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做法与思考
2014-05-30李洁
[摘 要]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系统,形成标准化农检中心,乡镇(市场)有监督、检测员,蔬菜基地有速测员的三级监督检测网络,遵循 “五有、五统一”的要求, 实行例行周检制和定量月检制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全区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使之健康发展。
[关键词] 通州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督检测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26-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不只限于数量,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链,涉及面广,中间环节多,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区农委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作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稳步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入手,谈谈我们的做法以及思考。
一、我们的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2002年,根据省市各级部门的要求,通州区农委组织筹建了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于同年9月开始运作,自实验室开展检测以来,已先后四次进行了实验室计量认证,并获得农业部ATCL认证和计量认证CMA资格,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成立了“肉菜粮食放心工程”协调小组和建立了“区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投入,先后投入20多万元改扩建了区第一集贸市场速测室。投入40万元专款改扩建区综合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自2008年以来每年投入将近20万元用于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检工作。保障了检测的正常开展。
2.加大监管抽检力度,完善追溯应急机制。目前我区已建成了以区检测中心为龙头,镇检测站为骨干,重点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三级检测体系,实现了全区检测网络全覆盖。实行的例行检测“周检制”、监督抽检“月检制”,每年检测样品数达到20000个,其中区里定性检测样品5000个以上,定量检测500个以上。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季节性风险监测及专项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基地或企业进行溯源并限期整改,对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进行处理,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建立高效的检测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012年,乡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所,并配备了检测人员,从事生产过程、基地产品抽检、采样及有关技术推广。近两年来,我区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每年都将开展1次检测技能大比武,还选派相关检测人员参加省市相关比武,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跟学习方式,与设备厂家和上级业务部门接对,通过强化区跟乡镇检测人员的培训,全区检测技能获得大提升,在做好区跟乡镇检测人员的基础上在全区20个重点蔬菜产地准出基地所在村配备1名村干部或聘用干部任基地检测员,与工商部门一起组织30个集贸市场共安排了60名市场检测员,在检测水平与检测人员不断充实完备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定期送样检测、数据上报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样品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按照“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建设乡镇检测室,五有是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试剂,五统一是统一持证上岗、统一专人检测、统一记录台帐、统一检测试剂,统一扎品管理的“五有、五统一”原则,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4.加大区域内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强化监测工作。为切实保障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区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继续加大了区域内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严格执行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周检制”与区内监督抽检“月检制”,并在扩大检测范围与检测批次上求突破,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地市场超市全覆盖。
5.严格设立监测点,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使检测数据具有可比性、连续性、代表性,我们还建立相对固定的监测点,并根据季节的不同,农药用量的不同,农药种类的不同来确定检测样品数量,一般夏季的样品量高于冬天,并且采样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为直观表现全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效地对全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将产品分为六大类:叶菜类、甘蓝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根菜类,采样地點也分三大类,生产基地、集贸市场和超市。通过近几年的蔬菜药残检测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区蔬菜的第一手资料,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依据和指导性建议。从不同年份,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合格率来看,年均合格率逐年上升,五月到九月的合格率高于其他月份,超市合格率高于生产基地和集贸市场,根菜类、瓜类和茄果类合格率高于豆类、甘蓝类,叶菜类最低。
二、思考和建议
基于检测数据以及我们的做好,笔者认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要进一步好转,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在媒体舆论上做好宣传,倡导农产品放心消费。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兽药管理等法律法规,科学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速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旦确定农产品“三品”基地后,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根据农产品区域特色,制定生产标准,对基层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让其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组织生产。
3.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前移。进行乡村环境综合治理,防治工业“三废”污染农田,水源,控制农业自身污染。重点做好监管、检测的“关口”前移,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面源污染。一是强化监管,加强检测。将增加抽检频次,扩大检测范围。各镇实现例行检测周检的常态化。二是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将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是落实产地准出、农田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四是开展一系列联合检查行动。
4.对农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的监管力度,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强有力的监控,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就地销毁,防止流转。
5.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引导。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涉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组织引导,建立完善协调管理机制,全面负责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加大对源头管理的资金投入。
作者简介:李洁(1978—),女,江苏南通人,工程师,长期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