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变异性与记忆功能的关系

2014-06-02申巧丽王义围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变异性收缩压功能障碍

申巧丽,王义围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血压变异性(BPV)显示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血压读数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来表示[1]。Mancia等[2]首次通过1663例大样本临床试验证明,高血压患者BPV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具有相关性,提示高血压患者BPV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可出现记忆障碍,而长期高血压即使无脑卒中并发症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记忆功能的减退[3]。目前,BVP与记忆功能的关系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与记忆功能的关系,为有效防治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减退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0月-2013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男25例、女31例,平均年龄(71±6)岁(60-80岁),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4]。观察期间入选患者均未停止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排除合并糖尿病、代谢性疾病、严重瓣膜疾病、肾血管及肾实质疾患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1.2 记忆功能检查及分组 采用英国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评价所有患者的记忆功能。评定项目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记忆问题及生活中必须记住的信息,共12个项目:姓和名、记被藏物品、预约回忆、图片再认、操作回忆、任务回忆、脸部再认、路线即刻回忆、定向和日期、路线延迟回忆。分11个步骤合理安排并相互穿插评定,满分为12分。总分9-12分为正常,<9分为有记忆功能障碍。根据记忆功能评分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记忆功能正常,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0±6)岁;观察组,记忆功能障碍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程、体重、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日本TM2430EX型携带式自动血压计监测血压,袖带缚于对象左上臂,日间(6:00-22:00时)、夜间(22:00-次日6:00)分别间隔30min、60min自动测量血压1次,记录并储存血压值,连续监测24h。测量有效次数>80%为有效测量。测量记录舍弃标准:收缩压>260或<70mmHg,舒张压>150或<40mmHg,脉压>150或<20mmHg。记录指标: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及血压水平参数。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24hSCV、dSCV、nSC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SBP、24hDBP、24hMBP、dSBP、dDBP、dMBP、nSBP、nDBP、n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附表 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项目 对照组(n=32) 观察组(n=24) P RBMT-Ⅱ评分 10.3±0.5 7.3±1.0 <0.05 24hSCV 14.2±3.7 16.9±4.4 <0.05 dSCV 11.6±3.9 17.5±4.7 <0.05 nSCV 13.5±3.8 16.4±5.0 <0.05 24hSBP(mmHg) 150±17 152±17 >0.05 24hDBP(mmHg) 94±8 94±7 >0.05 24hMBP(mmHg) 113±11 113±8 >0.05 dSBP(mmHg) 155±16 156±16 >0.05 dDBP(mmHg) 98±9 97±7 >0.05 dMBP(mmHg)118±11 117±7 >0.05 nSBP(mmHg)147±20 150±22 >0.05 nDBP (mmHg)94±12 96±16 >0.05 nMBP(mmHg)109±14 111±13 >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引起记忆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且记忆障碍随血压程度的升高而加重[5-6]。更有研究认为高龄、女性、疾病史评分高、高血压年限长亦可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记忆功能[7]。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以外的其它血压参数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BPV作为反应血压波动程度的指标已成为近年来高血压领域的研究热点。PAMELA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BPV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器官损害进展和心血管病死率成正相关,不论血压水平如何,BPV越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越显著[8]。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BPV与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增厚呈正相关,且BPV独立于血压水平[9];有报道发现,收缩压变异性增高与冠心病发病率显著相关[10]。

本研究发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组24h、白昼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记忆功能正常组,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变异性与记忆功能减退有关。一方面,BPV升高伴血管结构的改变导致动脉硬化持续发展,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或梗死;另一方面,BPV升高可严重损害脑血流的稳定性、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和侧枝循环的有效性,导致无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脑血流量减少以及脑血管、脑组织的损伤。海马是记忆环路的主要组分,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当BPV升高时可导致记忆功能减退[11]。

长期以来,高血压病一直是以血压达标作为降压治疗的主要目标,较少关注BPV。重视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稳定性,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实现长期平稳降压,对防治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张维忠.血压变异性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

[2]Mancia G, Parati G, Hennig M, et al. 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arotid artery damage in hypertension: baseline data from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 (ELSA)[J]. J Hypertens, 2001, 19(11):1981-1989.

[3]刘忆星,陆兵勋,刘中华,等.高血压病记忆障碍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2007,28(6):953-955.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Manly JJ, Tang MX, Schupf N, et al. Frequency and course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 [J]. Ann Neurol, 2008, 63(4): 494-506.

[6]蔡淑兰,陈长香,王建辉,等.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记忆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45-2247.

[7]刘瑞华,陈长香,王建辉.老年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8(32):3393-3394.

[8]Szekacs B, Vajo Z, Acs N, et 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reduces mean 24-hour blood pressure and its variabil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reated hypertension[J]. Menopause,2000, 7(1):31-35.

[9]Zakopoulos NA, Tsivgoulis G, Barlas G, et al. Tim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J]. Hypertension, 2005, 45(4):505-512.

[10]Grove JS, Reed DM, Yano K, et al. Variability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Am J Epidemiol, 1997, 145(9): 771-776.

[11]魏微,张微微,王娟,等.慢性低灌注大鼠影像与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1(12):1028-1030.

猜你喜欢

变异性收缩压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