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老年骨外伤病人焦虑及疼痛改善情况观察
2014-06-03詹春雅
詹春雅
舒适是指个体在其所在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和谐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体健康、没有病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自我满足的主观感觉。它包括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环境舒适、关系和谐。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整体化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就是让病人在恢复健康的同时在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等层面保持最愉快的状态,或者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尤其注重使之感到医患关系及周围各层面的关系和谐轻松。为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骨外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以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舒适护理和普通护理对老年骨外伤病人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调取2010年以前未实施舒适护理的老年骨外伤病人资料,同时调取2010—2013年7月已实施舒适护理的老年骨外伤病人资料。对两组资料分别编号,然后以随机抽号的方法分别对两组资料进行随机抽样。抽得2010年以前病人资料195份(对照组),病例平均年龄(67.5±10.2)岁,其中男120例,女75例。2010年以后病人资料121份(观察组),病例平均年龄(69.1±11.2)岁,其中男81例,女40例。两组病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5,P>0.05);两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05)。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① 病人安排一个相对安静、清洁卫生、光线明暗和温度湿度可以调节的病房,一般为双人病房。将骨外伤部位相同或相近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最好是一个将出院的病人,一个新病人。由于老病人先前接受过护理人员充分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健康宣教,他会把自己怎样从恐惧心态转变成出院前良好的平稳心态告知新病友,病人之间的心得交流效果往往优于医方对患方的“安慰”。② 护理人员主动关心病人,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耐心听取病人对痛苦的诉说,用自己医学知识对病人各种反应给予适当的解释,尤其将疼痛反应的预后实事求是地告知病人,科学的心理安慰,将大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 创造良好的病房氛围。不仅注重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还要管理好病人与护工、工勤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让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2]。④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术前观察和评估,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告知手术医师情况、手术方法及麻醉等相关注意事项。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和疏导,消除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心理。病人术毕安返病房后,待病人清醒后告知其手术已顺利完成,用温盐水纱布擦净病人身上未擦净的血渍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物,盖好被巾,注意保暖和保护病人的隐私,对术后疼痛程度及其他不适并给予恰当的安慰、解释及治疗,让病人感到温馨。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体位,维持舒适体位,帮助翻身,促进血液回流。术后定期访视病人,指导病人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饮食。指导病人做好下肢的功能护理,防止静脉血栓形成[3]。
1.3评价方法
①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两组病人术前的焦虑程度, 得分小于50分提示无焦虑,50~59分提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②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术后48 h内疼痛程度,0~2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6~8分为重度疼痛;>8分为极度疼痛。③ 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自行填写,满分百分制,80~95分为满意,>95分为非常满意。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前经过护理人员系列措施干预后比对照组术前焦虑程度有明显减轻,见表1。
3讨论
老年骨外伤是骨科高龄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由于外力撞击引起的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破坏,但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骨质疏松、退行性变、破骨细胞增多,使骨外伤的愈合相对较慢。老年人大多缺乏年轻人的那种朝气,加之多数老年人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外伤给老年人精神上、肉体上较重的打击,往往造成老年人郁郁寡欢,情绪悲观,甚至有些老人本来就有抑郁倾向。这些情绪都会对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尤其表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不愿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本组资料显示,通过4个方面的舒适护理,观察组的焦虑情绪比对照组大为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环境的舒适、细致的护理和护理人员医学知识的科学应用,向病人耐心解释治疗中发生的情况,病人术后的疼痛感觉也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逐渐变成一种信任,有些病人在出院时表现得依依不舍。病人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舒适护理管理模式最重要内容是舒适环境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各层面关系的和谐。适宜的气味、温湿度、声响、光线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对病人的病情和情绪都有良好的帮助。良好的周边关系,尤其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对改善病人的悲观情绪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资料显示,临床护士在老年心理护理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针对这种现状,我科特别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调整具体措施。同时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我科的舒适护理已经延伸到注重老人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因为骨科老年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可能避免独居,让老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让老人明白懂得多参加社会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早日康复,同时对老年骨外伤病人树立生活信心十分重要。舒适护理成为了衡量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必要标准[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老年骨外伤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程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康复;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周敏,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2):3242-3243.
[2]傅爱凤,郑志惠.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20):1-4.
[3]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584.
[4]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5]张秀美,杨会.高龄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52-2053.
(收稿日期:2013-10-20)
舒适是指个体在其所在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和谐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体健康、没有病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自我满足的主观感觉。它包括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环境舒适、关系和谐。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整体化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就是让病人在恢复健康的同时在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等层面保持最愉快的状态,或者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尤其注重使之感到医患关系及周围各层面的关系和谐轻松。为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骨外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以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舒适护理和普通护理对老年骨外伤病人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调取2010年以前未实施舒适护理的老年骨外伤病人资料,同时调取2010—2013年7月已实施舒适护理的老年骨外伤病人资料。对两组资料分别编号,然后以随机抽号的方法分别对两组资料进行随机抽样。抽得2010年以前病人资料195份(对照组),病例平均年龄(67.5±10.2)岁,其中男120例,女75例。2010年以后病人资料121份(观察组),病例平均年龄(69.1±11.2)岁,其中男81例,女40例。两组病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5,P>0.05);两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05)。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① 病人安排一个相对安静、清洁卫生、光线明暗和温度湿度可以调节的病房,一般为双人病房。将骨外伤部位相同或相近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最好是一个将出院的病人,一个新病人。由于老病人先前接受过护理人员充分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健康宣教,他会把自己怎样从恐惧心态转变成出院前良好的平稳心态告知新病友,病人之间的心得交流效果往往优于医方对患方的“安慰”。② 护理人员主动关心病人,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耐心听取病人对痛苦的诉说,用自己医学知识对病人各种反应给予适当的解释,尤其将疼痛反应的预后实事求是地告知病人,科学的心理安慰,将大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 创造良好的病房氛围。不仅注重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还要管理好病人与护工、工勤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让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2]。④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术前观察和评估,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告知手术医师情况、手术方法及麻醉等相关注意事项。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和疏导,消除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心理。病人术毕安返病房后,待病人清醒后告知其手术已顺利完成,用温盐水纱布擦净病人身上未擦净的血渍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物,盖好被巾,注意保暖和保护病人的隐私,对术后疼痛程度及其他不适并给予恰当的安慰、解释及治疗,让病人感到温馨。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体位,维持舒适体位,帮助翻身,促进血液回流。术后定期访视病人,指导病人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饮食。指导病人做好下肢的功能护理,防止静脉血栓形成[3]。
1.3评价方法
①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两组病人术前的焦虑程度, 得分小于50分提示无焦虑,50~59分提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②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术后48 h内疼痛程度,0~2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6~8分为重度疼痛;>8分为极度疼痛。③ 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自行填写,满分百分制,80~95分为满意,>95分为非常满意。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前经过护理人员系列措施干预后比对照组术前焦虑程度有明显减轻,见表1。
3讨论
老年骨外伤是骨科高龄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由于外力撞击引起的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破坏,但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骨质疏松、退行性变、破骨细胞增多,使骨外伤的愈合相对较慢。老年人大多缺乏年轻人的那种朝气,加之多数老年人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外伤给老年人精神上、肉体上较重的打击,往往造成老年人郁郁寡欢,情绪悲观,甚至有些老人本来就有抑郁倾向。这些情绪都会对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尤其表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不愿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本组资料显示,通过4个方面的舒适护理,观察组的焦虑情绪比对照组大为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环境的舒适、细致的护理和护理人员医学知识的科学应用,向病人耐心解释治疗中发生的情况,病人术后的疼痛感觉也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逐渐变成一种信任,有些病人在出院时表现得依依不舍。病人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舒适护理管理模式最重要内容是舒适环境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各层面关系的和谐。适宜的气味、温湿度、声响、光线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对病人的病情和情绪都有良好的帮助。良好的周边关系,尤其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对改善病人的悲观情绪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资料显示,临床护士在老年心理护理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针对这种现状,我科特别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调整具体措施。同时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我科的舒适护理已经延伸到注重老人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因为骨科老年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可能避免独居,让老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让老人明白懂得多参加社会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早日康复,同时对老年骨外伤病人树立生活信心十分重要。舒适护理成为了衡量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必要标准[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老年骨外伤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程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康复;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周敏,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2):3242-3243.
[2]傅爱凤,郑志惠.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20):1-4.
[3]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584.
[4]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5]张秀美,杨会.高龄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52-2053.
(收稿日期:2013-10-20)
舒适是指个体在其所在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和谐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体健康、没有病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自我满足的主观感觉。它包括心理舒适、生理舒适、环境舒适、关系和谐。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整体化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就是让病人在恢复健康的同时在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等层面保持最愉快的状态,或者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尤其注重使之感到医患关系及周围各层面的关系和谐轻松。为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骨外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以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舒适护理和普通护理对老年骨外伤病人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调取2010年以前未实施舒适护理的老年骨外伤病人资料,同时调取2010—2013年7月已实施舒适护理的老年骨外伤病人资料。对两组资料分别编号,然后以随机抽号的方法分别对两组资料进行随机抽样。抽得2010年以前病人资料195份(对照组),病例平均年龄(67.5±10.2)岁,其中男120例,女75例。2010年以后病人资料121份(观察组),病例平均年龄(69.1±11.2)岁,其中男81例,女40例。两组病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5,P>0.05);两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05)。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① 病人安排一个相对安静、清洁卫生、光线明暗和温度湿度可以调节的病房,一般为双人病房。将骨外伤部位相同或相近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最好是一个将出院的病人,一个新病人。由于老病人先前接受过护理人员充分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健康宣教,他会把自己怎样从恐惧心态转变成出院前良好的平稳心态告知新病友,病人之间的心得交流效果往往优于医方对患方的“安慰”。② 护理人员主动关心病人,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耐心听取病人对痛苦的诉说,用自己医学知识对病人各种反应给予适当的解释,尤其将疼痛反应的预后实事求是地告知病人,科学的心理安慰,将大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 创造良好的病房氛围。不仅注重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还要管理好病人与护工、工勤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让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2]。④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术前观察和评估,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告知手术医师情况、手术方法及麻醉等相关注意事项。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和疏导,消除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心理。病人术毕安返病房后,待病人清醒后告知其手术已顺利完成,用温盐水纱布擦净病人身上未擦净的血渍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物,盖好被巾,注意保暖和保护病人的隐私,对术后疼痛程度及其他不适并给予恰当的安慰、解释及治疗,让病人感到温馨。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体位,维持舒适体位,帮助翻身,促进血液回流。术后定期访视病人,指导病人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饮食。指导病人做好下肢的功能护理,防止静脉血栓形成[3]。
1.3评价方法
①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两组病人术前的焦虑程度, 得分小于50分提示无焦虑,50~59分提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②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术后48 h内疼痛程度,0~2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6~8分为重度疼痛;>8分为极度疼痛。③ 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自行填写,满分百分制,80~95分为满意,>95分为非常满意。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前经过护理人员系列措施干预后比对照组术前焦虑程度有明显减轻,见表1。
3讨论
老年骨外伤是骨科高龄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由于外力撞击引起的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破坏,但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骨质疏松、退行性变、破骨细胞增多,使骨外伤的愈合相对较慢。老年人大多缺乏年轻人的那种朝气,加之多数老年人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外伤给老年人精神上、肉体上较重的打击,往往造成老年人郁郁寡欢,情绪悲观,甚至有些老人本来就有抑郁倾向。这些情绪都会对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尤其表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不愿主动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本组资料显示,通过4个方面的舒适护理,观察组的焦虑情绪比对照组大为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环境的舒适、细致的护理和护理人员医学知识的科学应用,向病人耐心解释治疗中发生的情况,病人术后的疼痛感觉也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逐渐变成一种信任,有些病人在出院时表现得依依不舍。病人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舒适护理管理模式最重要内容是舒适环境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各层面关系的和谐。适宜的气味、温湿度、声响、光线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对病人的病情和情绪都有良好的帮助。良好的周边关系,尤其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对改善病人的悲观情绪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资料显示,临床护士在老年心理护理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针对这种现状,我科特别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培训,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调整具体措施。同时注重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我科的舒适护理已经延伸到注重老人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因为骨科老年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可能避免独居,让老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让老人明白懂得多参加社会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早日康复,同时对老年骨外伤病人树立生活信心十分重要。舒适护理成为了衡量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必要标准[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老年骨外伤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程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康复;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周敏,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2):3242-3243.
[2]傅爱凤,郑志惠.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护患关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20):1-4.
[3]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584.
[4]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5]张秀美,杨会.高龄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52-2053.
(收稿日期: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