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
2014-06-05胡斌
胡斌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体育项目大部分都源于国外,但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项目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些项目并没有触及中国文化,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是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年龄、心理等素质,没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及优化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一、深入研究新课标对小学体育内容的解析
新课程标准从设计思路上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按照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与安排教学课时数的老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及体育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拓宽课程教学内容,把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几个版块。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征,把中小学划分为六级水平,在各学习阶段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分别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小学阶段的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又分别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分别确定不同的水平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没有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各种水平学生的状况与学校实际条件,灵活地安排体育课的具体内容。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可这样安排:水平一主要是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实现各领域的水平目标;水平二是以游戏为主,外加一些运动技术方面的学习;水平三中游戏与技术的学习比例各占二分之一。
二、根据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与原则可以启发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坚持开展体育运动,不断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所以,体育教材是我们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个体育动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寓于课本与教学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例如:各种器械体操、跳跃等项目能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精神;篮球、排球等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队员在合作过程中维护共同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在练习中长跑中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中长跑时,教师对技术动作进行认真讲解与示范,并提出练习的要求,着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努力克服紧张、畏惧的心理。通过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很好,感觉也很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或用注意转移法,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不仅促进学生充满信心地完成任务,还在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磨炼意志。
三、运动项目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意见
在具体运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运动内容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意见确定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版块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同时,由于活动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时学生就会更投入其中。游戏一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体育游戏则是综合性质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不仅具有健身作用,还具有娱乐、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如果设计得具有娱乐性,就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一定的娱乐性,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猫和老鼠”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因此,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它的娱乐性、趣味性出发。又如“你追我赶”这个游戏:把队员分成a、b、c三组,三组队员分别在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站立,体育老师站在中间,按顺时针方向a追b,b追c,c追a。要求:a追b时,b逃跑时还要追c,a追b时还要防止自己被c追上。只要接触到对方身体就算追到,对先被追到的人给予“惩罚”。
四、对当前小学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过去的小学体育教材是按照竞技运动教学体系编制的,尤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其都是以竞技运动的项目作为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也同样采用的是竞技运动法。但是,竞技运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却不能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那么怎样让竞技运动中的可用内容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呢?这就需要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改造,发挥竞技运动对人身体与精神的激励作用,从而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我们要对现有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简化一些规则,只要保留那些能让学生“玩”起来的规则即可:简化竞技战术,去掉一些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陈旧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达标评价内容,不过于强调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降低运动难度与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减少器械的重量,改变器械功能或者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适当降低篮球架高度,让小学生体验到扣篮的乐趣;降低排球网的高度,让小学生尽可能多次数地把球击打过拦网。
五、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动作的示范与讲解能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让小学生的左右大脑都得到锻炼。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体育教学的特定内容决定的,即体育教学是对动作的教学。在进行动作教学,我们要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认真地分析动作,不断变换示范的角度,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视觉表象,然后让学生练习,感受肌肉运动的变化。运动表象在建立初期往往或缺乏随意性,不好控制,这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动作想象成老师做的动作,然后反复练习。通过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左右大脑同时得到锻炼,那么他大脑的形象思维就会更快地发展。研究证实,人的右脑主要用来形象思维,主管视觉、知觉,能感知到音乐、舞蹈及态度、情感等。而左脑一般负责语言方面的思维,包括说话、阅读、计算、言语等。如果让人类的左右大脑得到协调发展,那么人类智慧开发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大。
总之,正确把握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实践新课改理念,这是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验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运动内容时要做到:教师能教,学生愿学,场地允许,并且与大众性体育运动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