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雾霾 发达国家各显神通

2014-06-01撰文

浙江林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排污权空气质量伦敦

◆撰文/吕 翀

治理雾霾 发达国家各显神通

◆撰文/吕 翀

伦敦海德公园

德国鲁尔区

反光镜乐队曾于2007年创作了一首名为《还我蔚蓝》的歌曲,其中的歌词“就在今天,抓紧时间,改变我们那片不太蓝的天……”着实激荡人心。反光镜乐队希望以朋克特有的呐喊唤醒人们冷漠的环保意识。当年12月,北京连续出现“雾霾天”,而6年后即2013年的12月,雾霾已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连素来生态良好的长三角地区也未能幸免。眼下,如何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中国的当“雾”之急。很多外国媒体将中国的雾霾归结于快速工业化。确实,现在生态良好、绿树成荫的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都曾出现过“雾霾天”,这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成长之痛”。放眼全球大国,几乎无不面临过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那么,这些发达国家是如何赶走雾霾、恢复蓝天的?这些“前辈”们长期以来治理雾霾的经验,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消除雾霾、还天空以蔚蓝的良方。

英国:限排扩绿,采用清洁能源

要说应对雾霾,就必须提到“雾都”伦敦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经历过最严重的空气污染。名著《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地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伦敦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1.2万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在付出生命的代价后,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立足于减少煤炭用量。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政府还要求工厂按更高的标准建造烟囱。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空气中的烟尘和颗粒物。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英国治理污染的重点变为治理汽车尾气。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并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的发展。伦敦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并免缴汽车碳排放税,甚至免费停车。

扩建绿地也是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伦敦,人均绿化面积高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的大型环形绿化带面积几乎是城市面积的3倍。即使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市中心,也仍旧保留着海德公园等大片绿地。

在今天的英国,绿色经济产业是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领域之一。早在2007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要在全国建设10个生态镇;同年11月,政府宣布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要求从2016年开始,所有新建住宅都必须是“零排放”,此类环保住宅将享受免缴印花税的政策优惠。此外,政府还制订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出资扶持居民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充分利用海上风能,其海上风电站的装机容量位居世界前列。“节能低碳”已成为英国社会生活的时尚,英国零售业巨头乐购率先建立了一些“零碳”超市,而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更是声名远扬,是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原型,其建筑、生活等许多方面的低碳设计已成为业内标杆。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在全国能源供应中占15%,40%的电力要来自绿色能源。到时,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

美国民居

美国:打破州界,交易排污权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曾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20世纪中期,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酿成短短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的惨剧。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界,依据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全国划分成10个大的地理区域,设立区域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方式协调开展工作。例如加州一带的环保机构,制订并推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借助排污许可、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方式促进减排,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降低了洛杉矶的臭氧浓度。1990年,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同时,臭氧污染严重的各州联合建立了“臭氧传输协会”,制定了相关的减排标准并督促实施,覆盖了美国20多个州和加拿大东部各省,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美国除了采取打破州界的措施外,还将排污权交易引入了大气污染源管理中。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通过后,美国开始实施酸雨控制计划,排污权交易主要集中于二氧化硫,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行业实行。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其他相关机构联合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登录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等机构合办的AirNow网站,可以查询全美各地动态空气质量指数图、臭氧指数图、PM2.5指数图以及根据各指数列出的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5个地点。美国官方网站也经常会发布一些关于在空气污染的日子如何保持健康,以及平时如何“从我做起”提高空气质量的“小贴士”;当污染较为严重时,还会告诫民众控制户外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此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德国:启动“计划”,快速应对污染

德国不仅工业发达,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也备受全球瞩目。不过,20世纪中期,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也曾出现过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穿过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大多数地区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自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政府开始重视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并对鲁尔工业区发电厂、工业企业等实施大规模减排改造,关停一些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工厂。最终,鲁尔工业区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结束工业生产,成功转型为如今的文化产业园。

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上限作出严格限制,规定空气中PM10年均浓度不得高于40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超过50微克/立方米的天数每年不得超过35天。一旦浓度超标,欧盟成员国均有义务启动自己的“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限制释放颗粒物,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并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给汽车安装微粒过滤装置。德国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在德国,一旦空气出现严重污染,政府会立即采取行动快速应对:一是对部分车辆实施“禁行”政策,或在污染严重的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二是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三是限制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运作。在空气受到污染的城市,政府和社会机构会通过各种渠道告诫民众尽可能待在室内,减少外出,并戴上口罩出行。

德国也经历过环境治理的阵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民众认识到减少污物排放人人有责,树立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农户借力生态农业,优化饲养、种植方法,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德国很多大城市的市中心设有自然保护区,如科隆大学附近就是绵延几公里的草坪和绿树,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融洽。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本是对“意境朦胧”的极美的描述,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希望它成为中国各地空气状况的真实写照。空气污染是自由流动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所以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只有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深融入城市建设、区域发展、个人生活的宏观与微观之中,才能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畅快的呼吸。让大家一起来高声呐喊:“就在今天,抓紧时间,改变我们那片不太蓝的天……”

猜你喜欢

排污权空气质量伦敦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去往伦敦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伦敦畅游记(一)
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的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
平湖全面完成关停电镀企业排污权回购
伦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