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超级赛中谌龙对阵李宗伟的技战术分析
2014-06-01李小东
石 韬,李小东
羽毛球超级赛中谌龙对阵李宗伟的技战术分析
石 韬,李小东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谌龙和李宗伟2011年4场国际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加入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以击球点的高低作为判断运动员赛场上所处态势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发现,没有扎实的网前技术做保障,后场进攻的威胁性、准确性就没有发挥的空间;谌龙进攻更多的是凭借速度力量,较少依赖线路和落点变化;谌龙杀上网技术组合变化少针对性弱,而李宗伟杀上网技术组合灵活多变针对性强;谌龙需要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更多突出专项体能的优势,不仅要具有强攻的“狠、准”,而且要有连续进攻的能力;在多拍控制反控制的过程中增强进攻的准确性、威胁性,是谌龙今后训练与比赛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技战术;谌龙;李宗伟;羽毛球
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简称超级赛,是世界羽联为提升羽毛球运动的品质而推出的比赛。从2011年开始,全年12站超级赛改为两个级别,5站分量更重的顶级超级系列赛和7站普通超级系列赛。除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外,超级赛是羽坛的最高水平赛事。李宗伟是中国队男子单打项目的最大对手,谌龙是中国羽毛球队单打组重点培养对象。2011年印尼顶级赛谌龙0:2负于李宗伟,之后日本超级赛、丹麦顶级赛却分别以2:1,2:0战胜李宗伟,随后在法国超级赛中谌龙1:2负于李宗伟。通过对这4场比赛中技战术的比较与分析,找出谌龙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他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谌龙对阵李宗伟的4场共10局超级赛为研究对象,对双方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表1 比赛场次汇总表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在羽毛球比赛中,将比赛的得分因素客观地划分为两个得分系统,即直接得分和失误送分。失误送分可分为:主动失误,被动压迫性失误,被动非压迫性失误[1]。相关定义:直接得分,指运动员在中后场起跳或前场高点击球后,对方来不及判断或回球情况下的得分[2]。主动失误,指击球点在球网白边或以上,回球下网、出界或没击到球。发球失误属于主动失误。被动压迫性失误,指在受到对手回击球的压迫下,回球下网、出界或没击到球。被动非压迫性失误,即是在球网中下方被动击球,没有受到压迫,能够接到的球[1]。使用风雷影音软件播放比赛录像,在回合开始和结束时定格录像,进行原始数据采集。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中国羽毛球队科研专家组研制的数据统计方法与表格,主要统计指标有:回合、比分、开始时间、拍数、失误属性、结束时间、对抗时间、间歇时间,然后使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各项数据的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情况
表2 运动员基本情况
有研究显示,身材高意味着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抢到高的击球点,具备了制空优势,就能发挥出击球点高、落点深的特点,从而缩短对手回动时间,增加对手移动距离而体现“快”。克托莱指数是反映人结实程度的指标,能间接反映力量素质。力量是速度的基础,结实的身材对发挥速度是有利的[3]。由表2可知,身高谌龙比李宗伟高16cm,克托莱指数多66g/cm,并且22岁的谌龙小李宗伟6岁3个月。由此可见,谌龙在身高、力量、速度等体能方面比李宗伟占有很大优势。
羽毛球单打项目制胜核心是“快”,即争抢最高、最前的击球点,使对手回击的难度最大[4]。羽毛球速度有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之分[5]。绝对速度是基础体能和技能的体现,是自身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相对速度是指变速能力,是对速度的调控,通过战术组合限制对手速度的发挥,使对手慢下来。谌龙是年轻气盛的新星,在专项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即绝对速度;李宗伟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在比赛经验、场上控制能力方面处于优势,即相对速度。
比赛中年轻运动员如果和老将拼控球经验、拼相对速度,那么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通过调动对手后场以消耗其体能,进而寻找突击进攻的机会,发挥绝对速度优势才是年轻运动员取胜的秘诀。
2.2 谌龙在印尼顶级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表3 2011年印尼顶级赛得失分统计
在羽毛球比赛中,比赛双方主要依据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得分的途径要么靠直接得分,要么靠对方失误送分。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既要得分,又要努力减少失误。李宗伟技术全面,打法灵活多变,比赛中以拉吊突击打法为主,攻守能力平衡,有很强的控反控和变速能力,尤其是通过网前的抢网搓放和推压后伺机突击,会给对手造成很大压力。对于中国男子单打而言,李宗伟是一把刻度尺,与他比较才知道自己技战术的长板和短板。
首局开始,双方采取常规的拉吊打法,李宗伟依托良好的网前技术,始终掌握主动权,通过耐心调动对手,打乱其站位准备,以创造最佳的进攻机会。他的突击明显占优,形势逐渐领先。
从表3可以看到,第1局比赛中谌龙的压迫失误高于对手3个,其被动非压迫失误比对手少3个,两下扯平了。第1局胜负的关键是,谁的直接得分多,谁就获得该局比赛的胜利。谌龙的7个直接得分,头顶杀直线2分,正手封网、正手搓、正手杀追身、正手杀直线、反手扑中路各1分。相比之下,李宗伟的11个直接得分中,有5分是通过正手杀、劈吊对角获得的,正手杀直线得2分,头顶杀对角、头顶杀直线、正手勾对角、正手扑对角各得1分。谌龙身体条件出众,为什么他的进攻机会那么少。我们发现,李宗伟主要通过抢网推压、搓放、放远网获得进攻机会。他的得分手段主要集中在:抢网推压后抓突击;抢网搓放后抓扑;软压或放远网后抓推挑[6]。这提示我们,如果没有突出的抢网意识和精湛的网前技术,就没有后场进攻的威胁性、准确性。谌龙想要发挥自己的强攻优势,想要发挥自己的绝对速度,就必须敢于善于抢网。此外,李宗伟既能杀上网勾扑推结合,又能后场连续进攻,谌龙年轻,身体条件出众,他可以做到并且能做的更出色。
次局开始,谌龙吸取首局失利的教训,加强进攻,直接得分是提高了,但是其被动非压迫失误却增加4个,甚至还有7个主动失误。7个主动失误分别是正手杀对角2个,头顶杀直线、正手扑对角、反手扑、正手推对角、反手杀直线各1个。这些无谓失误多数出现在比赛后半段,对比赛结果影响较大,比如,谌龙14:11领先,但是他连续5个失误导致对手16:14反超比分。这5个失误中,除了1个回合打到14拍,其余都没有超过8拍。此后,谌龙又顽强的反击,发挥自己强攻的优势,将比分改写成17:17。关键分时,谌龙再次出现3次无谓失误,将对手送到场点。最终还是由谌龙的头顶杀直线失误而结束比赛。被动非压迫失误和主动失误多是谌龙第2局失利的主要原因。谌龙每局能够得到17分,18分,说明他已经具备与李宗伟一决高低的能力。如果他能减少前8拍控球的失误率,提高控反控过程的突击能力,那么胜算将显著增大。加强前8拍控球的稳定性,提高多拍控制能力和进攻的准确性、威胁性,是谌龙以后比赛需要加强的短板。
2.3 谌龙在日本超级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表4 2011年日本超级赛得失分统计
首局伊始,李宗伟软压控网抓住机会突击,占据着场上的主动,但是得势不得分,两个主动失误、两个判断失误让他错失得分机会。比分来到6:4,李宗伟发球,几拍交换后,李宗伟特长技术头顶劈吊对角后,迅速上网准备抓正手网前,谌龙却被动完成高质量的反手勾对角,李宗伟只好挑中路防守,谌龙杀中路追身,李宗伟挡网,谌龙回放,李宗伟回敬网前,谌龙再回放,球刚好过网,迫使李宗伟反手挑直线失误。由此可见,谌龙的网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并且他对李宗伟的习惯球路有一定研究。
谌龙11:7进入技术暂停。暂停后,比赛完全进入了谌龙的节奏,谌龙充分发挥自己进攻能力强的特点,连得5分。比分一度拉开到19:8,李宗伟接发抢放,谌龙回放滚网,李宗伟被动反手勾对角十分贴网,谌龙挑球不到位,李宗伟前场正手杀直线却被顽强防起,随后李宗伟杀上网抢到网前高点,却扑球出界。谌龙拿到局点,以头顶杀中路追身结束首局比赛。李宗伟失误过多是该局失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暂停后3个多拍回合都是谌龙获胜,对其心态影响很大,导致比赛后半部分非受迫性失误明显增加。
次局李宗伟加强网前控制,为自己创造了很多进攻机会。第一回合,李宗伟接发球抢放,以头顶杀直线得分,干净利落。之后,李宗伟逢高球就下压,明显加快击球节奏,取得了良好的战术效果。4:4时,谌龙发球,李宗伟正手勾对角,谌龙没有像首局那样选择回放网前,而是推挑直线,然而线路不够边,落点不理想,李宗伟一个后撤步头顶劈杀对角得分。至此,谌龙乱了方寸,一味起高球,把比赛主动权拱手相送,以4:11落后。暂停后,谌龙又敢于抢网,接软压抽底线两点。但是欲速则不达,7:13谌龙接发球抢放,重心过于靠前,李宗伟正手推挑直线取得主动。随后,比赛完全被李宗伟掌控,谌龙以10:21输掉次局。面对李宗伟的进攻,谌龙没有及时应变,没有坚持控制网前的打法是这局失利的主要原因。
决胜局,双方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开局以后比分一直处于焦灼状态,实力接近。谌龙吸取教训,打法上有所改变:(1)敢于和李宗伟争斗网前,获得进攻机会;(2)凭借体能优势敢于打攻守,拖垮对手。比赛场上具体实施时谌龙有两点做的很到位,最终取得比赛胜利。
2.3.1 站位靠前的平抽快挡打法显示了其机动灵活性 双打的中半场平抽快挡技术有时可以在单打中起到很好的战术效果。他能突然加快场上击球节奏,使对手产生不适应,从而为己方创造进攻机会。谌龙15:13领先,可是其控制比赛的能力稍显不足,出现连续4个失误,形势逆转,胜利天平会倾向对手。然而15:17时,李宗伟反手放远网质量不高,谌龙果断抓住机会,抢一步上网连贯快速抽压限制对手,李宗伟只需要把球弹挑到后场两角即可化解威胁,但是谌龙的连贯抽压力量足、速度快,没有起球的机会,以正手抽封中路得分。19:19时,李宗伟正手后场抽杀直线质量不高,谌龙反手抽对角,并迅速连贯抽压,最终以正手抽杀对角迫使李宗伟失误,先拿到赛点。
2.3.2 充分运用杀球技术,突出了其威胁性、准确性 邱培康认为,杀球在比赛中的功效主要表现在直接得分、造成有利的得分机会、抑制对方的进攻,转化场上的攻守态势[7]。运动员杀球的多和少往往与比赛双方的打法特点、攻防能力等因素相关联。
11:12时,李宗伟发球,谌龙挑球让其攻,多拍无果后,头顶高球直线,虽然高球质量高,但是谌龙后撤双脚起跳正手杀对角,速度快落点刁钻,造成李宗伟接杀失误。这是谌龙强攻一拍有威胁能得分能力的具体体现。16:17时,谌龙发网前球,李宗伟抢放,几拍交换后,李宗伟正手挑对角,谌龙后场起跳正手杀中路,上网正手抽压占据主动,以反手扑对角得分。运用杀球技术创造有利的得分机会,进而才获得一击得分的机会。17:17时,李宗伟正手推挑直线,谌龙轻杀中路上网反手放网前,李宗伟抢点推挑直线,此时谌龙重心偏前,仍然可以侧身后退,身体呈后仰状态凭借手臂及手腕下压的力量头顶杀中路,势大力沉可能出乎李宗伟的预料,迫使其反手挡网失误。轻杀、重杀结合才收到如此好的效果。
关键分18:18时,李宗伟发球,该回合44拍,双方反复杀上网多达9次,最终以谌龙头顶杀直线,速度快落点靠近边线直接得分。谌龙的体能优势在这个回合显现无疑,尤其是20拍以后,谌龙每打一拍,体力、身高、素质都稍微有些优势,拍数越多,优势越明显,正是这点优势让其笑到最后。
在日本超级赛中,谌龙耗时73min以21-8:10-21:21-19力挫李宗伟。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除林丹外,中国羽毛球队员在近30个月23场国际比赛中,再次战胜李宗伟。此战的意义还在于,谌龙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坚定了可以战胜李宗伟的信心。
2.4 谌龙在丹麦顶级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表5 2011年丹麦顶级赛得失分统计
经过印尼赛和日本赛两站比赛的磨练,谌龙多拍控制能力显著提高;进攻的准确性、威胁性也有一定提高。丹麦赛他们决赛再次遭遇,谌龙要证明战胜对手不是靠运气,而是实力,李宗伟也需要胜利捍卫自己的荣誉。
创造进攻是指在比赛中迫使对方起高球,回位防守的前一拍技术。男单制胜的焦点在前半场,放远网、抢搓、勾对角等网前技术是创造进攻的重要手段。当然,如果运动员重心过于偏向前半场,后场就会出现漏洞,此时运用推球技术也是创造进攻的绝好机会。推球是指运动员抢到网前较高的击球点,以低平的弧线将球还击到后场两角的一种击球技术。由于推球的弧线较平,飞行速度较快,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迫使对手退至底线低手位击球,从而为自己下一拍创造更有利的进攻得分机会。此外,推球动作往往伴随停顿、勾对角、搓放等假动作,这对于打乱对手节奏,缩短其预判提前量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创造进攻不仅局限于前半场,还包括后场。推球技术是后半场创造进攻机会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赛双方都通过推球技术得到过实惠。
首局伊始,谌龙先获得进攻机会,以头顶杀中路上网取得主动,此时李宗伟正专注网前,谌龙如果选择放网就不能获得主动,谌龙选择正手扑推对角令对手鞭长莫及。第3回合,李宗伟把握住了机会,谌龙反手勾对角过渡后迅速举拍准备抓其反手推直线,李宗伟却突然蹬跨步抢推对角,谌龙措手不及失误。开局3个回合,双方都使用推球技术各得1分。
有利就有弊,推球的运用时机要准确把握,否则容易遭到对手的反击而陷入被动。4:2时,李宗伟发网前球,谌龙回放网前,此时李宗伟通常会选择放网或推挑直线,但是这次他推挑对角,谌龙始料不及被动反手高球对角,李宗伟抓住机会头顶杀中路,谌龙接杀挡直线质量不高,李宗伟迅速上网抢高点扑推直线,谌龙只跨一步反手抽对角,不仅摆脱被动态势,而且直接得分。7:4时,李宗伟接发球抢推对角,谌龙吃过一次亏,这次他早有准备,迅速半蹲正手抽中路获得主动。13:10时,李宗伟接发反手推挑对角,谌龙头顶突击直线上网抢高点反拍推压中路追身,李宗伟迅速半蹲举拍正手抽对角直接得分。由此可见,推球是一项对运用时机需要精确把握的技术,运用的好可以获得主动或直接得分,运用不当则极易遭到对手的拦截和突击。
此后,比分交替上升,10:10时,谌龙的灵活性再次得以体现,他发现对手站位靠前,选择偷发后场球,对手被动正手高球直线,球飞过网时谌龙早已高高跃起,以头顶重杀中路追身得分。11:10时,该回合21拍,李宗伟头顶杀直线上网正手抽压获得主动,谌龙反手弹推后场化解,李宗伟头顶劈吊直线结合反手勾对角再次获得主动,怎奈对手顽强防起,头顶高球直线后,谌龙获得进攻机会,一个正手劈杀对角获得主动,紧接着头顶点杀直线得分,落点贴近边线。14:12时,谌龙连得4分扩大比分优势。从这几个回合我们看到,谌龙被动时,顽强把球挑起来,李宗伟得势不得分,而李宗伟被动时,把球挑起来,谌龙却可以强攻得分。这几个回合对李宗伟的心态负面影响很大。18:13时,该回合共对击51拍,双方反复拉吊,谁都不敢率先发起进攻,谌龙重复头顶高球直线时,李宗伟抓球突击直线,球居然没有压下去,可见其体力明显下降。心态不好和体力下降影响了后面比赛,最终谌龙以21:15取胜。谌龙取得首局胜利主要有两点:(1)进攻发挥出色,给对手制造许多麻烦。(2)多拍相持过程,体能优势尽显。
次局比赛呈均势,胜负在毫厘之间。由表5可知,谌龙比李宗伟在“直接得分”方面多2分,“压迫失误”双方数量相等,但是“被非压迫失误”高出4个。此局胜负的焦点在于谌龙的“主动失误”比对手少5个。对李宗伟这样顶尖水平的运动员来说,出现7个主动失误是罕见的。局分6:4时,谌龙落后,李宗伟却连续出现4个失误,其中3个主动失误,谌龙反而以8:6领先。除了李宗伟失误多外,谌龙在比赛后半段出色的防守和强攻的准确性,也是他艰难胜出的重要原因。
15:14时,谌龙接发球正手拨对角,李宗伟网前假动作推对角,谌龙退到底线被动正手过渡对角,回球质量不高,李宗伟网前高点正手封直线,就在观众以为没有希望救起时,谌龙一个垫步反手顶直线,球过网仍然很高,李宗伟再次正手封杀直线,谌龙顺势反手过渡对角,摆脱被动。最终谌龙通过头顶杀直线,上网反手推扑对角获得这个回合的胜利。此回合使谌龙坚定了取胜的信心,而李宗伟虽然两次高点封网,但是落点不佳没有得分,信心受挫。15平之后,李宗伟正手勾对角失误和谌龙正手突击直线成功,谌龙又连得2分以17:15反超。
关键分18:17,该回合38拍,谌龙正手杀直线力量很大但是落点不好,李宗伟只需跨一步反手抽挡对角就获得主动,此时李宗伟重心在前场准备抓对手反手过渡网前,然而谌龙不可思议的一个大跨步抢点反手抽直线,球刚好跃过李宗伟的封网,直接得分。19:17时,李宗伟接发球反手弹推直线,谌龙果断进攻,头顶杀中路上网反手勾对角,李宗伟反手推挑直线送货上门,谌龙抢点突击强攻得手,拿到场点。最后,随着李宗伟正手轻吊直线网前失误,谌龙以21:18胜出。
2.5 谌龙在法国超级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表6 2011年法国超级赛得失分统计
谌龙进攻的威胁性更多的是凭借速度力量,而不是线路和落点。对手回位不及时,凭借速度力量尚可以撕开对方防守。一旦己方杀球力量下降,对手及时回位,仅靠速度力量不容易得分,有时还被防守反击。如果谌龙杀球的落点刁钻,就能增加对手防守难度,从而取得主动态势或者直接得分。李宗伟进攻靠的不是速度力量,而是线路变化和落点刁钻。李宗伟杀球力量不重,但其线路、落点迫使对手接杀时需要移动的距离远,无形之中增加了对手防守的难度。
首局双方都力图消耗对手的体力,谌龙目的是和对手打攻守,让对手多进攻以消耗体力。李宗伟是通过重复球战术,对角线战术调动谌龙,让他跑动距离长,转身次数多。整体上说,李宗伟开赛后表现积极,前半段在场上占据主动态势,以11∶9领先进入暂停。暂停后,双方争斗网前,互有胜负,谌龙稍有逊色。李宗伟的进攻机会多,获取主动机会也多,相反谌龙的非受迫性失误和压迫失误都远远高于对手,一度以12∶16落后。12∶16时,谌龙接发球勾对角获得主动,头顶杀对角上网放网前,双方缠斗网前,谁也不轻易挑球,最终还是谌龙网前质量高迫使对手先挑球。
之后,谌龙吹响了进攻的号角,而李宗伟面对高球多采用软压、轻吊技术。13:17时,谌龙接发放网,李宗伟回放网前随即准备再抢网时,谌龙却反手推挑对角获得主动,李宗伟不得不退到后场反手过渡对角,回球质量不高遭到谌龙扑封失分。谌龙反手推对角之所以获得主动,是因为谌龙之前的抢网让李宗伟有所顾忌。14:17时,李宗伟先上手却吊而不攻,而谌龙获得机会果断进攻,重复头顶杀直线获得扑球机会得分。15:17时,谌龙反手放网质量高,李宗伟虽然挑中路到位,但是谌龙仍然坚持进攻,以正手杀边线落点刁钻直接得分。16:17时,谌龙头顶杀直线,速度快落点好,干净利落再拿1分17:17。从这几个回合我们看到,谌龙之所以连续得分主要因为其杀球速度快、落点好。可见,之前比赛谌龙杀球缺乏威胁性,不是因为其缺少速度力量,而是因为落点不佳。
此分18:18时,谌龙接发球拨对角,李宗伟反手回放网前,谌龙技高一筹再次放网迫使对手挑直线,谌龙后场双脚起跳正手杀直线,这次落点不好,但是力量足速度快仍然迫使对手接杀失误。李宗伟发现单纯防守是阻止不了对手得分的,关键时刻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19:18时,该回合24拍,谌龙正手推挑对角,李宗伟正手突击直线,杀球弧度平落点贴近边线,随后上网抢放迫使对手挑球不到位,但是他头顶杀对角主动失误,谌龙获得局点20:18。眼看好局在手,谌龙心态有了变化,打法有些消极,而李宗伟不怕失误仍然坚持进攻。结果李宗伟正手杀对角得1分,头顶杀直线丢1分,而谌龙出现2个接杀失误,2个被动非压迫失误丢4分,以21:23丢掉首局。
关键分时,谌龙处理球有些保守,表现在网前球处理过于小心,不能坚持争斗网前。李宗伟则正好相反,越到关键时刻越敢于搏杀。尽管有失误的风险,他却抓住一切机会进攻。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李宗伟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机会出来了敢于果断进攻,把防守的压力抛给对手,结果反败为胜。
次局,李宗伟开场连续3个失误,而谌龙积极抢网,加强进攻,取得6:1的开局。之后,李宗伟一方面防守反击,一方面通过抢网获得进攻机会。一度将比分追平10:10,紧接着李宗伟发球失误,双方进入技术暂停。谌龙连续4个失误,李宗伟14:11领先。之后,双方比分交替上升至14:14。李宗伟加快击球节奏,通过击球线路、落点的变化,取得17:15领先。谌龙吸取首局的教训,通过抢网集中所有力量加强进攻,此消彼长,面对谌龙的强势进攻李宗伟频频失误,连丢6分,以17:21输掉第2局。
由表6可知,次局“直接得分”谌龙才4分,而李宗伟得了8分,缘何谌龙取得了该局比赛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李宗伟非受迫性失误高达13个。可以说,谌龙该局的胜利是李宗伟的失误多“送”给他的。尽管李宗伟的失误多,谌龙却也没有拉开优势11:11,14:14。李宗伟的连续进攻能力强,出球限制性高,能够连续获得主动。相反,谌龙杀上网战术变化少,随机应变能力稍逊,防守反击的意识不足。
决胜局,李宗伟通过线路变化、落点刁钻把杀上网战术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比赛伊始,李宗伟取得6:2的完美开局,这6分要么是杀上网勾放结合得分,要么是迫使对手接杀失误得分。与次局谌龙取得6:1开局不同的是,李宗伟继续加强进攻,一直保持优势,以11:7进入技术暂停。暂停后,李宗伟一方面继续保持进攻,招牌技术组合杀上网勾对角屡屡得手。另一方面他通过抢网进攻结合调动对手后场底线,效果颇佳,一度以16:9领先。谌龙连追3分后发球违例,放网前边线小球得分,李宗伟头顶杀直线滚网得分,18:13继续领先。李宗伟越战越勇,尽管有失误,却坚持进攻,谌龙无力缩小分差,最终李宗伟以21:15获胜。
由表6可知,第3局“直接得分”谌龙比李宗伟少4分,压迫失误谌龙高处6个,这说明谌龙全场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态势,忙于奔跑救球。谌龙的主动失误比对手少5个,说明李宗伟采用这种搏杀打法具有一定的失误风险,控制的好能取得比赛胜利,控制不好将胜利拱手送人。李宗伟通过抢网迫使谌龙起高球,从而获得进攻机会,又通过杀上网勾对角等组合获得主动。谌龙也尝试过进攻以获得主动态势,由于其落点不好,在加上对手防守反击意识好,几拍后对手变被动为主动,反而得不偿失白白耗费体力。相反,李宗伟一拍主动后,下一拍仍然可以保持主动或者扩大优势。这正是老将阅读比赛的能力,让对手躲开这拍,还有下一拍,慢慢积累优势,直至机会来临一锤定音。
3 结论与建议
(1)要想获得后场进攻机会,就要敢于争斗网前。没有扎实的网前技术做保障,后场进攻的威胁性、准确性就没有发挥的空间。
(2)谌龙进攻更多的是凭借速度力量,较少依赖线路和落点变化。如果谌龙杀球的落点再刁钻些,就能增加对手防守难度,从而取得主动态势或者直接得分。
(3)杀上网勾对角是李宗伟常用的技术组合,但是他能够针对不同的对手改变自己的习惯技术,攻击对手防守最薄弱的区域。李宗伟杀上网技术组合的灵活多变针对性强,正是谌龙今后需要学习、改进的方面。
(4)关键分更多的是拼心理,年轻队员大赛经验少,关键分时控制比赛的能力稍显不足。关键分时击球越是果断、越是坚决,离比赛胜利越近;越是犹豫不决,越是畏手畏脚,就越难以掌握主动权。
(5)谌龙需要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更多突出专项体能的优势,不仅要具有强攻的“狠、准”,而且要有连续进攻的能力。在多拍控制反控制的过程中增强进攻的准确性、威胁性,是谌龙今后训练与比赛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佘 曦,陈 滔,关 欣. 中外羽毛球男双运动员得分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58~59.
[2]陈 哲,方 立,孙秀娟. 对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主要得分手段与得分能力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3):72~74.
[3]邱宪祥.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台湾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标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85.
[4]程勇民. “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12(2):99~101.
[5]罗建英,程勇民. 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 体育科学,2002,22(1):61~62.
[6]戴金彪. 8月伦敦,中国男女单打的夺金阻力何在?[J]. 五环明星羽毛球,2011(8):24~25.
[7]邱培康. 技、战术部分试论杀球技术的功效与运用[J]. 中国体育科技,1984(29):30.
Analysis on Technique and Tactics of Chen Long and Lee Chong Wei in Super Series
SHI Tao, LI Xiao-dong
By the means of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chnical tactics, which occurred in the four international matches between Chen long and Lee Chong wei.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former scholar‘s research, viewing the discretion of the ball as the main foundat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one‘s potential can‘t go well without a solid net technology protection, a backcourt attacking threat and accuracy. Chen‘s attack using the power of speed to the full and hardly depend on the changes of line and point. Chen varies a little in the combination skill of smashing and showing control over the net and weak in pertinence, while Li does better than him. Chen needs maximum the advantage of professional physical stamina over a overall skill, that is to say, not only capable of the threatening and accuracy in the fierce attack but also have the ability of continuous attack.
Technology and tactics; Chen Long; Lee Chong Wei ;Badminton
1007―6891(2014)03―0080―06
G847
A
2013-08-13
新疆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Dept of P. 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Xinjiang Urumqi, 83005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