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2014-05-30李小艳
李小艳
摘要:目的:对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骨伤科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結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方位护理是一种先进的优质护理模式,是护理改革的深化,有利于促进创伤骨科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进一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创伤骨科;应用评价【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87-02
全方位的护理是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也具有多方面优势,研究显示,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对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对预防各种并发症和身体功能障碍、防止不良心理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对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24.6)岁,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所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康教育:主动耐心地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创伤性骨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伤性骨科的常见症状、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治疗原则,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创伤性骨科的认知程度。②生活护理:创伤性骨科患者需长时间卧床静养,医护人员指导和帮助其日常起居生活,并做好皮肤、口腔以及会阴部等重点部位的护理,对有便秘的患者应积极帮助排便,防止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③饮食护理:控制患者少食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食高热量、高蛋白、膳食纤维素等少油腻和易消化的食物。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有规律的生活习惯。④康复训练:尽早协助患者科学、合理地进行适量的康复运动,早期指导患者进行缓慢的伸腿、翻身等运动,以刺激患者的身体功能。治疗后期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床下训练。使患者逐步康复。⑤心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同时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鼓励,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指导患者保持稳定和乐观的心态,以消除患者和家属心理情绪上的不安和对未来生活的惶恐。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定。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精神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对治疗的态度及疼痛不适,每项总分为10分,前3项分值越高,表示状态越好,疼痛不适分值越低,表示状态越好。所有表格均由巡回护士填写。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 )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 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2。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 ,分)组别 例数 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前 44 48.16±9.25 48.21±9.16护理后 44 43.81±9.26 35.90±8.24P - <0.01 <0.01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 ,分)
组别 例数 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前 44 45.81±10.26 46.76±9.22护理后 44 43.21±10.51 35.35±8.62P - <0.01 <0.012.2两组患者身体、精神状态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精神状态、疾病认知和对治疗态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不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后身体、精神状态比较 ( ,分)组别 例数 精神状态 痛疼不适 对疾病的认知 对治疗的态度对照组 44 7.6±2.0 6.5±1.6 5.6±2.2 8.3±1.9观察组 44 9.1±0.9 3.5±2.3 8.8±0.9 9.4±1.7P - <0.01 <0.01 <0.01 <0.01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各类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创伤后的患者心理上也同样遭受创伤,包括对生活态度的悲观转变,亲属家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的出现,以及某些患者身体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甚至残疾都给患者日后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生存质量不如从前等,且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全方位护理模式下能够综合考虑护理的对象的各方面身体和心理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多角度、全方位护理。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通过健康教育,对骨损伤的机制与治疗、恢复过程有全面的认识;通过饮食护理加强营养,促进恢复;再给予科学的康复锻炼指导,各方面的护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患者入院后心理得到安抚,生活饮食有人照料关心,疾病知识水平逐步提高,从而自觉按照康复流程配合功能锻炼。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这表明全方位护理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纠正,患者心理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