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少儿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泸州市为例
2014-06-01王晓红王俊科林朝阳杨朝嘉
王晓红,魏 永,王俊科,林朝阳,杨朝嘉,徐 平
四川省少儿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泸州市为例
王晓红1,魏 永1,王俊科1,林朝阳2,杨朝嘉2,徐 平3
泸州籍体操运动员邹凯连续在第29届、30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取体操项目的5枚金牌,成为举世瞩目的“五金王”,为国增光。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邹凯”,这是四川体育工作者尤为关注和重视的课题。通过对泸州市四县三区体操教练和少儿体操队员家长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目前该地区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为该地区乃至四川省少儿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与对策,也为其他省区提供借鉴。
泸州;体操;后备人才;现状调查
泸州籍体操运动员邹凯连续在第29届、30届奥运会上夺取体操项目的5枚金牌,成为举世瞩目的“五金王”。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多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是采用“纵向多级层层输送”的“金字塔”培养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这一模式对我国体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成为许多家长为孩子成才所作出的第一选择;而社会、学校、家长“重智育轻体育”思想意识的偏差,导致少儿体操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矛盾更为突出。因此许多大有发展潜力的少儿体操苗子在父母的犹豫和反对下不断流失,造成少儿体操后备人才短缺,选材面狭窄,人丁不旺[2]。目前作为最先获得“四川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泸州市少儿体操队,其少儿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正面临这种两难尴尬的局面。如何破解,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综观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四川省少见,而针对泸州市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我市乃至我省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社会实践指导意义和示范效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泸州市四县三区业余体校少儿体操运动员家长135名发放问卷,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达94.815%;发放体操教练问卷20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达90%。依据逻辑学、运动训练学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采用SPSS17.0、Excel进行数理统计。结合目前泸州市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究经济转型期泸州市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主要对策。
2.1 泸州市体操后备人才基本情况
2.1.1 生源少,男、女队员比例失衡,严重影响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目前泸州市4县3区现有少儿体操队员总共约150名左右。男、女比例各占30.5%和69.5%,女队员是男队员的2倍多,性别比例失衡。如此少的少儿体操队员数量,与想象中“人满为患”的训练情景大相径庭。没有足够的生源,要实现“优胜劣汰”的少儿体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要想真正成为“体操强市”却犹如“空中楼阁”又谈何容易?
2.1.2 家庭经济收入状况良好,家长职业以职员和经商个体为主 目前泸州市少儿体操队员家长的职业主要以职员为主占35.156%,个体户占28.906%。,工人占28.91%。,干部、教师各占5.47%如图1所示。家庭月收入为1万元的占14.84%,9000-8000元的有占23.44%。,7000-6000元的占3.91%,5000-4000元的占13.28%,3000-2000元的占19.53%,1000元的占25%如图2所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与家长的职业收入特点相符。家庭经济状况好和较好已占一半以上。2.1.3 缺乏高水平少儿体操后备人才是受人才不断流失的制约 图3可见,约占90%的队员参加训练3年以内就离队,参训时间4年以上仅占10.16%。特别是近几年,队员参训年限更有减少趋势。学年为2年、1年和1年以内的孩子比例分别为:47.66%,23.44%,10.16%。因此人才流失是目前泸州市少儿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最大的杀手锏。
图1 泸州市少儿体操队员家长职业调查
图2 泸州市少儿体操队员家庭人均月收入调查
图3 现有泸州市少儿体育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年限调查
从参加各级比赛和获奖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泸州市少儿体操队员的中缺乏较高水平的人才,他们获奖的级别主要集中在市级和县级,而参加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则比例较少,这样的结果是与不断流失的少儿队员现状直接相关。因为当少儿体操队员已经参加较长时间的专项训练,且奠定一定专项技术技能基础时却未能坚持下去,因此,缺乏较高水平的后备人才是必然结果。
2.2 泸州市少儿体操队员参加体操训练的动机
2.2.1 “全面发展、培养兴趣、有一技之长”为主要动机,而不以体操为职业 图4可见,家长送孩子参加体操训练的动机排列前3的是:(1)“增强孩子体质,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培养孩子兴趣,陶冶情操”,(3)使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能顺利就业”分别占72.66%、.53%、36.72%。而鼓励孩子全心身投入体操训练“能像凯一样为国争光”的选项仅为:23.44%。由此可见,家们并不希望孩子以体操为职业。虽然这个动机合符常理,与优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动机目标大相径庭。为只有树立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之信念与动机,才会全心全意、持之以恒的投入到艰辛体操训练中。也才可能有“苦尽甘来”夺取优异成绩的结果。因此,动机是少儿体操人才的去与留和能否成才的内在动力。
图4 现有泸州市少儿体育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3 制约泸州市少儿体操优秀人才培养的主客观因素
2.3.1 “接送困难”、“影响学习”、“耽搁时间太多”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图5 影响泸州市少儿体操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原因调查
图5 可见:影响孩子参加体操训练的因素主要为“接送孩子困难”、“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耽搁太多时间”,分别各占72.66%、56.25%、51.56%。
2.3.2 “经济压力”、受“惟有读书高”观念影响,是少儿体操优秀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图6 泸州市少儿体操优秀人才流失的原因调查
图6 可见,对一些有天赋的少儿队员未能继续坚持训练下去的原因调查中,“经济压力”、“孩子以后的出路渺茫”和“耽误孩子学习”这三者占比例最高,比例均为:64.84%。经过深入调查与了解,一方面是家庭经济原因而放弃训练;而更主要是由于受“惟有读书高”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认为孩子学体操没前途,淘汰率高、风险大,还是考上大学为上策。于是在家长犹豫不定和顾虑重重下,有潜力的泸州籍四川省体操队运动员巫书斌、范宇、杨恒等离队,给省、市体操的发展造成很大损失与遗憾。
2.3.3 家庭条件优越、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吃苦是人才流失的另一原因 造成少儿体操运动员的流失,还与孩子的家庭背景有关。(如图1、2所示)。调查发现:现有队员家庭大都比较优越,父母是职员和“私人企业”的占总比例的64.06%,而教师、干部、农民和医生的比例较小。家庭月收入在5千以上比例达55.47%。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父母一般是很不情愿让孩子去从事这类既辛苦且淘汰率高、前途暗淡的行业。因此一些具有体操天赋的苗子由于父母强烈的反对而退出体操训练。由此可见,即使家长具有良好的职业保障和经济来源,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会支持孩子去从事艰苦的体操训练,最终导致体操后备人才萎缩是必然结果。
4 退役运动员安臵无保障,是少儿体操优秀后备人才最主要的原因
图7 是否继续送小孩练体操的调查
由于目前全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尚未建立现役运动员个人运动伤残、医疗保险和退役后的经济补偿等制度,加之退役安置难,也就导致最近网上所传扬扬的世界体操冠军张尚武去街头卖艺要饭的事有媒体曾报道过的世界举重冠军退役后找不到工作,当搓澡工等。这些令人心寒实例,其背后是令人深动员退役后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上述举例都是些动员,若是不知名运动员其出路就更难以预测,当很难吸引和留住那些具有天赋的优秀少儿体操苗此,有32.03%的家长对是否继续送孩子参加体操训练表示犹豫不定的不确定选项。(见图7)。
2.3.5 “未能解决好训练与学习的矛盾”,“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和奖励政策”成为制约泸州市少儿体操优秀后备人才培
图8 制约泸州市少儿体操人才培养的因素
少儿体操启蒙训练阶段也正是文化学习的黄金时段。图8可见,在制约泸州市少儿体操优秀人才培养的因素调查中:“未能解决好训练与学习的矛盾”,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4.38%。“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和奖励政策”为21.88%,“运动设施简陋”占19.53%,位居前3位。这充分反映出现有体制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始终未能很好解决。同时也反映出政策的扶持和投入不足。
上述家长调查结果与教练调查结果吻合。在教练调查中发现:一些有天赋的少儿体操运动员流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怕耽误学习”、“当运动员无多大出路”、“家长缺乏理性认识”比例分别为:83.33%、61.11%和61.11%。而制约我市少儿体操优秀人才培养的原因中“未能解决好训练和学习的矛盾”、“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与奖励政策”、“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渠道”占前三,分别占72.22%、66.667% 和38.89%。
2.4 目前泸州市少儿体操教练员现状
2.4.1 教练员整体结构、素质不尽人意,与“四川省体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师资要求不相匹配 调查发现,泸州市现有体操教练男性2人,女性16人。除泸州市体操中心5名专职教练外,(其中邹凯的启蒙教练林朝阳和资深优秀教练杨朝嘉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均为高级教练,另3名教练均为退役体操运动员,其中2人为中级教练)。四县三区幼儿体操教练均为兼职。大多数教练资质较差,所学专业中“体育教育体操专业”仅占22.22%,66.67%的从“幼师”毕业,72.22%的教练是幼儿教师。学历主要集中为“大专”,职称主要集中在“初级教练员”。因此,充分反映出泸州市体操教练队伍中,其高水平的、专业、专职教练较少,绝大多数教练学历偏低、职称、资质差,专业性不强,队伍呈年轻化,具有幼儿教学的先天的教学优势,但是整体训练水平不容乐观,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2.4.2 教练队伍培养问题亟待改善 在教练培养途径的问卷调查中,选择“应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就地专家的定期培训指导”、“参加国家专项资格培训”位居前三。分别各占:83.33%、72.22%和61.11%。实际上除市体育局5位教练有参加全国、省级比赛的带队和担任裁判工作机会外,其余兼职教练都是由市体操中心进行培训上岗,几乎没有其他学习提高机会。
2.5 泸州市少儿体操场馆和器材配置现状
场地和器材是竞技体操运动训练的物质保障。实际调查中发现,除泸州市少儿体操管理中心有体操室内场馆和陈旧简陋的体操器械等设施外,县区都没有专门体操训练馆,只有由市体育局发放的简单器械开展训练,训练条件简陋,使训练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导致泸州市少儿体操后备人才不断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训练设施调查中有55.56%的教练选择了“一般、基本能进行训练”。值得高兴的是今年元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泸州市新建城北体育场馆正式奠基,明年将投入第二期工程。说明市委、市政府已逐渐加大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经费的投入。
2.6 泸州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2.6.1 应将扩大体操人口源视为泸州市体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市教委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办法,充分运用行政手段,(比如可将各校体操的开展情况、参加各级体操竞赛的成绩作为考察各校领导的政绩内容之一),要求和督导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体操运动,利用学校第二素质教育课堂的契机,将体操纳入到学生每天锻炼1h的内容中,形成广袤的学校普及面,促使体操的普及能像篮球在美国校园普及一样的氛围。拥有巨大的体操人口源,利于“广种薄收”出精品。使体操成为泸州的“代名词”和―名片”。
2.6.2 实行以行政和协会多重管理形式并存的体制 以市体操管理中心统领、市体操协会牵头,动员和鼓励各幼儿园、小、中学校建立“体操特色学校”,实现以体操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层层重视、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有效扩大泸州市的体操“人口源”,以满足少儿体操运动员“优胜劣汰”层层选拔的要求,以利于“广出人才,出好人才”。
2.6.3 政府重视给政策,把后备人才培养引入社会化、市场化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有政策的支持作保障,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办体育的积极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开办“私办公助”形式的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一条龙体操特色学校”。以切实解决“学与训”的矛盾,确保少儿体操队员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确保队员学习有人抓、有人管。从根本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和困难。
2.6.4 建立健全体操退役队员工作安臵等社会保障机制,注重培养体操退役运动员体操项群的有效迁移与利用的能力 必须妥善解决好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更多的家庭支持孩子从事体操事业。否则,竞技体操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少儿人才培养的路将会越来越窄。同时要紧密结合现代全球“健身热”契机,在政策的扶持下,鼓励退役运动员合理转型,将所掌握的体操技术技能服务于“全民健身”。可创办健身俱乐部,将“老板”、教练职责双肩挑,再创人生第二次辉煌。使之切身体会到从事体操事业前途光明,“大有用武之地”。
2.6.5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练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的人力资源 教练资源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各级行政机构要提供“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的优惠政策,提高教练员的待遇,特别是完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泸州市少儿体操人才培养的健康持续向前发展,实现泸州“体操人才强市”的目标。
2.6.6 加大政府对体操事业的投入,努力改善体操教学训练所需的场馆设施 在市政府力的大支持下,目前占地2000多平米的泸州市大型“体操训练馆”已动工。这将给未来的泸州少儿体操人才培养和成才提供优质的训练条件与保障。
2.6.7 重视和加强泸州市体操教练员队伍的培养 引进高学历体操专职教练,切实扩大专业专职教练队伍;重视和加强现有教练的岗位培训,给予更多的深造机会;并拓展培训路径,可采取与本市大专院校或与其他体育院校联合办学,使教练不出家门也能接受高水准的定期专业培训,获得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高,达到大学本科专业水平。
3 结 论
泸州籍运动员邹凯连续一举夺取29、30届奥运会的5枚金牌,充分说明泸州市体操培训基地具有培养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基础。多年来该市体操中心向省队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体操运动员,为国家、省、市争得荣誉。但是近年来不断流失和日渐萎缩的少儿体操队伍的现像尤却令人担忧。主要是由于家长认识偏差,家庭条件优越和参训动机不以体操为职业,这是制约泸州市少儿体操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接送困难、耽误时间、耽搁学习”是造成约占90%的队员在3年以内离队的主要因素;“前途渺茫”、“退役后工作安置无保障”是造成有潜力的体操优秀后备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缺乏政策扶持及社会支持与认同的环境,未从根本上解决队员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教练整体结构、素质与“四川省体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师资要求不相匹配,如此的教练队伍现状是很难适应现代体操运动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趋势,难以保证高水平少儿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亟待改善和提高。
只有重视和加强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有效扩大体操人口源,扎实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扩大教练员队伍、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才可能重振往日雄风,实现“体操强市”的目标。
[1]张予南. 对我国转型期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设想[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
[2]鹿志海.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员人才储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110~117.
[3]王常青. 我国少儿体操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
[4]解文杰.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
[5]侯 云.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现状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Actuality of Reserve Forces of Luzhou Gymnastics
WANG Xiao-hong1,WEI Yong1,WANG Jun-ke1,et al
The dramatic achievement that Luzhou athlete-―Zou Kai” won five golden medal in 29th/30th Olympic gymnastic game made him world famous. How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athletes of gymnastic is extremely concerned by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Sichuan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Actuality of Reserve Forces of Luzhou gymnastics and to pose some suitable countermeasures by do some questionnaire on coaches and paterfamilias.
Luzhou; Gymnastics; Reserve Forces;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1007―6891(2014)03―0097―03
G812.5
A
2013-09-17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少儿体操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TY2013301)阶段性成果。
1. 泸州医学院体育系;四川 泸州,646000;
2. 泸州市体育局;四川 泸州,646000;
3. 泸州医学院中医系;四川 泸州,646000。
1. Dept of P.E., of LZMC, Sichuan Luzhou, 646000, China;
2. Luzhou Sports Bureau, Sichuan Luzhou, 646000, China;
3.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t of LZMC, Luzhou, 646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