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探索

2014-05-30刘正梅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征象口病医嘱

刘正梅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 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 早期识别重症征象, 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 6例好转出院。结论: 早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 加强监测, 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59-01

手足口病( HFMD)常见柯萨奇A 组16型( 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由于EV71 肠病毒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1]。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9~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HFMD中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患儿31例,其中男23例, 女8例; 年龄8个月至5岁, 其中3岁以下26例, 占83. 87% 。临床表现除手、足、口腔等部位有斑丘疹、疱疹外, 其中持续高热29例, 精神差31例, 频繁惊厥28例, 呕吐4例, 肢体抖动1例, 肌肉震颤1例, 呼吸、心率增快8例, 末梢循环不良10例。

1. 2方法: 在加强隔离、适当休息、合理营养、抗病毒、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 立即给予甘露醇每次0.5~1.0g/kg, 每4~8h1次,20~30min内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总量2g/kg, 分2~5天。甲泼尼龙10~20mg# kg-1 #d-1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 病情稳定后, 尽早减量或停用。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 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若循环系统受累,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多巴胺等。呼吸功能障碍时, 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并降温、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

1.3结果: 31例住院513天,平均约17天,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无护理并发症。

2护理

HFDM患儿的消毒与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同HFMD一般护理 。早期重症征像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2.1高热的观察与护理:高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的症状之一。每2~4 h测体温1次, 体温在37.5~38. 5 ℃ 之间的患儿, 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 5℃时, 增加测体温次数, 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 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 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 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

2.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 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有上述表现的患儿, 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一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20% 甘露醇应用, 另一条静脉通道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应用甘露醇时要在30m in内输入, 嚴密观察局部有无液体渗出, 观察眼窝凹陷程度, 防止脱水过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 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 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 不能再用; 若溶液浑浊或被冷冻后请勿使用; 应单独输注, 不宜与其他药物或液体混合[2]。在应用甲泼尼龙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对频繁惊厥、抽搐的患儿, 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 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 以防舌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 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加重脑水肿

2.3循环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若观察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 血压升高或下降等, 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 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入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 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 四肢发凉时可给予热水袋保暖(水温50℃ 左右) , 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让患儿卧床休息, 尽量保持安静,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2.4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呼吸浅促, 口唇紫绀, 危重患儿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 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而多数患儿不能描述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 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 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喘憋, 肺部听诊有无湿罗音, 咳痰时观察痰液的色质等[3] 。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 肺部听诊有湿罗音, 应立即通知医生, 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 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 反应明显者, 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静脉注射时间。若患儿呼吸频率与节律明显变化或呼吸衰竭; 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多的肺部罗音; 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使用呼吸机。

3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展快, 如果对早期出现的症状观察不仔细, 不能给予及时地处理, 短期内能迅速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 增加患儿病死率。因此,如何从普通病例中发现重症病例早期征象, 及时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对手足口病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患儿, 认真做好监测和护理, 控制患儿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是治疗的关键。应用甘露醇要早期、快速、大剂量的给予, 尽快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使患儿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为度。李秀勇等[4] 认为重症手足口病从发病到病重时间为(3.04± 1.39)天,下列情况可作为HFMD 重症病例的早期征象: (1)年龄<3岁;(2)持续高热不退; ( 3)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5)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8)高血压; (9)胸片示肺内病变动态变化较快者。因此, 在手足口病早期特别是在发病后2~5天, 要重点观察以上内容, 以便及时发现重症病例早期征象, 寻找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 给予积极处理, 以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黄瀛. 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35):8634- 8635.

[2]尹冬梅, 温冬娣, 张秀梅.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55.

[3]杨仙姬, 陈敬国.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J].医疗保健器具, 2008(6):21-22.

[4]刘利梅,李晓红,吕勇.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18例的临床观察与救治[J].

猜你喜欢

征象口病医嘱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护肤有误区 遵循医嘱防陷阱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医嘱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