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肾上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与CT表现

2014-05-30王亚平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字形皮质腺瘤

王亚平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肾上腺腺瘤的诊断方式以及CT情况。 方法: 2008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5例肾上腺腺瘤患者接受CT检查,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临床表现,对CT表现进行分析。 结论: 肾上腺瘤的特征性还是存在的,通过对其特征性以及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和CT结果综合的考虑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肾上腺腺瘤;CT扫描;影像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223-01

肾上腺腺瘤临床中属于良性肿瘤,是在肾上腺皮质上生长的,其具有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功能性发生率没有非功能性的高,而且症状表现都比较明显,容易诊断出来,非功能性的一般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多是在进行影像检查的时候会发现[1]。2008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5例患者进行了诊断,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现有如下报道。

1病例与方法

1.1病例:2008年至2012年我院一共接收了15例确诊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他们中有7例是女性,8例男性患者,最小患者26岁,最大患者65岁,在临床中多是因为高血压、低血钾接收检查,诊断为皮质醇增多症,也有一些是因为不明因素引起了肥胖导致的,在进行诊断的时候,进行CT检查。

1.2方法:全部的患者都采取了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

2结果

15例患者都是单侧病变,右侧病变患者5例,其余10例是左侧病变,病灶最小是9×12毫米,最大是133×110毫米。CT结果显示,患者的肾上腺有椭圆及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没有出现钙化的现象,经过增强扫描,有3例患者出现了边缘薄层环状强化,1例肿瘤中央坏死囊变。 以3个病例举例 病例一:患者,女,因头昏、乏力,四肢麻木1年余,休息后稍微缓解,夜尿增多和双下肢浮肿就诊。检查:血压21.3/13.3kp,心率80次/分,率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侧膝腱反射与跟腱反射消失。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查立位与卧位血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激发试验均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查24小时尿VMA和17-羟类固醇;17-醇类固醇均正常,排出了嗜鉻细胞瘤及糖皮质激素增多疾患。CT平均显示患者右侧肾上腺区类椭圆形低密度影,均16mm×23mm大小,位于内外支连结区,平扫时病灶密度均匀且偏低,CT值为8Hu,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患者行右侧肾上腺病灶摘除手术。病理镜下所见:肿瘤细胞的组成是由类脂质泡沫透亮细胞组成,其大小没有太大差异性,以团块或者条索的形式排列,可以看见毛细血管,以及致密的细胞。病理诊断: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瘤。

病例二:男,41岁,在接受检查之前的1年,其因为左侧腰部持续疼痛,且没有任何的诱因,而在一年后疼痛加剧,患者进入医院进行建材,经CT检查后,可见其左上腹部有包块,平扫能够看见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为133×110mm,内密度不均,CT值:35Hu左右,CT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有完整包膜,与左侧肾上极前部分皮髓质分界不清,紧密相连,其内见不规则形条状强化血管影。胰腺及脾静脉受压前移,脾脏受压。CT诊断:左肾上腺占位。手术所见:左上腹见110×100大小肿块,边界清楚,同脾脏、胰腺、左肾及胃相粘连,尤其与脾脏粘连致密,有较完整包膜。病理诊断: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3讨论

3.1肾上腺解剖:[2]肾上腺在人体腹腔腹膜后方,于肾脏上方,被肾筋包裹,被脂肪纤维所隔开。

3.2正常肾上腺CT表现:①部位:绝大多数肾上腺位置比较固定,在双肾内上方,胸椎12椎体的上下层面上。②形态:肾上腺为外侧肢、内侧肢及由两者相交构成的体部。其基本形态可呈三角形、倒"V"字形,或"人"字形,线条形,少数呈"Y"字形、逗号形。一般右侧肾上腺呈倒"V"字形,或"人"字形。③大小:肾上腺肢、体的长度为1-4cm,厚度为0.5-0.7cm,体部较厚,但仍小于1.0cm。④密度:肾上腺平扫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与肾实质密度相等,增强后动脉期多数明显强化,随后密度下降,但其密度仍均匀一致。

3.3鉴别诊断

3.3.1肾上腺皮质腺瘤与皮质增生的鉴别:[3]临床中肾上腺肢体增粗以及出现外源部位隆起的情况时肾上腺皮质增生的主要特征,少量的患者其存在结节皮质增生以及小腺瘤,这样就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不容易诊断出来。腺瘤一般都是单个存在,结节状皮质增生则相反,多是多个,这也是进行区分的一个方法。一般结节的大小是0.3到0.5厘米的范围内,最大可以至1.5厘米,密度较低,没有腺瘤结节大,会引起肾上腺的增生,CT增强检查,患者的结节是轻度强化,部分中度强化。

3.3.2肾上腺皮质腺瘤与腺瘤的鉴别:临床中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存在很大的肿块,一般都超过了5厘米,而C平扫是中等密度,增强扫描可以见不均匀环状强化,出血和坏死无强化,如果有转移的情况,一般都是淋巴结、肺、肝等病变。在进行区分嗜铬细胞瘤的时候,可以根据CT表现来进行区分,而且临床中的嗜铬细胞瘤有90%都是在肾上腺髓质上产生的,也是比较常见的肿瘤,其CT显示为圆形软肿块,一般是在3至5厘米,低密度。如果肿瘤比较大,还会有出血和坏死等等恶化症状。增强扫描可以让实性部分比较明显,若是坏死则不强化。 临床中研究分析肾上腺腺瘤的特征以及对CT检查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其诊断要点,对于临床诊断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快速的为患者进行诊断,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延误,让病情恶化,因此临床中对肾上腺腺瘤进行研究也是必须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主编:柳澄,王兴武,2006.8.

[2]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主编:曹丹庆.蔡祖龙,2005.5.

[3]吴阶平,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455-466.

猜你喜欢

字形皮质腺瘤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笔变个字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