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仙镇年画之门神画张贴方式研究

2014-05-30黄珍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朱仙镇钟馗张贴

摘要: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它以饱满的构图、夸张的造型、古朴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门神众多,有将军型门神、武财神型门神、招财型门神、钟馗型门神等。过去的老百姓在过年时常常会在门上张贴年画以祈求家人平安幸福,而不同题材内容的年画有着不同的张贴方式。

关键字:开封民居 朱仙镇木版年画 门神 张贴方式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历了宋、元、明、清、文革以至今天的兴衰演变,形成了构图饱满、造型夸张、颜色古朴、线条刚劲粗犷的独特风格,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独有的特色,被视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并有中国民间艺术与古代印刷术“活化石”之誉。说起“朱仙镇”,因此地多仙佛庙宇,又名“诸仙镇”,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它位于河南开封西南,贾鲁河由此地通过,正是因为有这样便利的水利条件,明清时期此地的商业颇为繁盛,年画也发展起来,并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并称为四大年画产地。

在远古时期,人们缺乏解读自然现象的知识,预知与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每当灾祸降临人间,人们都以为是鬼神在作祟。正是因为对自然现象的无知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人们产生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认为自然现象或神灵的力量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主宰人类的命运。为了预防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人们往往会用一些巫术行为来驱邪纳福,祈求神灵的保护。因而在古代庆贺新年的活动中,出现很多趋吉避凶的行为和形象。像每年过年时张贴年画的习俗就是人们用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巫术行为的一种,而年画中的形象和内容也带有明显的巫术性质。正是因为这样的巫术色彩,使年画会随着画面意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张贴方位。这个“讲究”不能马虎,不能随便,就像画中神灵各有其职,各显其灵一样。

一、开封民居建筑格局

要想清楚地了解朱仙镇门神画的张贴方位,必须要先了解开封民居建筑的格局。北宋时期,城市规划打破了之前坊市分离的限制,经济繁荣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封被看作是历史上首座进入近代型城市的大都市。开封“四合院”是中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早在宋代就已相当普遍,它的布局与我国古代封建礼制以及中国人讲究的“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住宅数处,主要特征都是“坐北朝南、前厅后寝”的四合院样式。从正门看,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院的东南角而不是正中间,这就与中国的风水学有一定的关联,《周易》认为八卦中的巽位为通风之处,像房屋的窗口,可通天地之元气。进入大门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院儿,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影壁墙。影壁墙既有装饰的作用,也能遮挡外人的视线,保护了院中的隐私;并且有了影壁墙,从院外吹来的气流也不能直来直去,迎合中国风水学“气流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影壁墙有辟邪的作用,迎合了古时民间常在影壁墙上贴“馗头”以保佑家宅平安,驱邪镇鬼。“垂花门”是连接内院和外院的一个装饰精美的门,一般坐落在整个院子的中轴线上。“垂花门”以内为内院,以外为外院(用来接待客人),进入“垂花门”可经过抄手游廊进入院内。过去讲究“宾不入中门”,因而此门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垂花门”内一般设有屏门,与影壁墙一同起到阻隔人们视线的作用,此门除非家中有红白喜事,一般不能打开。院中正中间的为正房,居住者一般为地位较高的一家之主或长辈;西侧为西厢房,一般供儿孙居住;东边为东厢房,用作餐厅,也可住人。正房的东西两侧为耳房,后侧为“后罩房”,供女仆居住或作为仓库、厨房等。院内唯一一座坐南朝北的房间叫做“倒座房”,一般给客人或男仆居住。各屋门窗均朝向院子,以保证院内的宁静与安全。古代住宅讲究“尊卑有序”,每个人按照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辈分住到自己应住的房间。每到过年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买各式各样、各种题材的门神画,根据其意义张贴在不同的房门之上。即使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也至少会买“秦叔宝、尉迟恭”贴于大门之上,以保佑家宅平安。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门神画的张贴讲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带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憨厚淳朴、热情豪放的性格以及穷苦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俄国汉学之父阿列克赛耶夫感叹说:“不难发现,中国老百姓的赤贫生活是中国木版年画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中国木版年画以色彩和画面,反映中国穷苦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只有身处中国,你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纯朴的梦想,以及这些纯朴的梦想是如何产生的。”[1]老百姓们带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每年阴历二月二日开始到阴历七月十五,家家都要“请”门神到家,以便于年节时送走旧门神,张贴新门神来迎接新的一年。由于朱仙镇木版年画门神画居多,且它的形象带有巫术性格,使得老百姓对它的张贴方位十分讲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门神众多,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将军型武门神、武财神型门神、武士型门神、钟馗型门神、祈福型文门神、招财型门神、三星门神、童子型门神和送子型门神。这些不同类型题材的年画都根据其自身不同的含义而有各自的张贴方位。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郭泰运老师说:“这年画的张贴是很讲究的啊,不能随便贴,给你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闺女的房门上你就不能贴麒麟送子图,这闺女还没出嫁,怎么能贴送子图呢。”由于中国传统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还会听到有人说:“要贴年画一定要弄明白该往哪贴,贴错了不好。”

(1)将军型武门神:朱仙镇门神画中最常见的形象就是披挂盔甲的唐代大将军秦琼、尉迟恭。相传在唐代,唐太宗就寝时常被噩梦环绕,当年北征的元帅秦琼和副元帅尉迟恭自愿镇守宫门,之后他便睡得很安稳。太宗为了解除将军监护之苦,命人将二人肖像置于宫门之上。于是这种用来辟邪镇鬼的将军型门神就形成了,并流传至今。他们形象魁梧彪悍,身披盔甲,分别手持鞭、锏,威风凛凛,左右对称,相互呼应。这类题材的门神是古代传统门神,历来被认为是朱仙镇年画中的“头牌门神”,最具代表性,年节时家家都要张贴,销量最大,占门神画的二分之一。以“秦琼、尉迟恭”为题材的年画有很多种,如“马上鞭”、“步下鞭”、“大抱鞭”、“小抱鞭”、“回头鞭”“大竖刀”、“小竖刀”、“披袍”等多种规格和样式。此类年画常常被贴在临街大门和宅院头门之上,很少贴于主人房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大户还会贴“大毛”(65*52厘米)这种规格的门神于门上,以保佑家宅平安、驱邪镇鬼。

武财神型门神:这类门神题材多为脍炙人口的神话人物。如《岐山角》,又名《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属于武财神型门神代表作品。故事取材于《封神演义》,其中身骑黑虎,手执神鞭、金蛟剪者是赵公明;身骑梅花鹿,手持乾坤尺、金如意者为燃灯道人。现今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最早的古版就是民国时期《岐山角》版,此版刻制方式是正反两面。老师傅说,正反两面雕刻一是为了节约版材,二是木头遇水一般会变形,两面刷水性颜色时,正好正反面的两个力可以相互抵消以防止木板变形。画中赵公明与燃灯道人两两相对,赵公明骑的黑虎、金蛟剪和燃灯道人的梅花鹿、金如意分别相互呼应,而且二人身骑鹿(禄)、虎(福)也迎合了民间美术“谐音”的造型手法,表达了祈福求财、辟邪免灾之意。这类年画一般被贴在有门楼的门扉或二门之上。

(3)武士型门神:此类门神多取材于明清小说或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由于这类门神画中的人物不在“封神”的诸神之列,因而不属于正规门神,故一些年画艺人喜欢称其为“耍货”。常用以装饰家院,以求热闹喜庆,特点鲜明,故事情节性较强,虽不属于正规门神,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长坂坡”,画中描绘了赵云怀揣阿斗奋力激战的生动场面,赞扬了赵云的大将雄风和赤胆忠心;唐朝末年,二虎将“史建堂、高行周”受朱温之命讨伐王彦章于苟家滩;五代时赵匡胤、杨衮的“铜锤换玉带”;其他还有“寿州城”、“对花枪”、“薛仁贵征东”等题材。

(4)钟馗型门神: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钟馗形象最早出自唐代画工吴道子之手。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命宫廷画师梁楷临摹吴道子画的钟馗像,刻板印制,分别赐于东、西二府,旧年腊月三十内室张贴。过去钟馗像是由皇帝赐给大臣,然后普及到民间广为流传。明代杨慎已提出:钟馗系由“终葵”附会演化而来,他引用《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注:终葵,椎也。疏:齐人谓椎为终葵。”清顾炎武也引马融《广成赋》说:“挥终葵,扬关斧。”而谓“古以椎逐鬼”[2]。可见终葵是古代跳傩仪式中驱邪镇鬼的大棒法器,后来逐渐被人们演化为捉鬼大神。朱仙镇的钟馗型门神有馗头和镇宅钟馗两种形式。馗头为突出头部的胸像,呲牙瞠目,紫脸虬须,怒发冲冠,左手握毛笔,右手持刻有“大吉大利”字样的卷轴。还有一种是全身型的“钟馗镇宅”门神,清代雕版中有钟馗全身形象,佩戴进士巾,身着绿袍系带,右上角刻有大字“真(镇)宅”、左上角刻有“重(钟)魁(馗)”。这种钟馗型门神多贴于进大门后迎面而来的影壁墙上用于辟邪镇宅。

(5)祈福型文门神:此类门神形象多带官帽,衣着文官大臣朝服,表现出一种赐福天官的形象,并且常出现孩童、莲花等寓意美好幸福的吉祥图案。此类门神常贴于正厅房门,也就是家中客厅之门,以祈求福星高照、家宅兴旺、平安喜庆、禄位高升。“五子登科”是“祈福型文门神”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源于《三字经》:“窦燕山、教五子、义有方。”是说五代后周官宦望族窦禹钧家规严格,五子相继登科,飞黄腾达,世称“窦氏五龙”。曾经有一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就是对“五子登科”的赞扬和评价。画中五子成名,紧拥在父亲身边,其中上面两儿手持莲花以寓吉祥,整幅画面带有浓浓的亲情,喜气洋洋。与其画面类似的年画“九莲灯”可能已经失传,听郭泰运老师说,此幅年画中的主人公是个官员但不知是谁,还有三个孩童,上方有两个宫灯,与“五子登科”画面布局基本一致。当时为了找这个年画,到北京、南京、天津、上海,还有几个县区都没有找到。

(6)招财型门神:此类门神画的题材多围绕“招财进宝”展开,画中常常出现金币、元宝、聚宝盆、摇钱树等一些象征财富的吉祥物,寓意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刘海戏金蟾”谐音“刘海戏金钱”,是这类门神的典型代表。刘海在民间诸神中知名度很高,老百姓认为他能“钓钱散财”,又称其为“招财童子”。画中刘海为一对白胖的娃娃,一改以前蓬头疯癫的形象,身着红、绿彩衣,手执钱串挑逗三足金蟾,寓意招财进宝、幸福绵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此类型年画还有很多种题材,至今仍然很流行,如“黄金万两,满载而归”(又名“柴王推车”)、“招财童子”等等,都十分符合中原老百姓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与愿望。此类门神常常贴于一般屋门,而现在也有人把此类年画装上镜框,摆在家中做室内装饰用。

(7)三星门神:“福、禄、寿”是民间老百姓对于人生的普遍向往。此类年画的主要人物常常有三位:头戴宰相帽、手执如意的赐福天官(福星);一手执扇、一手摸须的员外(禄星);笑容可掬、手持仙桃握拐杖的白须老人(寿星)。画面中还常出现两三个童子、蝙蝠(谐音福)等象征吉祥的,有些还刻印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诗句。这种题材的年画常常贴于堂屋门或家中长辈居住的房门(正房)上,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8)童子型门神:此类门神画是专为家中儿童设计的,故常常贴于孩子居住的房门上,希望子孙好学上进,一展宏图。如年画“三娘教子”,它是由一个戏曲故事改编而来,也可以称其为“戏曲故事类年画”。画中三娘王春娥坐于织布机前教育儿子要认真读书,并说道:“读书如同织布,线断不接,织不成布;读书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学后忘,一无所获。”后来儿子发奋读书,皇榜高中。这种题材年画的寓意迎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文化功能,不仅给孩子们予以道德教育,也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成凤”的愿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同类型的年画题材还有很多,有“步步莲(连)升”、“娃娃踩莲”等等。

(9)送子型门神:此类门神画从字面意思中不难看出,是表达人们祈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美好愿望的典型代表作品。相传孔子出生的那天晚上,孔母夜梦麒麟入室,惊醒后生下孔子。而后孔子周游列国,从事教育,弟子三千,贤才七十二,整理诗书,成果显著,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此幅年画就是根据这个民间传说而创作,画中送子娘娘坐骑瑞兽“麒麟”,怀抱童子,童子手持花束;娘娘背后的侍女撑起凤尾宝伞招来蝙蝠,以表示“迎子接福”,寓意吉祥。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在中原民间传统艺术中写下了灿烂的一笔。在它身上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中原人民纯朴憨厚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正如俄国汉学之父阿列克赛耶夫所说:“我不知道世界上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民一样,用如此朴实无华的民族绘画充分表现自己。这里描绘了他们多彩的生活、神奇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宋瑞祥.朱仙镇年画七日谈[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 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 江桂珍.我看朱仙镇年画——人类学观点的解读[J].历史文物,2003(01)

作者简介:

黄珍珍,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指导老师:宋红雨。

猜你喜欢

朱仙镇钟馗张贴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中国年画
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朱仙镇的木板年画
钟馗嫁妹
人小鬼大狄仁杰
钟馗降福图
捉鬼大将军钟馗
欧阳中和●绘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