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的革命
2014-06-04洪虹
洪虹
革命之路
作者:[美]理查德·耶茨
译者:侯小翊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
页数:308
20岁的时候,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人生正在开始,有旺盛的精力和足够的时间尝试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30岁的时候,人生的轨迹仿佛已被固定。梦幻的潮水褪去,生活的平庸和乏味逐渐裸露出来。
激情不再,旧梦难寻。接下来,该如何去面对?
作为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和代表作,《革命之路》1961年出版后即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经典之一,2009年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
小说中,弗兰克是个上班族,爱波在家养育一对儿女,兼做业余演员。天长日久,两人厌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争吵不休。爱波不满于现状,提出全家迁往巴黎,重新寻找生命激情,弗兰克对此也感到兴奋。但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变故让人措手不及。弗兰克升职了,爱波意外怀孕。在现实面前,弗兰克背叛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出走计划成为泡影。爱波决定流产,却意外死亡。
爱波也就是“April”,正如艾略特所言“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她的名字里本身就隐含了死亡之意。如果说迁居巴黎意味着对原本生活的一种推翻和颠覆,谓之“革命”,那么迁居失败就意味着革命的“流产”。面对希望和失望之间带来的虚空和绝望,爱波所能选择的,就是在自己身上“革命”了。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面对生活本身的鬼样子,除了像爱波那样躁动不安、极端地以死抗争外,有些人用繁重的工作来抵抗,例如小说中的吉文思太太;有些人会毫不留情地指出生活的痛苦但却是个疯子,例如吉文思太太的儿子、一个进了精神病院的数学博士;有些人则意识到了当中的虚伪和麻木,却不敢试图改变它,例如弗兰克。
似乎没有人能真正地幸福。如果弗兰克夫妇真的到达巴黎,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吗?不一定。耶茨残酷地揭开了生活的虚空本真,却没有能力解决当中的困惑,也无法为深陷其中的人指出一条出路。他只是胆寒而清醒地说:“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这也正是耶茨的聪明之处。
耶路撒冷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
页数:520
正方形的乡愁
作者:阮义忠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
页数:176
失明症漫记
作者:[葡]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范维信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2
页数:2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