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保健对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14-05-30常友情
常友情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期保健对产后并发症的降低作用,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16例孕产妇展开研究,按照孕期保健情况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孕产妇进行定期的孕产保健,对照组不定期或从未行孕产期保健,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总并发症率为6.90%较对照组的20.67%低,两组患者的产后总并发症率比较x2=4.6000(p=0.0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产期保健增加了孕产妇对妊娠知识的掌握,对产后并发症起到了预防并降低的作用,保证了孕妇分娩的安全性。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产后并发症;孕产妇【中图分类号】R7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248-01
孕产期保健对孕产妇的成功分娩的信心、自我监护能力以及保健意识均有提升效果,同时还可降低产后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发生的几率,在提高孕产妇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促进优生优育的实施[1]。但目前临床的孕产期保健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形式单一、内容局限、人文意识薄弱及制度不健全等。为此我院展开了对116例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的调查研究,现进行如下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16例孕产妇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孕期保健情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孕产妇;年龄在20~42岁,平均(28.3±3.7)岁;孕产次在1次~4次,平均(2.3±0.6)次;初产妇66例,经产妇50例;11例多胎妊娠,105例单胎妊娠。排除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2]。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产次等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孕产期保健方法:对照组孕产妇不定期进行孕产期保健或未行孕产期保健;观察组定期到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内容如下:①从确诊为妊娠开始,定期进行孕产期保健,检查频率为:孕期20W以前1次;孕期20~28W,1次/月;孕期28~36W,1次/15d;孕期36W以后,1次/W。对孕妇的体重、身高、血压、血尿常规等进行监测,合理补充维生素、叶酸等物质。②孕早期的保健,进行孕龄的确定,通过B超检查来观察胎儿的发育状况,护士应详细询问孕妇的病史、孕龄、药物过敏史、是否发生妊娠合并症等情况,创建孕期保健卡。对孕妇进行各项保健检查指标重要性的宣教,引起孕产妇对其的重视,并注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含量适中的食物,增强抵抗力,避免生病。禁止服用有致畸可能性的药物、接触放射性物质、性生活。③孕中期保健,对孕产妇进行出现胎动时间(孕期在18~20W)的宣教,必要时可行产前诊断和筛查,描绘妊娠图像。对浮肿、妊高症、蛋白尿等的发生。进一步加强营养,进行适量适度的的运动;预防并纠正贫血。④孕晚期保健,监督家属及孕产妇进行胎动、胎心的监测,测量腹围、宫高,进而对胎儿的体重进行评估,继续完善妊娠图的绘制。注意增强营养,测量盆骨的直径,预估分娩的方式,提倡自然分娩和住院分娩。并进行新生婴儿的护理及哺育的培训,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几率,保证新生儿营养的充足。⑤对孕产妇进行分娩期的宣教,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产妇分娩的信心。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1例,早产2例,胎膜早破1例,总并发症率为6.90%;对照组患者发生产后出血3例,早產6例,胎膜早破2例,总并发症率20.67为%。具体分析见表1。
表1两组孕产妇产后并发症的比较(n;%)
n 产后出血 早产 胎膜早破 总并发症观察组 58 1(1.72)2(3.45) 1(1.72) 4(6.90)对照组 58 4(6.90) 6(10.34) 2(3.45) 12(20.67)x2 - 1.3410 2.1296 0.3392 4.6000p值 - 0.2469 0.1445 0.5603 0.0320注:两组患者在产后总并发症的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妊娠和分娩均属于女性生理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孕产妇在围产期的时候由于特殊的生理状况,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心理情绪起伏大,不良的心理情绪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使产程延长,极易导致胎儿窒息,也可引发产后出血、感染等产后并发症。孕产期保健是母婴安全的有效保障,一般孕妇的妊娠期约在9W,这段期间对孕产妇的护理时非常关键的,除了进行定期的产检外,还应该对其生活、饮食、工作等方面进行安排,有效保证了母体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目前,中国对孕产期的保健评估指标是以《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2011版为基础制定的[3]。但是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开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经济、习惯、孕妇接受教育的程度等;据相关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文化程度高的孕产妇进行产前保健的情况良好,能够定期按时进行产检,其中剖宫产、未行孕产期保健、非母乳喂养、瘢痕子宫等均是导致产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应根据孕产妇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4]。
由本文的研究数据可得出,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并且单项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对照组人数少,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孕产期保健对孕产妇对妊娠知识的掌握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巧珍.孕产期保健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58-3460.
[2]宋波,李丽娟,周钰等.北京海淀区城乡孕产期保健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44-647.
[3]李雪,罗磊,辜定纤等.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32(5):748-750.
[4]黄艳,杨魁红.增强产科健康教育重要性,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