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4-05-30叶蓉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动脉血阻塞性康复

叶蓉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间住院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 、SaO2和PaCO2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MEF、FEV1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血气;呼吸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7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的特征。其发病原因是,肺对空气中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以及体内蛋白质系统出现失衡。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加重,COPD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其具有病程长、疗效差、痛苦大、易复发及并发症多等特点造成治疗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若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适当延缓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符合诊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排除痴呆及合并肝、肾、心、脑和代谢等器质性并发症。其中男85例,女5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61.5岁,平均病程11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咳痰方式、饮食及输液等方面。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患者讲解发病机制、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吸入性长效抗胆碱能、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干预的效果、康复治疗的作用。指导患者进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并选择低糖食物,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1.2.2心理护理: COPD是慢性疾病,易复发,致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应给予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理解。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了人体内在的康复能力和机体免疫力。心理护理要求细心观察患者心理反应,鼓励患者表达并注意倾听患者心理感受,给予正确的引导,并指导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从而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1.2.3饮食护理: COPD患者的饮食要求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高蛋白及适量微量元素。并要求多饮水、忌饮酒。吸烟会增强支气管粘膜组织损伤、痉挛,加重病情,因此绝对忌吸烟。

1.2.4咳嗽及排痰方式:鼓励患者每2小时深呼吸并咳嗽1次。痰液不易咳出的,采用叩击式排痰。方法是五指并拢,掌心微弯成空心掌,迅速且规律的叩患者胸背部,目的是使呼吸道分泌物脱落易排出,叩击时注意观察患者排痰、面色及呼吸情况,不适应即停止。经常变换体位利于痰液排出。

1.2.5呼吸锻炼护理: 主要包括: 缩唇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呼吸体操、运动锻炼等。呼吸锻炼可增强腹肌、膈肌、下腹部肌肉等相关呼吸肌活动能力,降低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少残存气量,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

1.2.6输液护理: COPD并发感染患者须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临床抗生素用法是2次/日或3次/日。若避免反复穿刺,宜采用0V 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减轻痛苦。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的监测,血气指标有: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功能指标:一秒率(FEV1/FVC)、气峰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气变化:经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 、SaO2和PaCO2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经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MEF、FEV1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OPD是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当前,药物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方法,可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疾病进行性进展,同时长期服药给病人及家庭造成巨大心理和经济压力。通过开展康复护理,出发点是从发病机制入手,增强肺呼吸功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COPD患者开展肺康复护理方式有多种,包括健康教育及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咳嗽及排痰方式、呼吸锻炼护理、输液护理。其中,呼吸锻炼护理通过用力呼吸练习,致呼气肌和吸气肌和辅助肌肉自动参与收缩,达到增加及锻炼呼吸肌群耐力,进而增强呼吸功能目的。此外还有一种运动锻炼的方式也是开展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在此病程中,骨骼肌的功能降低、消耗以及心肺功能降低是造成患者运动耐力、活动能力日渐降低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生活质量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康复护理的一个部分,比如说扫地、种花等较轻的家务是可以参与的。

总之,COPD病程长,进行康复护理是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任务艰巨,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呼吸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关丽婵,陈美珠,赵娟娟,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肺康复护理研究 [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333-334.

[2]孙芳艳,钱培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55-757.

[3]金莉,刘志刚.慢阻肺稳定期护理的圣介呼吸问卷评价及临床观察.

猜你喜欢

动脉血阻塞性康复
勘误声明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