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集美大学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考

2014-06-01杨淑林庄惠龙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集美门类区域

杨淑林,庄惠龙

(集美大学教务处,福建厦门 361021)

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集美大学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考

杨淑林,庄惠龙

(集美大学教务处,福建厦门 361021)

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集美大学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融合、优化、发展”的总原则,就集美大学专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研究。

区域经济;专业结构;调整

专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专业结构和专业建设状况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自1999年实质性合并以来,集美大学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办学的头等大事,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拓展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力发展工科专业,改造并做强传统专业,专业结构得到整体优化。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如何进一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走规模、结构、特色、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之路,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 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

(一)1999年专业结构与布局情况

1999年,集美大学有本科专业25个,其中工学门类10个,占40%;管理学门类3个,占12%;农学门类4个,占16%;教育学门类2个,占8%;经济学门类8个,占8%;文学门类2个,占8%;理学门类1个,占4%;艺术学门类1个,占4%。

(二)现有专业布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集美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14年来共新增本科专业41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39个二级类学科,基本形成了经济、法、教育、文、理、工、农、管理、艺术等综合性的专业结构体系。其中,工学门类专业22个;占33.3%;管理学门类专业8个,占12.1%;农学门类专业3个,占4.5%;教育学门类专业6个,占9.1%;经济学门类专业5个,占7.7%;文学门类专业4个,占6.1%;理学门类专业9个,占13.6%;艺术学门类专业7个,占10.6%;法学门类专业2个,占3%。

图1 集美大学专业布局

(三)学生数学科门类分布

图2 集美大学学生数及学科门类分布

二 专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一)专业设置与“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适应性分析

按照“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校与之相契合的专业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法学(海商法)等10多个等面向海洋的本科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的20%左右。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适应性分析

按照《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我校与之契合的有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交通运输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计算机类等近30个专业,占我校现有专业的45%左右,从比例上看,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和分布与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相协调,但这些专业中,背靠产业支撑、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或不可替代的专业仍显不足,缺乏大规模多对象的协同合作,合作的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

(三)传统通用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根据厦门统计局发布的 《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呈稳中有升态势。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5.21亿元、1374.01亿元和1417.85亿元,分别增长0.4%、12.6%和11.7%。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0:51.1:47.9调整为0.9:48.8:50.3,二产比例略有下降,三产比例持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心任务是不断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一区三中心”建设。突出发展金融商贸、航运物流、会展旅游、科研文教等现代服务业。学校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数量不多,有些专业存在特色不明显的问题;部分专业的办学力量还不强,主要服务面向和功能定位不清晰。

三 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学科是专业发展的根基,学科与专业是“源”与“流”的关系,新一轮的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融合、优化、发展”的总原则,以理顺专业关系为出发点,整合资源,将有利于做强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以及服务对象相近、相互支撑的专业相对集中,使调整后学院的专业建设任务及服务面向更加明确,形成集中度较高的专业群体,推动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服务。

(一)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凝练特色,提高学校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的契合度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结合学校现有基础,增设相关新专业,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推动专业与社会的对接,提升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是做强海洋工程、海洋技术及相关学科,以适应福建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根据“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与优势,应当积极培育为海洋产业发展服务的新兴交叉学科,大力培养适应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经济强省建设需要的海洋经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人才。根据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调查研究预测,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航道设计与施工人才、深水港建设人才、引航人才、港口机械装卸技术人才、航运经营与管理人才、航运金融保险人才、航运信息研究分析人才、物流经营管理人才、海事法律人才、航运网络经济人才及邮轮经营管理人才等11类复合型人才为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急需人才。学校可结合以上人才需求,量力而行的增设新专业,如结合学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及地理信息科学及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多年来的办学优势,增设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等专业,结合学校海上专业及机械类、能源动力类及土木类专业的办学优势,增设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

二是强化特色,在现有专业中凝炼涉海方向。如结合厦门游艇基地建设,航海技术专业可增设游艇驾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可增设游艇设计制造方向;结合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学类专业可增设航运经济、航运金融保险方向等;按照厦门市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邮轮母港发展规划以及海洋旅游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加强酒店管理方向和休闲与海洋旅游方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可增设邮轮经营管理方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可结合学校海上专业优势,发展海上通导方向,培养航运信息研究分析人才;结合福建是海洋大省,水产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增设水产品加工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渔业机械方向和港口机械方向;结合福建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策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增设水上运动休闲方向等。

三是加强对传统通用性专业的调整、融合,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对传统通用性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如结合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法学专业可增设涉外法律方向的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可增设增设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结合英语专业毕业生全国总体大量过剩;但结构性供给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可增设翻译方向等。此外,对于某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可进行撤销、归并或调整。

(二)整合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增加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形成若干个优势学科专业群

按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全校带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和平台统一集中,优化重组。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开放式运行,面向各学科、各专业的师生和社会人员开放使用。各学院、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和项目的需要申请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加入各种项目,尤其是各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和项目的基础上应接受其他专业学生的使用申请。同时鼓励各平台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以增加平台的利用率、使用效益和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

结合“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工程研究中心,打破学院壁垒,搭建“海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航运经济与管理、机械工程、海洋环境工程、电工电子”等学校层面的学科支撑平台,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学科的交叉、综合、渗透和延伸,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相互促进、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带动专业群甚至整个学校实力的提高。

(三)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的基础上,更要强调专业内涵的建设,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学校要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同时,遴选建设一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形成三级建设体系,以专业内涵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强化特色,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重组,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鼓励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及时、大胆的吸收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鼓励创新和实践,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能够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以满足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校内专业评估及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调整,时间跨度长,也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学校要完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质量评估和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建立人才预测机制,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保障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及学生就业形势等重要因素,将学校现有专业进行分级,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从而确定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方向,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1]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xm.gov.cn/zfxxgk/ xxgkznml/szhch/gmzghs/201103/t20110331_397182.htm.2011-02-24.

[3]厦门市人民政府网.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EBIOL].http://www.xm.gov.cn/zfxxgk/xxgkznml/gmzgan/ tjfx/201302/t20130216_614955.htm.2013-02-16.

[4]唐景莉.创新管理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和新《规定》[N].中国教育报,2012-10-12(02).

[责任编辑自正发]

Adjustment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under Regional Economic Horizon——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Jimei University

YANG Shu-lin,ZHUANG Hui-long
(Teaching Affair Department of 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The adjustment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its optimization is crucial to the regional un iversity.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ompetition.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e Practical Talents of jimei university,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nvolves mak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s,offering new special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our society,the paper study the discipline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jimei university.

regional Economic;professional structure;adjustment

G420

:A

:1008-9128(2014)05-0111-03

2014-01-13

集美大学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12120)

杨淑林(1977—),女,安徽安庆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集美门类区域
分割区域
千奇百怪的动物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
论剑集美 2014COC总决赛报道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我国奥运竞技项目内部门类及其项目间的非均衡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