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探讨
2014-05-31魏飞
魏飞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并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同时食管癌手术创伤和范围较大,术后高分解高代谢加重患者营养不良,从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出现严重的炎症损伤,延缓患者的术后临床恢复。因此,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EN),并与部分行肠外营养(PN)患者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40 例,其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1~75 岁,平均(59.3±10.2)岁,随机均分成2 组(n=20)。所有患者经胃镜及术后病理确诊,其中食管中段癌23 例,下段癌17 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32 例,腺癌8 例。肠外营养组(PN组)男12 例,女8 例;肠内营养组(EN 组)男13 例,女7 例。2 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临床体征、营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方法
1.2.1 PN 组 术后常规静滴注电解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20%脂肪乳剂,总热量125.52 kJ/(kg·d),共8~10 d。10 d 后进食流质食物。
1.2.2 EN 组 患者术中完成吻合后,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 天5%GS 以20 mL/h 给予500 mL。第2 天采用营养泵以60 mL/h 自鼻肠管恒速灌注营养素混悬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500 mL,并逐渐增量,第3~4 天以25~50 mL/h 给予1000~2000 mL,依据患者消化系统症状调整速度。总热量125.52 kJ/(kg·d),不足部分的热量、水和电解质静脉补充。第7 天口进流质饮食,第9 天半流质饮食,第10天改进普通饮食。胸胃功能恢复拔出鼻肠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术前1 d、术后8 d 患者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 2 组术后第1 天和第8 天患者体质量有所下降,但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术后第3 天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但是术后第8 天,两者的水平显示不同程度的回升,尤其EN 组更加明显,与PN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营养指标比较
2.2 肠功能恢复情况 EN 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分别为(61.9±12.4)h 和(106.4±31.5)h,PN 组分别为(82.7±13.7)h 和(136.4±30.1)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3 术后并发症 2 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 组患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静脉炎、腹泻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 组,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由于吞咽困难、肿瘤消耗等原因,多数食管癌患者于术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而且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多需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改变了胃肠道正常解剖和功能,机体应激反应强烈,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之术后长时间禁食,不仅加剧患者的营养不良,也加重了免疫抑制以及急性炎性损伤的出现,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因此,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表2 并发症比较[n(%)]
以往多采用PN 支持,但是长期静脉营养可导致胃肠动力、消化酶及消化道激素分泌受到抑制[1],肠上皮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出现肠黏膜萎缩、肠失用,肠道通透性增高而导致屏障功能下降[2],免疫功能障碍和肠细菌移位而引起肠源性感染,甚至是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而早期肠内营养则可增加血浆谷氨酰胺水平[3],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修复,增强其屏障功能[4],减少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兼具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我们观察到EN 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前,证实此点。
本文发现,EN 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术后第8 天开始较PN组有明显回升,这说明肠内营养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维持氮平衡,提升机体免疫力。这是因为EN 物质吸收以后,经门静脉送至肝脏,有助于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5],既为肠道提供了营养素,又不加重肠道负担,还能减少消化液的丢失,减少静脉补液量[6],从而降低患者心肺负荷。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明显改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降低。少数患者有腹胀、腹泻等反应,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温度和输注速度[7]后,均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培仁,许林,张志明,等.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4):320-322.
[2]纪勇,陈静瑜,郑明峰,等.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1):21-23.
[3]李卫,赵雍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11(2):108-111.
[4]王庆淮.84 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3):295-296.
[5]许德琼,巫荷英.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9,8(4):51-53.
[6]赵爱艳,葛进锐,陈方焘,等.肠内、肠外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5):89-90.
[7]邱萍萍,康明强,姜小鹰,等.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8,14(11):164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