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育林与近自然林经营理论的比较研究

2014-05-30李奇等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4期

李奇等

[摘 要] 在目前,我国林业已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建设为主的重要时刻,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采育林经验、技术和理论依据,并通过与近自然林经营的理论和技术要素的比较研究,分析在我国发展采育林的优点和采育林本身研究的不足,为采育林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做前期的准备,这对完善中国现代森林经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采育林 近自然林 经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12-0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林业“两危”显现以来,我国一方面积极与国际林业先进国家展开交流和学习,引进了最新林业研究成果,包括近自然林业和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并积极开展试验验证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入广泛的开展试验研究,并调查、总结以往的生产实践经验,探讨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技术和理论。本文通过总结归纳采育林经验、技术和理论依据,并通过与近自然林经营的理论和技术要素的比较研究,分析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策略,为采育林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做前期理论上的准备,这对完善中国现代森林经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育林與近自然林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

1.经营对象的特征

1.1采育林经营对象的特征

在北方地区,采育林一般都是以暗针叶林或者阔叶红松林为主。采育林由红松或者云杉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组成。在时间层面上同种林分形成了不同林龄的林木,在空间层面上由于抚育采伐及补植造成了同一树种或树种间立木树高参差不齐, 并形成以某一林层为主的复层林冠。对采育林进行有针对性的抚育和补植,使得森林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森林空间结构也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优化了林分的树种结构,对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1.2近自然林业经营对象的特征

相比大面积纯林,以遵循自然规律的近自然林就会避免地力衰弱、病虫害频发、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种种弊端。通过自然力量的不断作用,近自然林业的生态系统符合自然规律,能够将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自然林的经营思路去进行合理经营,实现生产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的有机结合。

2.经营目标

2.1 采育林经营的目标

通过采育择伐,能够改变林分结构,使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目的树种的比重明显提高,且逐年上升,林分质量有所提高。

2.2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目标

近自然林业并不是完全将森林不管不顾,使其自然生长,而是通过抚育采伐和有效的补植手段,将林分的植被与天然森林的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林分在自发生产的同时与自然生态系统接近,有效的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且通过人工的采伐、补植使森林应有的物种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发展。“混交—异龄—复层林”就是我们在近自然林业经营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主要经营技术和方法

1.采育林经营

为了保证树种的多样性,对采育林经营时,在阔叶林中应优先选择针叶林,反之亦是。采伐的目标树要属于主林层或次林层。进行抚育采伐时,要尽量伐除影响目标树中生长的林木,生长不好的树木也应及时伐除,保证林木间的间隙适宜,采伐后其他林木正常生长。采伐方式:天然林采取择伐、透光伐或生长伐方式;人工林采取间伐方式,按照所属林型经营密度要求进行。一般采伐强度要小于30%。集采作业,一般应在冬天进行,可以降低作业成本。对伐区进行清理时,要保证伐区的所有剩余物全部落地。补植更新时,要根据天然更新状况结合人工有效的人工补植,使森林更新达到合理。对补植后的苗木进行有效的管护,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做到森林更新的持续性。

2.近自然林经营

近自然林业的经营基础就是完全掌握林地原有植被的分布情况和天然更新的自然规律。不能进行整地和改良土壤等不利于自然规律的作业,避免破坏性的经营方式,从而保证原有林地的生产力和种群的丰富程度。在进行造林更新时,必须选择与原有树种一致并符合现有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并造就生产能力高、森林结构丰富的针阔混交林。对单一纯林要转变为空间层次明显、林龄多样的复合林分。再进行抚育管理时,要对单株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和择伐利用。具体的采伐原则与复层异龄经营相一致。

三、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策略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森林分布范围广阔,地域之间生态差异大,而且森林经历了不同于别国的破坏和经营历史,所以中国的森林要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经营体系,该体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的目标,但可持续林业是全面的林业,不仅仅是木材生产,森林经营技术方法必须体现森林的全面的功能价值,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森林培育的根深蒂固的木材第一思想,可持续经营要全面体现森林的多效能和可持续发展,要包括土壤和环境等诸多因子,还要涵盖多重空间和时间尺度。

2.该体系要体现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的特征,针对不同林种选择合适的经营方案和经营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经营目的的林分,采取的可持续经营标准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用材林、商品林生态系统经营目的是提供高产、优质的林产品,实现可持续性经营及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提高森林的长期生产力;生态防护林、公益林经营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森林的环境功能,其可持续性经营及生态系统的标准是应该保证生态系统稳定地维持生态环境功能的发挥。

3.中国幅员辽阔,森林类型和生境条件多种多样,且随地区和森林类型变化,问题非常复杂。森林经营策略和标准宜与区域生态特征相适应,切不可千篇一律,在林业上,放之四海皆为准的定律是不存在的。采育林经营模式适合长白山地区,但不一定适合其他省份、其他地区,因地制宜是森林实现可持续经营必须依据的最重要原则。

4.伴随于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建立一套全面体现我国可持续思想的森林监测和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林木生长和病虫害监测指标,更要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物理化学环境因子。

第一作者简介:李奇,男,汉族,(1989.5—),工作单位是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资源调查规划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