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4-05-30朱玲
朱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提高效率的核心。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方式多样,能将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但也能看到有的教师过分讲究形式,为“动”而“动”,忽视了地方学科特有的内涵,只是停留在表面,至于能否在思想和知识掌握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记很难保证。还有的教师没有把握住地方课课堂教学的教育性、思想性、科学性,过分强调了“活动”,把“三维目标”的达成抛于脑后。由此我深深地感到地方课要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1. “分组合作”——尝试活动探究。要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旨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进行研讨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一:
在《信息传递》一课,我先让学生课下自由组合,尽量做到合理分组,课堂上允许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需要重新调配组员,使组员的搭配处于流动状态,能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及时做出调整。然后公布游戏规则和记分规则,重点是用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不能说话。学生明确规则后很快进入了活动状态,在各小组的竞争中,他们体会到了合作与创意的内涵。在活动结束后,问学生:“你们认为游戏中的肢体语言表达重不重要?这个游戏带给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因为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感触颇深,所以他们很积极地回答问题,学生学习的热情来了,探究的欲望高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2. “快乐参与”——体验活动魅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预先设计好各种教学环节和若干问題,表面上看很到位,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完全被动的学习,探究的精神也无从谈起,在地方课的教学中,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变封闭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感悟成功的思想,明确成功的目标,掌握成功的方法。
案例二:
在《快乐创意》一课教学中,首先利用几个很平常的图形,让学生发挥自忆的创造力,赋予其新的意义。刚开始,大家都很困惑,总是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想法中,我发现有几名同学画得很形象,有的把圆形变成了笑脸,有的变成了地球的图样,还有的同学把它画成了破裂的鸡蛋。于是我让他们在黑板上画下了自己的创意,其他同学看后,也豁然开朗,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我便让他们先进行组内活动,然后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创意在班内交流,评选最佳创意的前五名,对获胜者进行奖励。
我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创造潜力,然后再讲解几种捕获新思想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积极性特别高,教师再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肯定,学生对成功训练课的活动就更感兴趣了,从而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领悟沟通”——感悟活动内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会由此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等,从而真正展现地方课程特有的内涵。
案例三:
《创意无限》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些风格独特的商店或其它的服务机构。
由于小组成员搭配合理,互有互补,学生之间沟通愉快,从而促使孩子们的设计新颖独特,很有创造力。尤其是一组学生构思的“百变玻璃店”,他们的钢化玻璃,人或各种球类对玻璃的碰撞都不易使其破碎,很适合在学校内使用;会播放各种曲目的音乐玻璃,可在服装店或餐厅使用。香味玻璃,能根据人们的喜好和心情,散发出不同的味道。这几个孩子的设计,贴近我们的生活,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需要,班级内其它小组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同学们对这类设计活动,很感兴趣,在学生评议后,我乘胜追击,给他们讲了几个伟大创意的产生,希望他们要大胆想象,在实际生活中多关注新生事物,勇于将新点子付诸实施,创意与行动结合,一定能成就我们美丽的人生。本课教学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与思考
经过教学实践,摸索设计了“活动式”地方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 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心智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内显的行为,不易检测,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创新意识为前提的。通过实践中和实践后的调查、观察发现,学生对提出问题的频率、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的提升,对问题探究的欲望更加的明显。学生从以前被问到感受如何时经常表现出哑然无语,到现在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说出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评价与判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发展和完善了学生的人性潜能,敢于提问的人多了,敢于回答问题的人多了,有了独到见解的观点。“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锻炼,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活动当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合作意识得到相应发展;在总结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培养。
3. 解放了学生的身心。以前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身心都束缚起来,学生必须按教师的思路走。而“活动式”教学恰恰相反,充分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身心得到解放,可以大胆地去想,去创造,去发现,把大脑解放出来,学生的空间开放了,开阔了,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了。
4. 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评价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首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具有超前意识的灵活头脑,才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教无定法,新教材需要我们不断发掘新思路、新方法,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会越来越生动,教学效果才会越来越好,教学改革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