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分析

2014-05-30钟彬武刘鑫肖雪冰乌兰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弱视虹膜晶状体

钟彬武 刘鑫 肖雪冰 乌兰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30例40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最佳矫正视力>0.5者18眼,>0.3者9眼,<0.3者7眼,8眼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结论:应尽早手术,恢复有用视力,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69-01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可至儿童失明、弱视。如于幼年期以后发病的白内障在处理上及预后上皆与青年期白内障相同,术后视力较好。新生儿中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为0.5%左右。对视力影响不大的,一般不需手术。明显影响视力的全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可选择晶状体切除术或晶状体吸除术并植入IOL。通过临床治疗目的是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个月~8岁。其中绕核性白内障10眼,全白内障10眼,膜性白内障11眼,前极性白内障5眼,后极性白内障4眼。

1.2方法:对于儿童白内障,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视力,减少弱视、斜视的发生。如视力影响不大的,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明显影响视力的,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行晶状体吸除术,术后对无晶状体眼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防治弱视,配戴眼镜矫正屈光。2岁后可行人工晶体植入术。近年来显微手术器械及显微手术技巧不断提高,后发障仍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视力下降,人工晶状体偏位及病人自觉有闪光感等。所以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减少PCD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2结果

经治疗最佳矫正视力>0.5者18眼,>0.3者9眼,<0.3者7眼,8眼不能配合检查视力。

3讨论

小儿白内障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临床上分前极白内障、冠状白内障、点状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全白内障、膜性白内障等。临床上,先天性全白内障发病率仅次于膜性白内障,约占总数的20%。形态以出生后即存在的各层次混浊为特点,晶状体核呈致密白色混浊。随时间推移,晶状体核可被逐渐吸收,最终导致前、后囊膜相贴附,形成所谓膜性白内障[1]。组织学检查发现,中心部变性、坏死和少量残留细胞核。

瞳孔散大用裂隙灯显微检查,一般以其部位和形态进行分类,其类型繁多,本章仅对常见主要类型加以叙述。其他只列出其名称,从其名称也可以略知其型态,诊断井不困难。如: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树枝状白内障、纺锤形白内障、囊膜白内障、星状白内障、缝性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雪片状自内障、枪矛狀白内障、珊瑚状白内障、霜状白内障、前轴胚胎白内障、花形白内障、花冠状白内障、中央粉尘状白内障、中心弥漫性核白内障、全核性白内障、先天性环(盘状)状白内障、先天性膜状白内障、先天性全白内障、线状白内障、蓝色白内障、点状白内障等。

先天性白内障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因晶状体混浊影响了视觉的正常发育,出现眼球震颤情况为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如此时不予以手术,则必然形成弱视影响视觉的正常发育。超过一定期间后再手术治疗,视力亦无法改善。对有0.3~0.4以上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应慎重处理,手术后丧失了调节作用,也可能术后视力得不到改善,若术中出现并发症则其结果更坏,如散瞳后视力在0.5以上,不散瞳低于0.2,为了保持其调节功能,也可考虑做光学虹膜切除术。如为绕核性者可先涂1%阿托品眼膏,维持其一定视力并促其双眼单视的建立。幼儿的晶状体与玻璃体间常无间隙且有粘连。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混浊明显,视力减退,为防止视觉剥夺性弱视的发生,也应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有个镜片矫正的难题,于无晶状体眼配戴高度凸透镜,比正常的眼物像扩大25%。虽可用接触眼镜加以解决部分不等像,但对幼儿配戴甚有困难[2]。随着眼科手术显微镜的使用,人工晶状体植人为最佳手术方法,但3岁以下手术并发症较多,3岁以上手术又恐弱视加重,变成不可逆性视力降低。也应强调指出,对先天性白内障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对幼儿的视觉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可不注意防止,对先天性白内障给以任何药物治疗,或想以用药物或用仪器等治疗加以解决,是不可能的。早期手术指生后三个月。

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儿童术后的炎症反应往往比成人明显。炎症反应可表现为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细胞和色素沉积物,前房内纤维素样渗出,晶状体前后囊和虹膜后粘连等。彻底清除前房内晶状体物质和玻璃体,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使用表面经过肝素处理的人工晶状体,手术者操作轻柔以及术前全身应用抗前列腺素类药物均可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反应可通过静脉滴注和局部频繁点用皮质激粜来控制。对于人工晶状体表面不能吸收的机化膜,可使用YAG激光沿瞳孔缘将其击穿。术后早期散瞳容易发生瞳孔夹持。一旦发生,应用强效散瞳剂拉开瞳孔缘与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粘连,夹持解除后随即仰卧位缩瞳,也可YAG激光打开虹膜粘连。继发性青光眼在在白内障患儿术后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眼压升高可以导致新生儿角膜水肿、眼轴迅速增长和角膜直径的迅速增大,严重的一过性高眼压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当进行性炎症引起瞳孔阻滞和虹膜膨隆时,会引起急性青光眼的发生。通常虹膜周边切除术足以解决。无晶状体眼的青光眼可以用联合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来控制眼压。

参考文献

[1]何守志.晶状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76.

[2]梅军,钟元元.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肝素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4(27):262-263.

猜你喜欢

弱视虹膜晶状体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虹膜识别技术在公安领域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