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研究
2014-05-30黄进云刘佳程林
黄进云 刘佳 程林
摘要 为了做好精细化预报服务工作,准确、客观地反映森林火险等级状况,排除人工查表推算误差和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特编制红河州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平台,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准确率,还能够减轻日常工作业务量,在地(市、县)级气象台站具有推广和运用价值。
关键词 森林火险;预报平台;红河州
中图分类号 S7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5-01425-02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区,国土面积3.23万km2,森林面积1.72 km2。境内有国家级的屏边大围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金平、绿春分水岭的水资源森林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多个国有林场区、经济林、水源林区和大面积水果基地,因此保护好全州的森林安全对工农业生产、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红河州海拔高差大(近3 000 m),形成复杂多变的立体气候类型,林区分散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因此对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要求更加精确。目前森林火险等级指标主要由降雨量、气温、露点温度要素查表推算求得,指标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干扰和查表误差等。经过计算机程序化工作,建立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平台,实现人机交互对话,使得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服务产品更加全面和准确。将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平台与台站日常业务工作平台链接,作为台站精细化预报的组成部分运用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2 建立历史数据资料库
红河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每年5~9月为降雨量最集中的月份(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75%以上;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雨量较少,风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时期。根据多年实践和通过F相关检验,选取降雨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露点温度、日最大风速作为预报要素因子,建立红河州13个市(县)台站历年10月至次年5月各月平均降雨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历年最高气温、历年最低气温、月平均露点温度、月平均最大风速等历史数据资料库。
3 实况资料取值和预报值取值
3.1 实况取值 各市(县)当日08:00~20:00的降雨量(mm)、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14:00露點温度(℃)、当日最大风力(m/s)实况值。
7 森林火险等级要素指标计算流程
在完成数学运算的基础上,运用VB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操作平台和FORTYAN计算机语言编写计算机运算程序,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实现数据的录入和森林火险等级结果的输出,形成预报结果。
系统由数学运算和操作平台2部分组成。数学运算部分,运用FORTYAN计算机语言编写计算机运算程序。实现人机对话方式、实况数据录入和WRF数值模式订正,通过模式计算得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运用VB计算机程序语言进行操作平台的编程工作,实现综合处理和实时动态预警监测。在预警监测方面用不同颜色代表辖区内不同区域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做到直观和一目了然。
8 结语
通过对红河州13个市(县)近10年(2001~2010年)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进行效果检验,全州10年间共发生森林火灾45次(过火面积大于6.67 hm2)。其中41次发生在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值大于3级的时间内,其余4次森林火灾发生在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值小于3级的时间内,拟合准确率为91%。从森林火灾发生的统计结果看,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2季,占森林发生次数的80%以上,冬、春季节是森林火灾多发生期,应重点防范。
红河州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形式完成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工作任务,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预报准确率,还能够减轻日常业务工作量,所以在地(市、县)级气象台站具有实际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正非.森林气象观测及森林火险预报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60.
[2] 郑海清,陈敬平,张星,等.福建省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J].中国农业气象,2001,22(3):37-43.
[3] 易浩若,纪平,覃先林. 全国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的研究与运行[J].林业科学,2004,40(3):20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