄里,不过,我要说一句,虚荣心其实支撑不了什么。车,没几天就买回来了,于是,每到星期六或者星期天,我都会和王老师一起去逛街——当然,他开车。在买东西这一点上,我和王老师的兴趣是相同的。每次逛街,他们都会开着那辆便宜的小车,满街地逛,每次都会有所“收获”。别看王老师对车没有任何要求,但对其他的东西,什么新出的CD、DVD,最流行的外套、毛衣、裤子、鞋,新出品的各种漂亮的碗、水杯、花瓶,超市新上市的果汁、牛奶、面包、小食品,什么IPOD、IPAD,全都是有品质要求的。他买的这些东西,足以买一辆好车了。当然,每次逛完街,也少不了在外面吃一顿。哈尔滨新开的西餐厅、酒吧、茶餐厅、甜品店,我们王老师基本是吃了个遍,并对各个店的特色吃食如数家珍。当把东西大包小裹地拿回家之后,会立刻遭到老妈的严厉批评。哦,对了,我老妈从不逛街,不认识任何奢侈品牌,所以对于我们买的东西根本不知道价值几何。我和王老师就把买回的东西,全部打个五折或者四折,然后报价给她,这才能稍平她老人家的怒气。
王老师有一个不算缺点但又绝不是优点的毛病,就是每次走在街上,都会给一些自残的假乞丐钱。我告诉他说,那些乞丐都非常可恶,可恶到用自残来骗钱。可王老师却拿出他那超级的傻瓜理论说,自残身体去要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这一点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是哪国的理论啊,套用这个理论,就是杀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杀人很“难能可贵”!这件事无论我们怎么说,他依旧坚持着这么做。
王老师喜欢看影碟,尤其是外国片。记得那时还是录相带,王老师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把一个租录相带的小店里所有的外国影片全部看了个遍,并且发展到在那个店里租带子不用任何手续,只管拿就行了。在这些外国影片中,王老师最喜欢看的还得数二战时期的影片。夏天里的那一个月,王老师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第二年正好是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所以,电视里放的所有二战时期的影片,王老师全都看过。现在,王老师开始看影碟了。街面上满天飞的盗版光碟成全了他的看片瘾。endprint
王老师买DVD通常会很浪费。这种浪费并不是因为他买得太多,而是他经常买重。一到音像店,王老师的神情就像是到了太阳山,看见四四方方的东西就想拿。回到家里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里有的。一般说,盗版光碟大都是未翻译过的字幕版影片,所以,好的影片王老师一般要看两三遍。原声片子看多了,王老师的嘴里也能蹦出几句地道的英语,也就知道了我为什么总叫他“呆弟”了。拿王老师的话说:这算啥呀!有时候,我会跟他说,去网上看多好,省钱,或者下载下来,在电视上看。但下载电影这事得我来,“求人”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尽管是他亲姑娘。所以,没下载几个电影,他又开始去店里买碟看了。用他的话说,求人难哪!然后斜着眼睛再瞟我一眼。
王老师经常说老妈没有幽默感,转而培养我和姐的幽默感。在这种幽默教育下,导致了我们和王老师说话有些没大没小。不过,在王老师的幽默之下,家里有一种很宽松的气氛,这让我觉得非常的舒服。对某本书或文章发表一下幼稚的看法,也不会遭到王老师白眼;在家里夸夸其谈,对王老师文章不恭不敬时,他也不会打击报复。顺便说一下,别以为王老师一开始就对我和姐姐这么放任,高中毕业前,我和姐姐从未早上七点之后起过床,包括休息日,起床之后家里打扫卫生的事,全是我和姐姐做。没到睡觉时间,绝不会在床上躺着、靠着(除非生病),吃饭绝不能剩饭粒,有声音就更不行。这只是其中小小的方面,用他的话说,这是规矩,规矩是什么,就是必须遵守的。我和姐姐工作之后,老爸虽然对这些事情不再要求了,但“规矩”的力量是强大的,到现在,我们也基本上遵守着这些规矩。
最近几年,王老师又喜欢上每年夏天约上三两好友,这个好友,是绝对的好友,到各地去旅游。这种旅游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而是他们事先做好各种功课,查线路,查旅店,查美食,查天气,然后背上背包,出发。他们选择的线路绝不是什么旅行团的线路,人扎堆儿的地方,而是真正的好山好水好玩的地方,到达目的地,支上帐篷,架上小锅,炖上刚钓的鲜鱼,喝着小酒,侃着大山,拍着风景,聊着闲篇, 悠闲、自在。晚上住在当地的老乡家,听他们讲着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山歌。我很羡慕王老师这样的生活,神仙般的自得。
因为知道写作的辛苦,所以我和姐姐都不喜欢写作。刚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打算写写王老师的创作,但遭到了老爸的强烈反对,他说,写那个干啥,反正你随便写,就别写创作的事情。想想也是,如此辛苦的事情,不提也就不提了。有时候,我会问王老师,你最崇拜谁?他说,我不崇拜谁,要说崇拜,我就崇拜那些把人生况味写得深沉、壮阔的真正的伟大作家。虽然我现在也从事着和写作有关的工作,但是,我还是觉得,写作并不那么简单,也正唯如此,我尊重所有写作的人,尊重所有坚持写作的人,有时候坚持是一种值得我们尊敬的品质。用王老师的话说,尊重别人不是美德,不是对一个人锦上添花的评价,而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是规矩。最近媒体上会经常说到“家风”的话题,我想,对王老师给我和姐姐规定的这些“规矩”的传承,也是一种家风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