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2014-05-30齐芳
齐芳
摘要:目的: 探讨脑肿瘤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肿瘤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切除,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和肌肉電刺激。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死亡率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进步(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0.0%、2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配合康复训练及肌肉点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73-01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研究发现,颅内肿瘤占位性病变会压迫颅内临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损伤中枢神经,或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探讨肿瘤性脑卒的有效治疗方式,我院收集肿瘤脑卒中患者60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并进行随访观察。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肿瘤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19例;年龄35~82岁,中位年龄51.8岁。其中合并慢性头痛病史13例,偏瘫病史6例。全部患者首诊均为突然发病,骤然剧烈头痛23例,伴呕吐14例,意识障碍12例,偏瘫或加重10例,失语3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基线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原发脑肿瘤类型与部位:神经上皮性肿瘤20例,脑膜瘤13例,神经鞘瘤14例,脑转移瘤10例,脑转移瘤3例。肿瘤位于额颞叶18例,额顶叶14例,颞顶叶13例,枕叶11例,前颅底3例,桥小脑角区1例。
1.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测可见均匀高密度影者42例,混杂密度影15例,高密度影合并周围低密度水肿3例。增强扫描可见环状或不规则强化,中线移位,脑室变形24例。18例接受MRI扫查,其中6例T1WI、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中等信号明显强化,高信号未见强化。其余2例T1WI呈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结节状强化。
1.4治疗方法:(1)对照组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展开手术,首先开颅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切除肿瘤组织,术后常规病理检查。(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治疗。包括肢体体位摆放、坐位平衡训练、床上运动训练、步行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并配合电脑中频理疗机进行肌肉刺激训练,电极置于肌肉起止点,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20min/次,10次/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后死亡率和脑卒中复发率。
1.5统计学处理: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术后1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进步(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x±S)分组 N 入院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30 17.28±9.51 9.83±4.67 6.05±2.34对照组 30 16.50±8.95 13.18±5.88 9.23±2.742.2两组患者死亡、脑卒中再发率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死亡、脑卒中再发率比较(x±S)分组N死亡脑卒中复发例%例%观察组 30 2 6.8 3 10.0对照组 30 3 10.0 7 23.33讨论
脑肿瘤卒中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临床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肿瘤增大过程中,血供增加,但新生肿瘤血管壁脆而薄,动脉瘤扩张后破裂出现,引起卒中;(2)转移瘤富呈多血管性,富含诸多血窦,主要回流静脉受到肿瘤压迫,极易出现出血性梗死;(3)肿瘤组织蔓延,压迫毗邻组组织,导致其变性、坏死;(4)肿瘤压迫临近血管,局部回流受阻,血流淤滞,颅内压增高。一般而言,肿瘤卒中患者年龄轻,无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发病前期有长时间的恶心、呕吐、头痛史,或局部肢体有偏瘫症状。CT扫查可见颅脑内局灶性出血灶,密度不均,出血侧可见肿瘤占位性病变,亦可见明显水肿。本组CT扫查可见均匀高密度影者42例,占70.0%;混杂密度影15例,占25.0%。MRI检查为等短T1信号,等长T2信号。本组接受MRI扫查18例,6例T1WI、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占33.3%。
一直以来,临床上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本着恢复神经功能的原则。采用手术方式去除病灶,减轻颅内水肿,降低颅内压,缩小梗死体积,并促进受阻的血管再通,重新建立侧支循环。综合康复训练可利用感受器的传入性冲动刺激大脑皮层功能的再次发展,帮助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肌肉张力,避免肌肉萎缩。而功能性电刺激为模拟正常的运动过程,给予肌肉一定的刺激,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最大程度实现肌肉组织功能的重建。本资料中,两组患者入院前神经功能评分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的进步,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手术治疗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综合康复治疗可对手术效果进行优化,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益于患者的预后。本组中,观察组卒中复发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但两组的死亡率基本相对,无显著性意义。这可能与样本容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闫芳.脑肿瘤卒中呃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59~260.
[2]姚宏伟.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6例临床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