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

2014-06-01蒋婷

2014年45期

蒋婷

摘 要: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要对数学有一个牢固的认识就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的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的动态过程,通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动态的体验过程,也能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生活体验;师生关系生活化

一、相关概念

1.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的传授,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能够自主的运用数学情境去思考,解决数学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方法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1)灵活的使用数学教材,利用生活情景进行教学。

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料,但是这并不是要教师‘照本宣讲,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教材的模式进行上课,那么学生自习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甚至是任何一个非教师者也可以进行讲课,教师的责任是在于如何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在含义,而不只是赋予教材的表面。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对教材进行加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融入生活素材,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比如在进行负数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第一次见识到负数,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那么教师可以对这部分知识生活化,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知识运用开始进行负数知识的导入,提出问题,例如小明在商店要买2块钱的玩具,但是身上没那么多钱,就向小芳借了2块钱,这时候小明就欠了小芳2块钱,这个欠的,不够的就用负数表示。通过这个生活情景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负数是什么,对负数有一个更直观的概念,随后再引入比较难的数学知识,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运用。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内容,可以将比较抽象的,难懂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更为直接的,易懂的,学生更为接受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的利用。同时这样的转化也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同样的情景时回忆起数学课堂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探究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可以更直接的将学生引向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探究情景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感受数学问题,从而对知识来源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例如在对数的正确认识的教学中,小学生可能会对一连串的数字感到枯燥,在认识到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题,在今年比较有名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导演向知道《爸爸去哪儿》到底有多红,有多少人在看《爸爸去哪儿》,他拿了《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的表,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读收视,同学们一起来帮帮导演把?42150000,56710070,65040044,56500008这组数就是《爸爸去哪儿》的收视数,同学们帮导演读出来把?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在情景中蕴含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把枯燥,繁琐的数学信息,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有趣的数学游戏,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快速的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感悟生活中的数学,达到最高效率的学习状态。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景象进行改编,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测量的过程,米,厘米,毫米是一个非常抽象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走一步是多长,半步是多长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测量长度,同时加深学生对长度的一个具体的感悟。通过用眼睛看,动手测量,学生对米,厘米,毫米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性的实物,便于日后学习。

同时,组织班级活动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有益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将‘过家家(一种儿童游戏)式生活情景剧引入课堂的模式,帶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加强学生间的互动。比如,在进行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给小组长20块钱要求组长分给小组成员,要求每个成员都是相同的钱,该怎么分?随后慢慢的增加难度。通过这样的生活情景剧的设置,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指引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化的数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慢慢的渗透到学生思考方式当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样更让学生记忆深刻,理解数学的生活价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为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3.深入探究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教师会把书本知识和结论直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体验不到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让数学与生活脱轨,更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数学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让学生‘体验数学,在体验数学的过程,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解剖式的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数学形成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对数学的独特的情感,从而形成自身的对数学的思考和判断,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味主动式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关注生活,适时的改变教学的模式,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模式映入学生的脑中。让学生通过关注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掌握知识,而不仅仅只是书本上呈现的那一种方式,不要让书本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来源,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用自己的方式去建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梯形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一边思考得出的方法,一边让学生动手剪,拼,凑平行四边形,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答案,然后归纳,总结出梯形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去做,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自己找方法去解决,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知识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个体验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也是数学生活化要达到的目标。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范梅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胡志涛.《生活即教育》[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