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对比分析
2014-06-01段莹
段莹
摘 要:《罗》和《梁》,经世人代代流传,生生不息,情节中追求真挚的爱情故事更是散发着无尽的魅力。然而,前者的爱情热烈,直接,奔放自由,后者的爱情则较为含蓄、矜持、低调内敛,反映出中西方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本文试从主人公性格、背景及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分析两部作品之间的不同,并以此作为深入了解中西方审美文化不同的突破口。
关键词:罗密欧与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主人公性格;背景;表现手法;审美观
引言
古往今来,戏剧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性格深受人们的追捧,中西方不同的戏剧更是反映出别具风格的艺术底蕴和思想趋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世界璀璨的戏剧长河中,《罗密欧与茱丽叶》(以下简称《罗》)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是中西方广为流传的两部爱情悲剧,一部是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戏剧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另一部作品则是我国自南北朝时期以来就广为传诵的民间故事,各自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内闪闪发光。
一、《罗》和《梁》主人公性格的差异——重個性张扬与重传统伦理
《罗》和《梁》中男女主人公都追求真挚的爱情,但不同的是在性格上罗密欧与茱丽叶犹如热情似火的红色,天真率直,热烈奔放,散发着青春浪漫的气息,他们勇敢追求幸福,不受任何外力的束缚,表现出张扬的个性。而梁祝二人则犹如低调内敛的蓝色,言辞委婉,束缚无奈,还要时时遵循伦理道德规范,无法自由追求个人幸福,呈现出沉重的伦理色彩。面对人的自然本性——爱情,却不敢逾越所谓的道德标本,他们的个性亮点,实如沧海一粟。
祝英台女扮男装混入学堂,与穷学生梁山伯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她离家求学出发时,她是拿着对天,对神,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保证书才敢出门的[1].因而,她不敢表露心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故梁山伯也无从得知其真实的身份,一心遵守道德规范。当得知真相时后悔万分,以至念念不能忘,心中抑郁吐血而死。可见,恪守传统道德准则的梁祝二人,即便早已明白彼此的心思,也不可能像罗密欧与茱丽叶那样勇敢的摈弃封建礼教的束缚自由选择,他们的内心想法早已在封建礼教中淹没。
《罗》则不同,男女主人公追求个人的自然本性,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爱情。罗密欧明知茱丽叶是世仇的家人,却为了心中那强烈的心跳而勇敢一搏,二人都大胆的抛弃重重阻力在一起相亲相爱。相同地,爱情在茱丽叶的心中也是高尚无比,她虽很愿意遵守道德礼法,但在炽热的爱情面前,她甘心与心仪的男子浪迹天涯。二人勇敢无畏的追求心中的信仰,不为他人的任何观点所左右,展现了大无畏的性格特点。
二、《罗》和《梁》的创作背景——追求自由与封建礼教
这两部作品的爱情背景深受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带有典型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所渲染的解放个性追求自由的观念,在作品中表露无疑。莎士比亚同样在强调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的文艺复兴时期耳濡目染,因而塑造了一系列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欧洲的作品一向喜欢弘扬那种不屈不挠、勇敢奋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罗密欧与茱丽叶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不为其他任何因素所压制,他们身上有一种“不遂愿,勿宁死”的气概。自由奔放、随心所欲的追求心中所爱,与家族抗争到底的勇气也让观众朋友们感受到了浓烈的时代气息。当时封建势力仍固守统治地位,罗密欧与茱丽叶作为崛起的新兴资产阶级,为追求自由爱情与封建家族进行斗争,他们的爱情纯真而自然,丝毫不考虑结果,并最终让爱的光芒化解了两家的仇恨。
《梁》发生在封建制度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统治者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控制人们的思想,推崇三纲五常的儒家文化。梁祝二人矜持而保守,其行为受到封建礼教规范的严重束缚。祝英台与梁山伯每天一起上学堂,交流学问,探讨思想,却始终不敢把爱情的萌芽明明白白的告诉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情无奈而凄凉,含蓄而悲惋,但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符合当时封建时代下的背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讲究中庸之道,因而主人公虽“生不能同衾”,但“死亦同穴”,化为彩蝶,比翼双飞,永不分离。“它把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持中不仅作为道德的尺度,而且作为社会和万物的本源和价值标准。达到中和境界的主要途径是内在修养、以寡欲、尽心和养性的‘身心收敛来达到目的”[2],集中体现了国学文化中所倡导的中庸之法,具有鲜明的封建文化背景。
三、《罗》和《梁》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相结合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其作品是否能深入人心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及表现手法能很好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罗》是由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独立创作,取材于民间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并且参考了许多生死别离的恋人之间的故事改编而成,因而带有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时代特点。但是,《罗》却被认为是一部中剧,因为其结局是美好的,封建世仇家族将罗密欧与茱丽叶合葬并最终化解了两家的仇恨,这不能不说是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而安抚了读者的心灵。相比较之下,《梁》则取材于民间传说,经历后人不断地润色和修改而成。当时的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婉约而含蓄,束缚而拘谨,虽生不能同在,但死亦同墓,化为彩蝶,永不分离。这样的结局使观众感受到了无尽的浪漫气息与永恒的心里安慰。《梁》采取浪漫主义的手法是因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以象征性的团圆为结局,把现实提到理想的高度,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化的方式;莎士比亚强化悲剧冲突,将其提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和中世纪封建仇恨的斗争中去,使爱情悲剧变成时代悲剧,使《罗》剧本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3]。两部的文学作品均采用了写实与浪漫相融合的表现手法来贯穿全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罗》和《梁》之间相似而又迥异的爱情悲剧通过鲜明的人物个性特征、特定时代背景下环境的影响以及作品表现手法的绝妙运用,使观众深刻体会到追求自由纯真爱情的美好,感受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社会、伦理之间的异样风情,和各具无限魅力的经典爱情悲剧。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英.壮美的太阳与秀美的月亮——试析《罗》和《梁》之差异及文化成因[M].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34-35.
[2] 章海山、张忠如,《伦理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第29页,第31页.
[3] 米海敏.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完美——《梁祝》和《罗》的平行比较研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报,2011(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