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成因研究
2014-06-05赫秋菊
赫秋菊
(沈阳工程学院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36)
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成因研究
赫秋菊
(沈阳工程学院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36)
以辽宁省6所不同类型院校的1 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亚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可以看出我省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略高于其他省份。影响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够、饮食不规律、缺少合理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闲暇时间睡懒觉及上网聊天打游戏;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家人的影响与监督;大学生对未来前程的担忧和就业的压迫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自信。
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影响因素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群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有病的人群约占20%,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约占75%。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由此可见亚健康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世界性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亚健康通常发生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中年人群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亚健康所困扰的主体人群正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在走向自立与成熟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问题与不确定因素,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盛行,使大多数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从而凸显了亚健康,他们已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国内对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大学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调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和体质特点,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根源,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东财营口大学园、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等6所辽宁省普通高校大一和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即从每所大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大一学生100名,大三学生100名),男、女同学尽量等同。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问卷1 102份,有效问卷是1 051份。
2.研究工具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测采用国内已广泛使用的《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该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8、0.958、0.942。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Cornell医学指数(CMI)问卷作为效标,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636、0.649,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测评工具。
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影响大学生亚健康因素的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该问卷共分两部分,一是基本情况,10个题项;二是影响因素,30个题项,均采用选择性问卷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
调查结果显示:在1 051人中,有亚健康症状的人数是501人,检出率为47.67%;其中有躯体亚健康症状的人数是366人,检出率为34.82%;有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人数是384人,检出率为36.54%。不同维度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见表1。
表1 不同维度亚健康症状检出率(N总=1 051)
据资料显示,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陶芳标、邢超等人2008年使用此问卷对全国9个城市的11所大学8 088名大学生进行检测,其结果:总体亚健康的检出率是40.20%;躯体亚健康的检出率为24.85%,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32.35%。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的张良、邵际晓等人2011年使用此问卷对重庆市三所大学1 903名大学生进行检测,其结果:总体亚健康的检出率是42.80%;躯体亚健康的检出率为28.6%,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33.7%。与同期、同种方法检测的其他省份大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相比,辽宁省大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躯体和心理两个领域上都高于其他省份,说明辽宁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急待有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才能确保我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二)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四个维度,设计了30个题项的《影响大学生亚健康因素调查问卷》(见表2)。
表2 影响亚健康因素调查量表
1.个人因素
(1)健康认知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辽宁省大学生无论是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还有总体亚健康的检出率,基本上都是健康认知度越高,亚健康的检出率越底;相反,健康认知度越低,亚健康的检出率越高。三个维度的数据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辽宁省大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还不是很理想,有一半人还停留在“知道一点”和“不完全了解”的状态;对亚健康这一概念“非常了解”的人只有12%;而对自身健康“了解”的人也只有30%。说明辽宁省多数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还很不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2)饮食习惯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辽宁省大学生天天吃早餐的学生群体的亚健康检出率是42.77%;而每周4天以上不吃早餐的学生群体的亚健康检出率是57.76%;辽宁省大学生每周饮食不规律的天数越多,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就越高;反之,每周饮食不规律的天数越少,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就越低。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与自身的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由亚健康向健康的趋势发展,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却能使人的身体由健康走向亚健康,甚至走向疾病。
数据还显示,辽宁省大学生每周经常不吃早餐的学生在50%之上,“每天餐数不固定”的学生群体亚健康检出率高达58.33%,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3)睡眠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辽宁省大学生的晚睡时间、入睡所需时间与亚健康的检出率密切相关。越早睡的人群、入睡越快的人群亚健康的检出率就越低;大学生的睡眠时间控制在6~9小时、晚睡时间在22点之前、入睡时间在15分钟以内均能降低亚健康的检出率。
(4)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辽宁省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4次对改善亚健康症状的效果最好,优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2次和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的效果;而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2次对改善亚健康症状的效果优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的效果;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只有超过了15分钟,才会对人体的亚健康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体育锻炼时有伙伴的学生群体,其亚健康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没有伙伴的学生群体,尤其是对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影响更为显著。
(5)闲暇时间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辽宁省大学生闲暇时间首选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学生群体在躯体和身心两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低的,首选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群体在心理维度上亚健康检出率是最低的,而首选睡懒觉、上网聊天打游戏的学生群体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都是最高的,在躯体和身心两个维度上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维度上的数据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学校因素
(1)学校相关政策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结果显示,在1 051名被测试的学生中,认为学校相关部门“重视”学生身体状况的人群,其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是33.19%,认为学校相关部门“不太重视”学生身体状况的人群,其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是44.94%;而认为学校相关部门“不重视”学生身体状况的人群,其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是63.60%,数值相差之大令人震撼。说明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程度,是引发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2)学习压力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无论是躯体、心理还是身心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最高的均是选择学业负担“非常轻”的学生群体,这部分群体占被调查人数的16.18%;还有37.20%的学生群体是选择学业负担“重”的,这部分学生在躯体和身心两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都是最低的;还有46.62%的学生群体是选择学业负担“适中”的,这部分学生在心理这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是最低的,这一结果和我们的预测很一致,但前两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测极不相符。原本我们想象会是选择学业负担“重”的学生群体亚健康的检出率应是最高的,但结果却是选择学业负担“非常轻”的学生群体亚健康的检出率最高,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看来,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业负担并没有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压力,相反,倒是选择学业负担“非常轻”的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分析其原因应该是没有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的缘故。看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地规划闲暇时间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数据在躯体和身心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学校场地、器材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学校的场地和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
数据显示:回答“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人群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低的,分别是31.80%、 32.26%和44.24%;其次是回答“能满足一部分”学生需要的人群;而回答“根本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人群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高的,分别是40.10%、41.55%和52.17%,数据在三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家庭因素
(1)家人影响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回答家人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群体,其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低的,分别是29.96%、28.74%和40.49%;而回答家人对体育活动“非常不感兴趣”的学生群体,其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高的,分别是41.94%、48.39%和58.87%;两组人群的数值相差之大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家人之间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能产生巨大作用。数据在心理和身心两个维度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数据还显示:选择家人“经常有”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群占37.20%,其亚健康的检出率最低,分别是32.99%、29.41%和43.48%;其次是选择家人“很少有”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群,而检出率最高的是选择家人“完全没有”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群,其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是45.97%、55.65%和63.71%;数值之高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说明家人对体育活动是否感兴趣、家人是否能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是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不断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人遗传病史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回答“有”家人遗传病史的人群占28.26%,这部分人群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高的,其次是回答“很少有”家人遗传病史的人群;而回答“完全没有”家人遗传病史的人群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最低的;数据在三个维度上都不存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4.社会因素
(1)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态度与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无论是躯体、心理还是身心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均是一个排列顺序,由低到高分别是非常乐观→比较乐观→一般→较不乐观→非常不乐观,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回答“非常乐观”和“非常不乐观”的这两组人群数值相差极大,即在躯体亚健康维度上相差31.88个百分点,在心理亚健康维度上相差39.16个百分点,在身心亚健康维度上相差36.18个百分点,我们不仅感叹,我们更震惊,大学生对未来前程的担忧、就业的压迫感已经成为其亚健康检出率不断增高的一个首要因素,尤其是在心理亚健康这个维度上,凸显最明确。三个维度的数据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再来看一看人群分布情况,回答“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的这两组人群占44.53%;而其他三组人群占55.47%,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
(2)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价与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数据显示:有30.73%的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价是“高”,这组人群的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也是最低的,分别是27.24%、29.72%和38.39%;有53.38%的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价是“一般”,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分别是36.54%、37.43%和50.45%,有8.56%的大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价是“低”,这组人群的三个维度的亚健康检出率也是最高的,分别是50.00%、54.44%%和63.33%,明显高于平均值,说明大学生工作能力的“高”与“低”和其亚健康的检出率成反比。
三、结论
1.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
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总体检出率为47.67%,其中躯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是34.82%,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是36.53%;不同维度的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社会适应困难(31.11%)→情绪问题(27.88%)→生理功能低下(25.12%)→抵抗力下降(19.79%)→躯体活力不足(17.32%)→品行问题(16.56%)。与同种方法检测的其他省份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相比略高。
2.辽宁省大学生亚健康致因
一是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够,饮食不规律,尤其是食用早餐率偏低,缺少合理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闲暇时间睡懒觉、上网聊天打游戏等;二是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家人的影响与督促;三是大学生对未来前程的担忧和就业的压迫感,以及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自信。
[1]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等.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25-1028.
[2]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1-1033.
[3]张良,邵际晓,陈敏.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症状与健康危险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45-148.
[4]刘军,唐艳婕,肖柳,等.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健康促进[J].四川体育科学,2010(3):62-64.
(责任编辑 伊人凤 校对 祁刚)
Study on Sub-healthy Status Quo and Caus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HE Qiu-ju
(Department of P.E.,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Based on 1200 students of 6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per makes a survey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 shows the sub-health detection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province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other provinces.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b-health symptoms stud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students don't care about their own health,irregular diet,lack of sleep and proper physical exercise,during the leisure time they chat up late and play computer games;the emphasis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chools 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 is not enough,lack of family influence and supervision;the students worry about their future and job and are unconfident for their ability.
university students;sub-healthy;detection rate;influencing factors
G807.4
A
1672-9617(2014)04-0569-04
2014-04-16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143)
赫秋菊(1963-),女,沈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与体质健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