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

2014-06-04林春喜张友芳周静文郑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9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措施

林春喜++++++张友芳++++++周静文++++++郑莹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重症监护措施。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急诊介入治疗,治疗后送至ICU进行监护。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取ICU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实验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为0,满意度100%;对照组死亡率10.87%,满意度82.61%,并发症发生率8.70%。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重症监护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86-03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管腔内血栓或出血堵塞管腔,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不足[1]。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采取针对性治疗和重症监护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本文现对我院实施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的相关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2 h内入院行常规检查,心电图显示相邻2个或2个以上ST段弓背抬高,临床表现为持续缺血性胸痛时间超30 min,但不超过12 h[2],口服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并未明显缓解。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急诊介入治疗,治疗后送至ICU进行监护。随机将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肌梗死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急诊介入治疗,治疗后送至ICU进行监护。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取ICU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3 重症监护

1.3.1 一般护理 ①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必须处于绝对卧床休息状态,视患者治疗效果持续1~2周,如发现并发症则需酌情延长卧床休息的时间。患者卧床休息时期尽量避免体力活动,翻身、饮食、洗漱以及大小便等均由护理人员辅助进行[3]。避免家属频繁探望影响患者休息时间或者引起患者较大精神波动或情绪激动而影响休息[4]。注意合理安排患者饮食,保持大小便顺畅的同时避免频繁大小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以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适当肢体被动活动,刺激血液流动,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②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可导致患者精神紧张或产生恐惧感,致使心肌缺氧情况加重,可诱发其他并发症。护理人员采取度冷丁、吗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等方法解除患者疼痛及患者心肌缺氧症状。③吸氧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吸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缺氧等症状,有助于逐渐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患者初入重症监护室时供氧机参数设定为2 L/min,采取低流量供氧,发生心室纤颤后立刻增大供氧流量至(10~12)L/min,氧气供应浓度一般为60%以上[5]。高浓度氧气吸入可有效增加患者血氧饱和度,缓解患者心肌梗死各种症状,短期内不会造成氧中毒,但必须遵医嘱实施治疗方案。④溶栓治疗护理 本组心肌梗死患者均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采取早期溶栓治疗患者急性ST段抬高症状。溶栓治疗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有出血征兆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患者死亡。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护患者胸痛变化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溶栓后血清CK-MB酶峰值变化情况,协助医生对溶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制定下一阶段治疗方案。

1.3.2 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24 h心电监护,患者住院期间需全程监护心电图波形变化、心率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发现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典型心电图波形,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避免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处理不及时引发患者死亡。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重症监护室的心肺复苏术和电击除颤技术,在医生到来之前为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来挽救患者生命。

1.3.3 血压监护 仅靠心电监护是不足以及时作出准确诊断,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血压监护。一方面通过设备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护,另一方面对患者面部表情、面色、体温、尿量等变化进行监护,及时发现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高危重症。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情况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本组46例患者均未发生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高危重症,但护理人员仍实施了严密的血压监护。

1.3.4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由于胸痛、休克等严重症状引发濒死感、内心焦虑和恐慌,心理压力较大。针对患者的不安和紧张情绪,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情绪激动引发的高血压、心率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坏死等症状[6]。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实施病理知识讲解,指导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明确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自信。对情绪低落的患者进行疏导和安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慰藉,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监护,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3.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用药注意事项、生活习惯培养、作息时间调整、日常护理等知识,帮助患者调整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不良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endprin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急救治疗及重症监护均脱离生命危险,死亡率为0,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死亡率为10.87%,满意度为82.6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0%,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对照组无效患者迅速转移至重症监护室采取治疗及重症监护后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渡过危险期后,1~2周内出院。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而引发的管腔出血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被封闭,引起冠状动脉供血量大减或突然中断[7,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室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护理水平明显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效果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变化速度快,需要采取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的有效策略[9]。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环节较多,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使用心肺复苏、除颤、人工呼吸机、心电图等相关设备,并进行急救操作,在医生未到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急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本研究实验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检查确诊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和重症监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和护理。对照组无效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表明重症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实验组部分患者启用心电监护后发现心室纤颤,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窦性心律,并未引发不良后果。

总体来看,实施有效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病死率,对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有效的重症监护措施也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通过细致的护理工作,也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09.

[2] 肖静.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8):186-187.

[3] 吴霞,孙敏,杨文静,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2):141-142.

[4] 李巧珍.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12-913.

[5] 朱红玲,张新玲.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2(17):3604-3605.

[6] 郭艳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 (4):35-36.

[7] 牟会伟.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6(22):44-45.

[8] 张依瑞. 延续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7(5):29-31.

[9] 刘丽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658-660.

(收稿日期:2013-05-20)endprin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急救治疗及重症监护均脱离生命危险,死亡率为0,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死亡率为10.87%,满意度为82.6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0%,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对照组无效患者迅速转移至重症监护室采取治疗及重症监护后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渡过危险期后,1~2周内出院。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而引发的管腔出血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被封闭,引起冠状动脉供血量大减或突然中断[7,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室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护理水平明显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效果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变化速度快,需要采取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的有效策略[9]。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环节较多,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使用心肺复苏、除颤、人工呼吸机、心电图等相关设备,并进行急救操作,在医生未到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急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本研究实验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检查确诊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和重症监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和护理。对照组无效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表明重症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实验组部分患者启用心电监护后发现心室纤颤,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窦性心律,并未引发不良后果。

总体来看,实施有效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病死率,对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有效的重症监护措施也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通过细致的护理工作,也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09.

[2] 肖静.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8):186-187.

[3] 吴霞,孙敏,杨文静,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2):141-142.

[4] 李巧珍.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12-913.

[5] 朱红玲,张新玲.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2(17):3604-3605.

[6] 郭艳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 (4):35-36.

[7] 牟会伟.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6(22):44-45.

[8] 张依瑞. 延续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7(5):29-31.

[9] 刘丽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658-660.

(收稿日期:2013-05-20)endprin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急救治疗及重症监护均脱离生命危险,死亡率为0,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死亡率为10.87%,满意度为82.6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0%,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对照组无效患者迅速转移至重症监护室采取治疗及重症监护后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渡过危险期后,1~2周内出院。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而引发的管腔出血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被封闭,引起冠状动脉供血量大减或突然中断[7,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室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护理水平明显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效果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变化速度快,需要采取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的有效策略[9]。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环节较多,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使用心肺复苏、除颤、人工呼吸机、心电图等相关设备,并进行急救操作,在医生未到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急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本研究实验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检查确诊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和重症监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和护理。对照组无效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表明重症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实验组部分患者启用心电监护后发现心室纤颤,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窦性心律,并未引发不良后果。

总体来看,实施有效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病死率,对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有效的重症监护措施也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通过细致的护理工作,也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09.

[2] 肖静.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8):186-187.

[3] 吴霞,孙敏,杨文静,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2):141-142.

[4] 李巧珍.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12-913.

[5] 朱红玲,张新玲.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2(17):3604-3605.

[6] 郭艳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 (4):35-36.

[7] 牟会伟.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6(22):44-45.

[8] 张依瑞. 延续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7(5):29-31.

[9] 刘丽群.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0):658-660.

(收稿日期:2013-05-20)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