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薄弱学校现代化教育现状思考
2014-05-30胡新江
胡新江
【摘 要】村镇学校特别是偏远薄弱学校现代化装备水平硬件和软件比较落后,使用更加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关键词】城镇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现状及解决
在现代化迅速发达的今天,提高教学质量,开发人力资源,为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快步进人信息时代,把信息技术引人课堂,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已是必然趋势。然而,中小城镇的一般中小学和山区偏远农村中小学,条件都比较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设备落后配置浪费严重,资源管理混乱职能不明确。有的学校设备配置落后设备购买后往往出现闲置现象或重复购置,影响了教学,造成了浪费。资源管理混乱职能不明确。有的学校虽设校电教中心但管理混乱组织不规范。有的设教务处管电教室;也有的设系办公室电教室。还有的由信息课教师或其他人管理,机构建立不规范,管理不十分科学,造成职能不明确,现代化教育形同虚设。电教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得以体现。
(2)重视力度不够,创新意识淡薄。在一些学校领导与教师眼中,电教工作只是一般性的教辅工作,认为电教工作者也不过是给学生播放录像、为教师看管多媒体教室、为领导拍些照片等等。这一现象的产生或许由于校领导或教师的电教意识不强,但很大程度上讲是电教管理工作本身没有到位。
(3)教育信息化经费渠道单一,持续投入保障不足。农村中小学没有固定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尽管大多数学校都在努力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但经费仍然匮乏,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用于技术维护、购置耗材和日常运行的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学校多媒体教室利用率非常低,只有上公开课和上级来人检查时才打开使用;个别学校的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面临着快速老化的窘境。
如此种种,还有电教教师自身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现代化教学的应用和发展水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投入财力、人力和精力,才能根本改善这种状况。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传统电教媒体
现在一般学校都有较多的书写投影仪等传统常规电教媒体。我们不应轻视它们,这些电教媒体使用方便、灵活,如果使用得当,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根本不用劳神费力地去制作投影片,用几颗纽扣、图钉、硬币等小物件加上几根铁丝、粗线就可以把它们方便地分成不同数目的组合,在投影仪上演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再用几块彩色胶片就可产生丰富的色彩;同样把资料广泛的视频素材用计算机进行精心剪辑在教学中适时播放也能很好地辅助教学。总的来说,传统常规电教媒体大有潜力可挖,我们切不可轻视。
二、积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既然信息技术融人教学是必然趋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也就必不可免,各级教育部门也规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所以教师在使用好传统电教媒体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字录入编辑、绘图、表格处理到多媒体CAI软件的使用,学会用各种软件平台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动画课件以及计算机网络操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是要有一定的硬件条件的,计算机较多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微机在星期日和假期对教师进行分批轮训。再不定期地开设微机软件应用讲座,让大家逐步了解各种必要软件的使用。条件太差又不能很快解决硬件条件的学校也不能等靠,争取社会投资,购置所需的软、硬件了,学校也要。另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绝不是几个星期、几个月就能完成的。这一点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更新、今天的“高手”“大侠”如不继续学习就可能成为明天的“菜鸟”,所以继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多观摩其他老师的多媒体教学,并加以总结改进为我所用。这样通过两三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我们就会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到那时,学校的硬件环境肯定会有一定的改善,这样我们也就如插上了双翅,能在现代信息教育的广阔天空中翱翔了。
三、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继续精心打造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
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努力形成一整套有效、规范、严谨、科学的培训流程,为农村中小学下个阶段的全层面培训作出有益的探索。加大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投资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专业教师缺乏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题技术培训。落实具体举措.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支持和推进整合的基层教师队伍。
总之,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的常规电教媒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会共存互补的,关键在掌握这些媒体的人如何恰当地使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立足现有条件,在充分利用现有传统电教媒体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提高我们教师的綜合素质,在新世纪中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