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中西方翻译三原则

2014-05-30薛龙翠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家严复通顺

薛龙翠

摘要:古今中外,无数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其中有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不约而同地将他们的观点从三方面进行表述。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些“三原则”。通过对中西方翻译三原则的研究,促进中西方翻译研究的交流借鉴,进而促进翻译学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翻译三原则

一、引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数字“3”具有特殊的含义和哲学价值。在中国,易学的“天、地、人”三才论与道家的“三生万物”使它成为人类思辨的第一个“终极状态”;在外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把“3”称为完美的数字,因为它体现了“开始、中期和终结”,具备神性。在翻译学领域,数字“三”的出现频率非常高,翻译三原则在中西方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中国翻译

1.释道安

释道安是我国晋朝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他提出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被认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直译理论。该理论见于其《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 “三不易”,即时俗有异,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三不易也。 释道安的“三不易”理论将翻译活动中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了。

2.严复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的翻译观可概括为“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忠实于原文,“达”是指译文通顺流畅,“雅”是指行文古雅。这是他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积累了古代佛经翻译的丰富经验,以及从事了大量翻译实践而得出的结果。这一翻译标准对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我国现当代翻译理论的开端。

3.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对翻译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忠实、通顺、美”三原则是对严复“信、达、雅”三原则的发展,在其基础上融入了美学、心理学和文艺学的内容。林语堂的翻译理念聚焦于“美译”,他是第一个把美学思想融入翻译理论的翻译家。林语堂发展了严复的翻译观,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4.刘重德

我国著名翻译家刘重德在其著作《试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的“信、达、切”的翻译标准。“信”是“信其内容”,即保全原文意义;“达”是“达如其分”,即译文要通顺易懂;“切”是“切其风格”,即译文要切合原文风格。刘重德认为: “信”是“达、切”的前提,“达”是“信、切”的表现,而“切”是“信、达”的融合。此外,刘重德指出:“要想能够圆满地实现信达切这三个原则,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既要全面掌握外语,又要精通祖国语言,还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和文艺学的知识。”

三、西方翻译

1.古代翻译

哲罗姆(St.Jerome)既是出色的翻译家,又是颇有卓见的翻译理论家。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一是翻译不能始终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原则;二是应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三是正确的翻译必须依靠正确的理解。哲罗姆的翻译原则系统且严谨,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中世纪翻译

利奥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是中世纪末意大利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家,他在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序及《论正确的翻译方法》中提出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可归纳为:(1)译者应当尽可能模仿原作的风格,用译语进行创作;(2)任何语言都可用来进行有效的翻译;(3)译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才能做好翻译。布鲁尼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强调译者在处理原作方面的自由,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3.近代翻译

巴歇·德·梅齐利亚克(Bachet De Meziriac)是法国最早提倡准确翻译的理论家。17世纪中期,在其发表的《论翻译》一文中,他提出译者必须遵循三项原则:一是不得给原著塞进私货;二是不得对原著进行删减;三是不得做有损原意的改动。在自由译法占压倒多数的当时,他主张的准确译法一枝独秀,卓尔不群。

维廉·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认为:(1)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2)语言差距大而互不可译;(3)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种辩证关系。他提出了一种二元论的语言观,在翻译界引起了翻译理论家关于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

亚历山大·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щкин)是19世纪俄国最突出的翻译家,他的翻译观要点有三:一、译者在选择原文材料上必须有自己的主张,不能人云亦云,受别人思想的支配;二、译者在处理原著的过程中,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三、原著独具的特色,译者必须尽量保留。

4.现、当代翻译

到了20世纪,西方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其中: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的译作在英国翻译史,特别是在东方文化的译介方面占有及其显著的地位。他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有三:(1)译文必须立足于忠实原作,准确地再现原作风格;(2)译文必须通顺流畅,特別是译诗,必须给人以自然而优美的感受;(3)不同的内容必须采取不同的译法。

弗斯(J.R.Firth)是伦敦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首个把该派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他认为:(1)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2)完全的翻译不等于完美的翻译;(3)在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原语中某些意义的表达方式是不可能译成完全对等的目的语的。弗斯的社会语境思想和方法在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传统的翻译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结论

总之,中国和西方的翻译理论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而两者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共通之处。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阶段虽然不平行,但二者的发展历程相似;中西方翻译原则风格各异,如中国翻译理论言简意赅,西方翻译理论注重逻辑,但究其本质含义相近。由于作者能力所限,并未对中西方翻译三原则进行深入的评述分析。

参考文献: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

[2]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林语堂《论翻译》,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刘重德《试论翻译的原则》,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猜你喜欢

理论家严复通顺
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二胡演奏家 李祖胜
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匡 君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读写大闯关
翻译研究的学科建设与论文写作——访当代翻译理论家伊夫·甘比尔(Yves Gambier)教授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