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2014-05-30付和芬
付和芬
摘要:目的: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进行探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共收治64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干预性护理,干预性护理内容包括:常规性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45.7%、并发症发生率为24.5%、患者对常规性护理的满意度为53.5%;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76.8%、并发症发生率为9.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8%。结论: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关键词: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临床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53-01
对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医学上常用中西医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肝炎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肝脏运行负担,加速肝细胞的修复,在治疗患者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妊娠情况,减少母婴之间的传染几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患者年龄为21岁-35岁,平均年龄为26.5岁,64例患者中甲型肝炎20例、乙型肝炎44例,学历:小学学历30例、中学学历3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2例。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患者的年龄为21岁-35岁,平均年龄为27.1岁,甲型10例、乙型22例,学历为:小学14例、中学17例、本科及以上1例;实验组32例患者的年龄为22岁-35岁,平均年龄为25.2岁,甲型10例、乙型22例,学历:小学16例、中学15例、本科及以上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学历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干预性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
1.2护理措施:在入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性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学历、有无遗传病和过敏史,随后对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进行检查,入院后对患者的周围血象、肝功能、凝血酶原、血清、DNA多聚酶的检测等,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1.2.1常规性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实行常规性护理,教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对产后的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问题,避免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引发产后大出血,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尿量、流血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新生儿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查,记录母婴的身体状况[2]。
1.2.2干预性护理
1.2.2.1心理干预护理: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而进行传播,对于妊娠期的妇女,病毒性肝炎可由母亲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的流产或早产,在顺利产下婴儿后,婴儿患病的几率较高,肝炎病毒通过母乳也可在母婴之间传播,这些危险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悲观紧张的心理,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积极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3]。通过医护人员热情亲和的护理来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心理,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患者制定健康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使其积极的面对生活和亲人。
1.2.2.2健康教育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病毒性肝炎的了解程度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对自身进行护理,不能有效的阻断肝炎病毒的传播,因此对患者进行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知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应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病毒性肝炎对母体和胎儿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妊娠早期染上病毒性肝炎会加大胎儿流产、死亡和畸形的概率,在妊娠晚期会导致胎儿出现早产,使得胎儿染上病毒性肝炎,因此对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的妊娠时间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4],在妊娠早期应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积极治疗,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再对患者实行人工流产,确保患者的安全,在妊娠晚期,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治疗后病情好转则采取生产措施,若病情无改善则应终止妊娠,在健康教育中,详细的向患者讲解妊娠期间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结果
对照组32例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45.7%、并发症发生率为24.5%、终止妊娠13例、患者对常规性护理的满意度为53.5%;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76.8%、并发症发生率为9.7%、终止妊娠17例、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8%。
3讨论
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前期会引发关节疼痛和皮疹,病情加重则会致使黄疸加深,严重影响凝血机制,在病毒性肝炎晚期则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原可分為: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及戊型(HEV)五种肝炎病毒[5],在医学上常见的肝炎类型为甲型病毒肝炎和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在妊娠时染上病毒性肝炎,容易将疾病传染给胎儿,在妊娠晚期,患者引发重症性肝炎的可能性增加,该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妊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本次研究可看出,对患者实行干预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肝炎病毒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几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03.
[3]魏碧蓉,简雅娟.高级助产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86-188.
[4]王淑玉.妇产科临床医嘱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8.
[5]张松梅.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801-802.
[6]杨慧霞.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