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的两头
2014-06-01徐清鹏
☉徐清鹏
扁担的两头
☉徐清鹏
小时候看父亲用扁担担水浇菜,发现一个桶上有个洞总在漏水。随着水越漏越多,父亲的肩膀也离不漏水的桶越来越近。问及缘由时,父亲用塑料袋堵住窟窿后,对我说:这是杠杆原理,哪头重肩膀就要向哪头挪。
我们时常把组织交给的岗位和任务形象地比喻为“压担子”。可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在组织交付担子的同时,也将权力赋予了我们,而我们的肩膀就是权力的“支点”。如何不辜负组织的期望,担起组织交给的这副担子?
一要看扁担的两头“挑着什么”?这需要用党性来衡量。习主席说,党性坚强,根本的尺子还是公、私二字。无非三种可能:一是一头挑着上级交给的任务,一头挑着本单位的建设,即两头为公;二是一头是上级任务,一头是个人得失,一公一私;三是一头是个人发展,一头是个人利益,两头都是私。
二要看选择的是哪一副担子?这取决于人具备哪种价值观。马斯洛理论把人类需求分成“三阶五层”:温饱条件下的生理、安全需求;小康条件下的社会、尊重需求;富裕条件下的自我实现需求。大公无私的人挑了第一副担子,他们选择付出全部来实现人生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往往具备高尚的价值观。他们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如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样的人在当前毕竟是少数,也正因为稀少,所以他们的精神才显得弥足珍贵。个人至上的人挑了第三副担子,他们具备强烈的不安全感,选择付出全部来实现自己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如果不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监管,他们往往会倒向以权谋私或“权力寻租”。虽居少数,危害甚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往往选择的是第二副担子,靠权力来完成责任并实现自己的正当权益,满足自己的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他们的思想受社会影响还会不停地产生波动,权力的支点也在“扁担的两头”之间来回游移。稍有不慎,便会滑坡。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辨清“哪头重”。失败的人生,大多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目标,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在权力这根扁担之上,公的这一头挑着党组织、群众、责任、原则和正义;私的那一头挑着个体、自我、欲望、私利甚至渎职。要辨清“哪头重”,就必须自觉加强理想信念的自我拷问,从思想根子上解决“如何做人、为什么入党、为谁当官”的问题,深刻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把精神状态、工作姿态和用权心态凝聚到“三个必然要求”上来,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在思想行动上。
二是主动“朝重挪”。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旦思想确定,行为必然遵循。当确定并选择了“重”的一头,就要主动将肩膀——权力的支点向“重头”挪动。这个挪动的过程既要面对“翻挑子”的风险,更要具备“敢于挑重”的勇气。习主席指出:“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如果只想当官、不想担当,不仅是对党和人民事业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这个官也是很难当好的。”因此,主动“朝重挪”,就是要负起责任、敢于挑重,坚持原则不退缩,敢作敢为不推诿,尽心竭力不懈怠,让组织和群众放心、信任。
三是防止“来回移”。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甚至蜕变。在党的历史上,为数不少的人最初信仰坚定,后来遭受腐蚀导致信仰坍塌,最终成为反面典型。我们要防止权力支点在“担子”上来回移动,必须在装着党性原则一头的水桶里抓好“堵漏”工作,严防党性原则的流失造成“重头变轻”。始终自觉强化党性修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四风”频吹的复杂环境中做“劲草”乃至“大树”,不懈怠,不动摇,不反弹。
四是决不“撂挑子”。事业是否成功,不仅决定于你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还决定于是否能够坚持到底。前行时必然会遇到风险和挫折,能否经得住考验,还要看我们是否能始终坚持住自己的理想信念。要严防思想滑坡,不仅要“挑得重担”,更要“走得远路”。时刻咬紧“钢牙板”、挺直“硬腰板”、磨得“铁脚板”,再苦再难决不“撂挑子”,挑着党交在我们肩膀上的事业重担,向着强军目标前行不辍。
(作者单位:91980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