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案在后鼻孔出血中的效果分析
2014-05-30孙晓艳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临床治疗后鼻孔出血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比较效果,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后鼻孔出血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方案1组和方案2组,每组66例患者。治疗方案1组采用鼻内镜下凝固止血术进行治疗,治疗方案2组采用瑞纳凝胶快速止血材料进行治疗。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方案1组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的高于方案2组,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2.0000,P=0.0005);(2)在VAS评分结果上,方案1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方案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964,P=0.0000);(3)在止血时间上,方案1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方案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12,P=0.0000)。结果:在临床上针对后鼻孔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鼻内镜下单极电凝凝固止血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临床治疗后鼻孔出血的理想可靠选择。
关键词:鼻内镜下凝固止血术;后鼻孔出血;瑞纳凝胶快速止血
作者简介:姓名:孙晓艳(1975-2)女 ,籍贯:黑龙江省集贤县,硕士学位,职称:医师 。【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40-02
既往的临床相关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1-2]:临床关于后鼻孔出血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探究有效临床治疗后鼻孔出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鉴于此,为了研究临床治疗后鼻孔出血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比较效果,从而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来临床治疗后鼻孔出血的相关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后鼻孔出血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性82例,女性50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0.24±9.45)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方案1组和方案2组,每组6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线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方案1:采用鼻内镜下凝固止血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麻醉后,采用鼻内镜进行出血点的探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点后,单极电凝进行出血点的烧灼止血[3];治疗方案2:采用瑞纳凝胶快速止血材料进行止血,进行填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需要继续填塞,根据止血情况进行填充材料的填充[4]。
1.3觀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与止血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采用方案1组的66例患者中,痊愈64例,有效2例,总有效患者66例,总有效率为100.00%;采用方案2组的66例患者中,痊愈49例,有效6例,总有效患者11例,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方案1组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的高于方案2组,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2.0000,P=0.0005)。具体数据比较情况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一览表
分组 N 痊愈
(n,%) 有效
(n,%) 无效
(n,%) 总有效
(n,%)方案1组 66 64,96.97% 2,3.03% 0,0.00% 66,100.00%方案2组 66 49,74.24% 6,9.09% 11,16.67% 55,83.33%x2 - 12.0000P - 0.00052.2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VAS评分与止血时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VAS评分与止血时间比较结果如下:在VAS评分结果上,方案1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方案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964,P=0.0000);在止血时间上,方案1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方案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12,P=0.0000)。具体数据比较情况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
VAS评分与止血时间比较结果一览表分组 N VAS评分结果 止血时间方案1组 66 3.04±0.32 3.52±1.03方案2组 66 4.46±0.33 10.35±1.98t - 25.0964 24.8612P - 0.0000 0.00003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鼻衄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我们通俗的叫法就是鼻出血。从相关的临床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上,我们可以得知鼻出血往往由鼻部的相关疾病所引起,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的鼻出血是由患者的全身疾病所致。从患者的临床资料上分析,多数的鼻出血患者属于单侧发病,而相对较少数的患者属于双侧鼻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出血为主,症状较轻的患者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而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临床针对后鼻孔出血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5-6]。回顾临床关于后鼻孔出血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后,我们总结发现[7-8]: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逐渐成熟,采用鼻内镜相关技术治疗后鼻孔出血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证实。我院针对后鼻孔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单极电凝凝固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采用鼻内镜下单极电凝凝固止血可在最大限度上,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出血部位的血管出血状态,同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临床起效速度更加明显,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效的控制了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的损伤程度,可以有效的满足临床治疗要求。本文的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说法:(1)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方案1组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的高于方案2组,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在VAS评分结果上,方案1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方案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止血时间上,方案1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