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情境 激发快乐课堂

2014-05-30马世婵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马世婵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文章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相关问题。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使之能适合学生的实际,被学生接受,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数学快乐课堂的方法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达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联系新旧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解决好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这一首要环节。只有挖掘并有效使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已有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才有可能创设出成功的问题情境。以下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1. 直观演示导入法,创设形象情境。认知论告诉我们,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是生活中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建构知识,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弄清楚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出发点,做好学生的学习准备,启动学生生活中的相关实践经验和经历。

比如,有位老师在寒冷的冬天拿着一把扇子走进教室,同学们感到很惊奇,大热天教师上课从不带扇子走进教室,为啥今日严冬一反常态,带扇子上课?这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老师把扇子打开倒挂在黑板上,点明今天授课的内容——求扇形的面积。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虽朴实却不乏新意,不但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来,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对数学学科再认识准确定位,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 生动讲述,创设想象情境。初中生大多数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我在九年级(下)第29章的29.1《投影》的教学时,我从历史故事引入: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对她日思夜想,以至于茶飯不吃。一天,他命令法师把李夫人的灵魂招来,不然就要砍头。法师急中生智,想出一条妙计:把李夫人的画像临摹在一张羊皮上,绘上颜色,用灯光一照,影子映在布帘上,仿佛真人一般,汉武帝见了竟信以为真。结果那位法师不但没有被杀头反而受到汉武帝的嘉奖和重用。这一讲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投影》这节课引爆激情,顺势进入新知的学习。

3. 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好奇心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设疑法。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4. 营造氛围,创设合作交流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知识,因此,我认为学生在活跃氛围中去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例如,我在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老师提出下列问题:

(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

(2)有几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

(3)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通过动手操练、合作交流,探讨归纳、总结得出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定理理解掌握更为深刻。因此,教师如果能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5. 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曾这样创设情境的:我们那桐街上的两大购物中心万客隆和百味超市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万客隆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味超市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除了把握好上面五个方面外,教师首先要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同时还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新思维、新发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经常与他人交流,虚心学习。数学问题情境是一节数学课的开场,万事开头难,但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对难点的最好回报。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 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 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3.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 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5. 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总之,新一轮的数学课标要求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期设疑激趣,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同时更要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激发数学课堂,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兴趣盎然地享受数学课堂乐趣。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