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急救与护理措施探讨
2014-05-30张民
张民
摘要:目的: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急救与护理措施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科学的常规救治与护理,而护理组的34例患者采取紧急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救治与护理。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取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以后,发现这些患者中出现呼吸道障碍或者是气管堵塞是导致患者最快死亡的一种原因,其次是严重初学、颅内血肿等创伤影响,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9.14%,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开展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和护理能够为患者治疗成功提供宝贵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发生率,同时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严重多发创伤;急救与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91-01
严重多发创伤的主要临床特点就是病情严重,变化非常快,一旦出现耽搁就可能使得患者丧失生命[1]。下面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科学的常规救治与护理,而护理组的34例患者采取紧急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救治与护理。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10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6.65±3.77)岁。对照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10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7.34±4.22)岁。两组患者主要是因为车祸、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暴力打击伤害等造成[2]。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科学的常规救治与护理,而护理组的34例患者采取紧急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救治与护理。下面我简单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开展的急救与护理方式进行介绍。
1.2.1程序化急救护理: 对于多发创伤患者开展急救护理时,需要首先对患者的生命特征表现、患者的意识等进行初步判断,开展程序化的急救护理,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密切的观测和诊断,在整个急救护理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紧急的救治、再诊断,最后提出有效的救治方案,通过程序化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率,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2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3] 这些患者中出现呼吸道障碍或者是气管堵塞是导致患者最快死亡的一种原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快速地对患者的呼吸道情况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一些堵塞物造成患者呼吸道不顺畅,及时地给氧,根据患者的不同受伤状况进行不同氧流量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顺畅, 避免引起患者的通氣功能受阻。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的导管深度进行不定时地记录,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部分患者处于神智尚清醒状态,那么就需要尽快地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尽可能地使得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同时需要定期地听诊,全天候的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是否呼吸出现异常,有干湿啰音存在等,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
1.2.3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多发创伤患者,病情严重,且身体多处创伤,那么就需要对患者的进行血容量补充,需要及时准确的建立静脉通道,最好是留置大号套管针,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静脉切开,这样可以防止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
1.2.4心理护理: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都是比较紧张和焦虑的,那么这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会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也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临床中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尽量地稳定患者的情绪,接诊人员需要态度温和,耐心主动地去关心患者,配合医生开展有效的治疗过程,解除患者的病痛,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确保患者家属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急救与护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1.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治愈表现为患者的身体恢复正常,同时治疗后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是后遗症等;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身体有所恢复;患者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身体或者意识没有恢复正常,出现死亡。
1.4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护理组的34例患者中,治愈20人,有效12人,无效2人,总有效人数达到32人,有效率高达94.12%,对照组的34例患者中,其中治愈15人,有效12人,无效7人,总有效人数达到了27人,总有效率高达79.14%,通过采取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以后,发现这些患者中出现呼吸道障碍或者是气管堵塞是导致患者最快死亡的一种原因,其次是严重初学、颅内血肿等创伤影响,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1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79.14%,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比(n%)
类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护理组 34 20(58.82) 12(35.30) 2(5.88) 32(94.12)对照组 34 15(44.12) 12(35.30) 7(20.59) 27(79.41)P <0.05 >0.05 <0.05v <0.053讨论
严重多发创伤的主要临床特点就是病情严重,变化非常快,一旦出现耽搁就可能使得患者丧失生命,这也是创伤外科领域最严重的一类损伤,患者受伤部位多,且创伤后容易出现大量出血,患者中出现呼吸道障碍或者是气管堵塞是导致患者最快死亡的一种原因,其次是严重初学、颅内血肿等创伤影响,因此临床治疗难度高,患者的死亡率也较高。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科学的常规救治与护理,而护理组的34例患者采取紧急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救治与护理。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证明对于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开展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和护理能够为患者治疗成功提供宝贵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发生率,同时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隆萍.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338-339.
[2]陈永玲.严重多发创伤的急救与护理 [J].当代护士,2012(03):92-93.
[3]卢枇.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