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05-30林观德
林观德
[摘 要]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在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我国目前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诞生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不同地区之间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目前有必要建立对山区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认知,因地制宜地制定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便行之有效地推动我国山区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 山区 农业产业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
农业产业化最早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发展思路体现了现代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在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化经营、节约交易成本、深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概论
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本质
农业产业化概念诞生于我国,而国外学者多采用"农业一体化”、“农业综合经营”等概念,虽有差异,但在本质和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高德伯格教授认为,农业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种子、肥料及机械等生产资料供应,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商的由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有序链条。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化、专业化利用,是根据地区优势、经营组织效率优势和行业比较优势而对农业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因此,地区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和水平可以通过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程度、行业分布状况和分行业产业化程度体现出来。国内外学者出于观察问题的侧重点和视角、论述问题的侧重点以及概括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各执己见。内涵界定是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为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推广农业产业化。
2. 农业产业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最先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与之有关的理论研究也开展较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农业产业化为主題的文献开始在国外大量涌现,由于发达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成熟度、产业关联度、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同时,较为丰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视角,因此,国外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较为全面,且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先进。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发展的,其实践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产供销、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农村综合经济发展制度的建立。国内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适用性讨论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山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1.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重视不够、规划不合理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与外面世界沟通得较少,变得封闭守旧,自给自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他们很难冲破传统的农业模式。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产业化的本质和内涵。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外延有模糊认识,忽视了它在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抓主导产业的思想不够清晰,行动比较迟缓,培植力度不大,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 基础建设落后,规模效益甚微
山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规模小而分散,土层浅薄,耕地质量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在贵州赫章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程度在这几年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相较于全省其他地区仍仍然存在严重不足,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山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设施还很落后,需要长期发展,全县有效耕地的灌溉面积少之又少,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力度还有待提高。
3.农产品品牌发展有待提高
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较为丰富,是黔西北很有经济开发前景的一块宝地,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其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部分农产品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并因此导致优质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较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的不利局面。目前,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河南、山东等品牌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仅河南省就拥有19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而相比之下,贵州山区品牌较少,从品牌的建设水平上看,山区的品牌实力也有待突破。
三、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包括基层农业推广站,增强各级干部和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自觉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在目前家庭经营的条件下,农业产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益和规模效益;可以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密切城乡和工农关系,既可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又可激活第二产业,牵动第三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要搞好产业化相关知识培训,发挥山区农业推广站积极作用,引导常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自觉性;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特别是在基地村组要将科技推广网点真正健全起来;要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积极吸纳国内外新科技成果,并运用到产业化建设中来。
3.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科学布局产业结构
在原有基地基础上,依据产业链关联性建立全新的联合型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的基地体系,做起产业链,提高生产规模,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的产前保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互结合,合理科学地发挥山区特色产业优势,并逐渐推出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拥有市场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加强区域性的产业板块和生产基地,科学地布局产业结构使山区农业发展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四、结语
总之,政府需要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户和企业,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和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丽. 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之友. 2010(02).
[2]魏联辉,黄孟欣. 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做法[J]. 南方农村. 2002(05).
[3]李广舜. 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及对策[J]. 实事求是. 2010(01)
[4]张凤芹,章艳华.苏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