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2014-05-30陈秀华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耐受力患肢高龄

陈秀华

摘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以解决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 本文通过总结17例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提出:术前必须做好心理护理,认真的评估分析病情;术后护理侧重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特别提出术后康复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49-01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关节病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但高龄患者常因体质较弱及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给手术带来诸多困难。我科2012~2013年共收治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17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除1例因并发病较多死亡外,其余都获成功,我们对该手术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7例,年龄71~80岁,平均年龄74岁。其中男6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12例,骨股头坏死5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存病,(糖尿病6例,各种严忠心脏病5例,高血压3例,肺气肿2例,单纯高龄患者1例)。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多伴有严重并存病,且患病时间长,行动不变,很想通过手术恢复肢体功能,解除痛苦,但常因丧偶、生活拮据、或与子女交流不够等,常出现心情烦躁、担心无人照顾等。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注重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理解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原理及安全性,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愉快接受手术[1]。

2.1.2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手术创伤可使并存病情加重,因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家属积极沟通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以便对手术的耐受力作出正确评估。

2.1.3合并症的护理:高龄患者因合并各种并发症。术前应针对并存病做各种相应的特殊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如对有肝功能异常患者给予保肝治疗,Jamesw等报道[2]肝功能异常有较大的手术风险。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的重点是异常症状的早期发现。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速度及补充液量,防止出现心衰和急性肺水肿。术后患者常因疼痛、精神紧张、感染等因素,易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应及时给以镇静、止痛、抗感染的治疗。

2.2.2体位与制动:术后平卧,患肢外展20-300保持中立位,当天减少翻动,应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術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近患肢而过度内收,翻身时宜采取平卧或患侧卧位。

2.2.3疼痛的观察和护理:老年人对疼痛耐受力较差,术后24h内,患者疼痛激烈,应及时采用药物止痛,防止因疼痛引起并存病加重,如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胸闷、气促等。术后3d仍疼痛较剧者,应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2.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感染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3]之一,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加强手术前后各个环节的护理。注意手术切口局部及体温变化。如出现褥疮、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应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48.7%,特别是高龄、肥胖、心功能不全、长期制动等,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2)切口感染的观察护理。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d体温超过38.50c应及时报告医生。另外,假肢出现排斥反应也可造成感染,可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3)脱位的观察护理。脱位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故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疼痛,触摸手术部位有无异物脱出,若有脱位及时报告医生,给于手法或手术切开复位,指导患者翻身、取物、下床应遵循避免内收屈髋的原则。

2.2.6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患者对于人工假体,无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护理过程中,应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我们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做全身活动。一般术后第1d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暂不活动髋关节,可做踝关节的屈伸和转运活动,每隔1h一次,每次持续3s。术后第2~3d可做收缩股四头肌、臀肌等。指导患者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2]。术后第4~7d引流管已拔除,可用下肢关节康复机(CPM)促进功能锻炼。初始48h内做0~400运动,以后逐渐增加,每次活动1~2h,每天1~2次。术后8~14d,可进一步增加坐位和站立位的练习,指导患者扶助行器站立、坐下,做站立后抬腿、后伸和外展练习,每次2~3遍,每天3~4次。注意抬腿时膝关节不要超过腰部,坐位时椅子要高,屈髋不能超过900 ,患者可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但要避免膝关节左右摆动。术后10~14d如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可拆线扶双拐出院,出院时向患者交待复诊、摄片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成熟的现代化高科技术。最新权威机构的统计表明,人工关节正常使用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已占95%[3]。通过本组17例手术患者的观察护理,认为高龄患者的手术开展,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心理、生理承受力。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个方面,而护理则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关心与战胜疾病的继续,对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和各项治疗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术后指导及协助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则是手术过程的延续。因此,应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合理、全面的护理,满足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田福.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9.

[2]秦霞、秦瑞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4(3):134.

[3]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

猜你喜欢

耐受力患肢高龄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心理干预对孕妇早孕反应的能力和耐受力影响分析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模拟深埋条件下复合性冲击伤生命耐受力与伤情特点研究——重要脏器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模拟深埋条件下复合性冲击伤生命耐受力与伤情特点研究——生命耐受力和血气分析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动态血气分析对评估胸外科手术患者耐受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